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建筑弱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技术含量高、管理的对象复杂、以及综合协调要求高。因此,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接地技术,是施工管理的关键。本文就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接地技术的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电气连接;联合接地;施工管理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其作业空间范围大,周期长,使用的设备品种多,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与其他专业联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而接地技术则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针对弱电系统工程的接地技术施工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1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准备
1.1 根据弱电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一般弱电系统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GBJ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501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ECS72-95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EAI/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1.2 熟悉和审查图纸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管理
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弱电系统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图纸、施工场地各方面的准备。
2 弱电系统施工管理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所谓接地,简单来说是各种设备与大地的电气连接,要求接地的有各式各样的设备,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正常和安全运行,以及为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准备条件。
2.1 弱电系统接地管理控制要求
弱电系统的接地,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應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1.1 电信设备的接地
(1)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
①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
②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
③直流配电屏的外露部分。
④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
⑤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
(2)当低压配电系统采取TN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的干扰,且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TN-S制式;当对干扰要求不太严格时,可采用TN-C制式;当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mA及以上时,应采用TN-S制式。
(3)配电屏、整流器屏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仍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
(4)当采取IT制式供电,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mA以上时,为了避免保护设备误动作,可采取双线圈变压器供电,其一次侧接入IT制式,二次侧若以TN制式供电,此时供电设备的接地与TN制式相同。
(5)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6)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宜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2.1.2 电子设备的接地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其接地电阻一般为30Ω。
(2)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超过5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的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3)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取多点接地。
(4)为了避免环路电流、瞬时电流的影响,辐射式接地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为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干扰,环式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对混合式接地系统,在电子设备内部采用辐射式接地,在电子设备外部采用环式接地系统。
(5)接地环母线的截面,当电子设备频率在1MHz以上时,用铜箔120mm×0.35mm。
(6)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
2.1.3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为1Ω。
(2)对于泄漏电流10mA以上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体,连接线可采用6mm2的铜导线或25mm4mm镀锌扁钢,并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为了减少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于35mm2,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
(4)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2.1.4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不大于0.5kVA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Ω。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电视系统的传输电缆穿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要接地,用以防止干扰。
2.2 弱电系统接地解决方法—联合接地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只要将建筑物的基础、柱、梁内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就能形成多个闭合的电气通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或金属件很多,彼此又非常接近,因此可形成一个完善的法拉第笼,从而有效屏蔽外界电磁的干扰。
2.3 联合接地的接地极和接地线安装
(1)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
(2)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要相距3m以上。
(3)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3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及维护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多门学科。通过加强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特别是接地技术的管理,必须严格落实施工要求,遵守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波,智能大厦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J]机械工程师,2011.08
[2] 卢才睿,浅谈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施工[J]科技资讯,2009.01
