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选用17种诱食剂,对平均体长4.73±0.452cm,平均体重3.64±1.075g的血鹦鹉进行诱食试验。通过筛选单方及配置最佳添加水平的复方诱食剂,结果表明:17种诱食剂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3%黄芪、3%乌梅、3%DMPT、3%黄连、3%甜菜碱、2%酸枣红、2%八角、2%薄荷、3%黄精、2%胡椒、4%甘氨酸三甲丙脂、2%黄柏、2%虎杖、诃子肉3%、2%氧化三甲胺、2%蛋白胺、2%丁香;诱食效果为黄芪>乌梅>DMPT>黄连>甜菜碱>酸枣红>八角>薄荷>黄精>对照>胡椒>甘氨酸三甲丙脂>黄柏>虎杖>诃子肉>氧化三甲胺>蛋白胺>丁香;混合试验中黄连—黄芪以各自最佳添加量25%、黄精—黄芪以各自最佳添加量50%、黄精—酸枣红以各自最佳添加量100%、黄芪—酸枣红以各自最佳添加量50%、酸枣红—黄连以各自最佳添加量25%、黄精—黄连以各自最佳添加量50%时,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最好。
关键词:血鹦鹉 诱食剂 诱食效果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224-01血鹦鹉(Blood parrot)俗称“发财鱼”,是紫红火口(Vieja synspila Hubbs)和红魔鬼(Amphilophus citrinellus)属间杂交鱼,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慈鲷科,其体色红艳、体型圆润多姿,比双亲更具观赏价值[1]。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诱食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斑马鱼[2]、大菱鲆[3]、鲫鱼、鲤鱼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关于血鹦鹉诱食剂及诱食效果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本试验选取了DMPT、甜菜碱、蛋白胺、甘氨酸三甲酯、氧化三甲胺,味苦的黄连、黄柏、虎仗;味辛的丁香、薄荷、胡椒;味酸的酸枣红、乌梅、诃子肉;味甘的黄精、八角、黄芪等物质,研究其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旨在为血鹦鹉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及诱食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尾血鹦鹉购于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公司,平均体长4.73±0.452cm,平均体重约3.64±1.075g。暂养期间投喂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CP≥40%,EE≥4%,CF≤8%,ASH≤13%),投喂率为3%~5%。
其他诱食剂取自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鱼管理
试验鱼放入规格为50cm×36cm×27cm水族箱暂养,使用前须消毒,用黑色的塑料布遮住四周,以免外界干扰。停食24h,水深20cm,试验期间水温25~30℃,pH6.5,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5%,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5%左右。
1.2.2 诱食试验
饵料球的制备:梯度筛选试验时将诱食剂按照一定水平分别加入到基础饲料中,以等量的淀粉作粘合剂,用水调制成面团状,然后再用医用纱布将其包好,制成饵料球。
梯度试验:饵料球制作好后,将10条健康血鹦鹉放在鱼箱中,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饵料球放在箱子底的四个角,5min后在隐蔽处连续目测并记录血鹦鹉30min内咬啄饵料球的次数。每次试验结束后要水洗试验箱并换水,分析梯度试验结果得出诱食剂的最佳添加浓度。
单方筛选试验:从梯度试验中筛选出诱食剂的最佳添加水平。
混合试验::从单方试验中筛选中草药,进行两两混合试验,按各自最佳添加量的0%、1%、25%、50%、100%、125%,重复三次。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SD表示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讨论
2.1 诱食剂梯度筛选试验结果
诱食剂对血鹦鹉具有诱食效果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3%黄芪、3%乌梅、3%DMPT、3%黄连、3%甜菜碱、2%酸枣红、2%八角、2%薄荷、3%黄精、2%胡椒、4%甘氨酸三甲丙脂、2%黃柏、2%虎杖、诃子肉3%、2%氧化三甲胺、2%蛋白胺、2%丁香。从梯度试验的结果看出,诱食物质的添加量在2%-3%之间较为最适,这说明一种诱食剂当浓度过低时诱食的效果不显著,浓度过高则对鱼的诱食效果产生抑制作用[2]。
2.2 诱食剂对血鹦鹉诱食效果的比较
试验所用诱食剂在各自最佳添加量下,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黄芪>乌梅>DMPT>黄连>甜菜碱>酸枣红>八角>薄荷>黄精>对照>胡椒>甘氨酸三甲丙脂>黄柏>虎杖>诃子肉>氧化三甲胺>蛋白胺>丁香。
试验发现DMPT、甜菜碱、甘氨酸三甲丙脂等物质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较好,甜菜碱的活性物质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很强的诱食效果。
但本试验也发现丁香、诃子肉、氧化三甲胺和蛋白胺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很差。另外通过本试验还发现,不同的诱食剂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不同。引起诱食效果的差异可能因为:(1)不同诱食剂诱食活性成分的差异;(2)血鹦鹉的嗅觉、味觉及其趋化性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嗅觉、味觉系统的种内差异造成了鱼类对诱食剂的敏感性和识别性不同;(3)与诱食剂浓度相关,浓度超过或未达到血鹦鹉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器的生理阀值,起不到诱食的效果。
2.3 诱食剂混合诱食效果比较
从单方试验中筛选效果较好的味苦、味酸、味甘的中草药中分别选取黄连、酸枣红、黄精、黄芪四种进行两两混合试验,黄连—黄芪组中,黄连和黄芪添加各自最佳添浓度25%时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最好;黄精—黄芪混合,诱食效果明显高于其它水平组,且浓度50%时诱食效果最好;黄精—酸枣红混合试验中,浓度50%和100%的两组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与其它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100%时诱食效果最好;黄芪—酸枣红组中,浓度50%时诱食效果最好;酸枣红—黄连混合时,浓度25%时诱食效果显著;黄精—黄连混合时,浓度50%诱食效果较好。可见味道不同的中草药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混合中草药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与中草药的最佳添加浓度有关。
合理使用诱食剂可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开口,减少饲料浪费和保持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丽,陈再忠.血鹦鹉体型及生殖潜力评价[J].水产科技情报,2008.
[2] 郭永军,白东清,闫珊珊,等.17种中草药对斑马鱼诱食效果的研究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 朱国霞,白东清,李玉华,等.12种中草药对大菱鲆幼鱼的诱食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关键词:血鹦鹉 诱食剂 诱食效果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a)-0224-01血鹦鹉(Blood parrot)俗称“发财鱼”,是紫红火口(Vieja synspila Hubbs)和红魔鬼(Amphilophus citrinellus)属间杂交鱼,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慈鲷科,其体色红艳、体型圆润多姿,比双亲更具观赏价值[1]。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诱食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斑马鱼[2]、大菱鲆[3]、鲫鱼、鲤鱼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关于血鹦鹉诱食剂及诱食效果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本试验选取了DMPT、甜菜碱、蛋白胺、甘氨酸三甲酯、氧化三甲胺,味苦的黄连、黄柏、虎仗;味辛的丁香、薄荷、胡椒;味酸的酸枣红、乌梅、诃子肉;味甘的黄精、八角、黄芪等物质,研究其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旨在为血鹦鹉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及诱食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尾血鹦鹉购于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公司,平均体长4.73±0.452cm,平均体重约3.64±1.075g。暂养期间投喂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饲料(CP≥40%,EE≥4%,CF≤8%,ASH≤13%),投喂率为3%~5%。