关键词:建筑;弱电系统;电气连接;联合接地;施工管理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其作业空间范围大,周期长,使用的设备品种多,系统复杂,科技含量高,与其他专业联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加强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而接地技术则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针对弱电系统工程的接地技术施工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1 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准备
1.1 根据弱电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严格遵守建筑弱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所在地区的安装工艺标准及当地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一般弱电系统应遵守的规定主要有:GBJ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7427-87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501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ECS72-95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EAI/TIA-568A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1.2 熟悉和审查图纸分析各工序施工技术管理
熟悉和审查图纸包括学习图纸,了解图纸设计意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条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核对土建与安装图纸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明确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弱电系统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劳动力、施工机械、工程材料设备、施工图纸、施工场地各方面的准备。
2 弱电系统施工管理的关键点—-接地技术
所谓接地,简单来说是各种设备与大地的电气连接,要求接地的有各式各样的设备,如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电子设备、防雷装置等。接地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正常和安全运行,以及为建筑物和人身的安全准备条件。
2.1 弱电系统接地管理控制要求
弱电系统的接地,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應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1.1 电信设备的接地
(1)为防止外界电压危害人身安全和对设备的损害,抑制电气干扰,保证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电信设备的以下部分均应接地:
①直流电源、电信设备的机架、机壳;通信电缆的金属护套和屏蔽层。
②交流配电屏、整流器屏等供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
③直流配电屏的外露部分。
④交直流两用电信设备的机架、机框内与机架、机框不绝缘的供电整流盘的外露导电部分。
⑤电缆、架空线路及有关需要接地的部分,如放电器、避雷器、保护间隙等。
(2)当低压配电系统采取TN制式供电,电信设备若要求严格限制工频交流对其的干扰,且电信设备不易做到与站内各种金属构件绝缘时,应采用TN-S制式;当对干扰要求不太严格时,可采用TN-C制式;当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mA及以上时,应采用TN-S制式。
(3)配电屏、整流器屏等外露导电部分,当加固装置将其与机架、机框在电气上已连通时,仍需与PE线或PEN线相连。
(4)当采取IT制式供电,电信设备的泄漏电流在10mA以上时,为了避免保护设备误动作,可采取双线圈变压器供电,其一次侧接入IT制式,二次侧若以TN制式供电,此时供电设备的接地与TN制式相同。
(5)电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单独设置,亦可与建筑物内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但必须通过绝缘的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
(6)电信设备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宜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线穿管敷设到共同接地极上。当采用基础钢筋作为共同接地极时,连接处应有铜铁过渡接头。
2.1.2 电子设备的接地
(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等,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其接地电阻一般为30Ω。
(2)对抗干扰能力差的电子设备,其接地应和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上,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超过5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为了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的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
(3)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取多点接地。
(4)为了避免环路电流、瞬时电流的影响,辐射式接地系统应采用一点接地;为消除各接地点的电位差,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干扰,环式接地系统应采用等电位联结;对混合式接地系统,在电子设备内部采用辐射式接地,在电子设备外部采用环式接地系统。
(5)接地环母线的截面,当电子设备频率在1MHz以上时,用铜箔120mm×0.35mm。
(6)电子设备的接地极宜采用地下水平敷设,做成耙形或星形。
2.1.3 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
(1)数据处理设备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当与交流工频接地和防雷接地合用时,接地电阻为1Ω。
(2)对于泄漏电流10mA以上的数据处理设备,其主机室内的金属体应相互连接成一体,连接线可采用6mm2的铜导线或25mm4mm镀锌扁钢,并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3)为了减少通道阻抗,直流工作接地的引下线应采用多芯铜导线,截面不宜小于35mm2,当需要改善信号的工作条件时,宜采用多股铜绞线。
(4)输入信号的电缆穿钢管敷设,或敷设在带金属盖板的金属桥架内,钢管及桥架均应接地。
2.1.4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
电声、电视系统的接地电阻一般为4Ω,工业电视系统如设备容量不大于0.5kVA时,接地电阻可不大于10Ω。架设在建筑物顶部的天线金属底座必须与建筑物顶部的避雷网相连,构成避雷系统,通过至少在不同方向的两根引下线或建筑物内的主钢筋进行接地。为避免由于接地电位差造成交流杂散波的干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必须采用一点接地。电视系统的传输电缆穿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要接地,用以防止干扰。
2.2 弱电系统接地解决方法—联合接地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钢筋混凝土或金属结构,只要将建筑物的基础、柱、梁内的钢筋通过焊接或绑扎,就能形成多个闭合的电气通路;由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或金属件很多,彼此又非常接近,因此可形成一个完善的法拉第笼,从而有效屏蔽外界电磁的干扰。
2.3 联合接地的接地极和接地线安装
(1)强弱电采用联合接地极时,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Ω。
(2)采用联合接地极时,弱电接地引出线和强电接地引出线不能从同一点引出,两者要相距3m以上。
(3)对于抗干扰要求高的设备,例如电脑、消防控制室的接地干线应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绝缘铜导线两根或固定在绝缘子上的接地排,避免和强电接地线相通。
3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及维护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种技术,多门学科。通过加强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管理,特别是接地技术的管理,必须严格落实施工要求,遵守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波,智能大厦弱电系统的施工管理[J]机械工程师,2011.08
[2] 卢才睿,浅谈建筑弱电系统安装施工[J]科技资讯,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