其他诱食剂取自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鱼管理
试验鱼放入规格为50cm×36cm×27cm水族箱暂养,使用前须消毒,用黑色的塑料布遮住四周,以免外界干扰。停食24h,水深20cm,试验期间水温25~30℃,pH6.5,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5%,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5%左右。
1.2.2 诱食试验
饵料球的制备:梯度筛选试验时将诱食剂按照一定水平分别加入到基础饲料中,以等量的淀粉作粘合剂,用水调制成面团状,然后再用医用纱布将其包好,制成饵料球。
梯度试验:饵料球制作好后,将10条健康血鹦鹉放在鱼箱中,将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饵料球放在箱子底的四个角,5min后在隐蔽处连续目测并记录血鹦鹉30min内咬啄饵料球的次数。每次试验结束后要水洗试验箱并换水,分析梯度试验结果得出诱食剂的最佳添加浓度。
单方筛选试验:从梯度试验中筛选出诱食剂的最佳添加水平。
混合试验::从单方试验中筛选中草药,进行两两混合试验,按各自最佳添加量的0%、1%、25%、50%、100%、125%,重复三次。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SD表示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水平为0.05。
2 结果与讨论
2.1 诱食剂梯度筛选试验结果
诱食剂对血鹦鹉具有诱食效果的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3%黄芪、3%乌梅、3%DMPT、3%黄连、3%甜菜碱、2%酸枣红、2%八角、2%薄荷、3%黄精、2%胡椒、4%甘氨酸三甲丙脂、2%黃柏、2%虎杖、诃子肉3%、2%氧化三甲胺、2%蛋白胺、2%丁香。从梯度试验的结果看出,诱食物质的添加量在2%-3%之间较为最适,这说明一种诱食剂当浓度过低时诱食的效果不显著,浓度过高则对鱼的诱食效果产生抑制作用[2]。
2.2 诱食剂对血鹦鹉诱食效果的比较
试验所用诱食剂在各自最佳添加量下,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黄芪>乌梅>DMPT>黄连>甜菜碱>酸枣红>八角>薄荷>黄精>对照>胡椒>甘氨酸三甲丙脂>黄柏>虎杖>诃子肉>氧化三甲胺>蛋白胺>丁香。
试验发现DMPT、甜菜碱、甘氨酸三甲丙脂等物质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较好,甜菜碱的活性物质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很强的诱食效果。
但本试验也发现丁香、诃子肉、氧化三甲胺和蛋白胺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很差。另外通过本试验还发现,不同的诱食剂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不同。引起诱食效果的差异可能因为:(1)不同诱食剂诱食活性成分的差异;(2)血鹦鹉的嗅觉、味觉及其趋化性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以及不同发育阶段嗅觉、味觉系统的种内差异造成了鱼类对诱食剂的敏感性和识别性不同;(3)与诱食剂浓度相关,浓度超过或未达到血鹦鹉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器的生理阀值,起不到诱食的效果。
2.3 诱食剂混合诱食效果比较
从单方试验中筛选效果较好的味苦、味酸、味甘的中草药中分别选取黄连、酸枣红、黄精、黄芪四种进行两两混合试验,黄连—黄芪组中,黄连和黄芪添加各自最佳添浓度25%时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最好;黄精—黄芪混合,诱食效果明显高于其它水平组,且浓度50%时诱食效果最好;黄精—酸枣红混合试验中,浓度50%和100%的两组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与其它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100%时诱食效果最好;黄芪—酸枣红组中,浓度50%时诱食效果最好;酸枣红—黄连混合时,浓度25%时诱食效果显著;黄精—黄连混合时,浓度50%诱食效果较好。可见味道不同的中草药添加到基础饵料中,混合中草药对血鹦鹉的诱食效果与中草药的最佳添加浓度有关。
合理使用诱食剂可有效促进水产动物的开口,减少饲料浪费和保持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丽,陈再忠.血鹦鹉体型及生殖潜力评价[J].水产科技情报,2008.
[2] 郭永军,白东清,闫珊珊,等.17种中草药对斑马鱼诱食效果的研究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 朱国霞,白东清,李玉华,等.12种中草药对大菱鲆幼鱼的诱食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