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万历版《甘珠尔》的版本概述rn据载,藏译古印度佛教经论大约从7世纪中叶开始,历时一千多年,从吐蕃王朝的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604-650)在位期间开始.北传《大藏经》一般以写本和刊印两种形式传播.从出土的单刻经卷和佛画残片来看,刊印藏文文献至少从西夏时期已经开始,据记载藏文刊印《大藏经》从元朝开始,也发现了一些具有明确记载的单刻藏文刊印文献和插图,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遗存下来的刊印藏文《大藏经》实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刊印藏文《大藏经》是从明代开始出现,明代最具影响力的藏文大藏经莫过于永乐版《甘珠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万历版《甘珠尔》的版本概述rn据载,藏译古印度佛教经论大约从7世纪中叶开始,历时一千多年,从吐蕃王朝的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604-650)在位期间开始.北传《大藏经》一般以写本和刊印两种形式传播.从出土的单刻经卷和佛画残片来看,刊印藏文文献至少从西夏时期已经开始,据记载藏文刊印《大藏经》从元朝开始,也发现了一些具有明确记载的单刻藏文刊印文献和插图,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遗存下来的刊印藏文《大藏经》实物.我们今天见到的刊印藏文《大藏经》是从明代开始出现,明代最具影响力的藏文大藏经莫过于永乐版《甘珠尔》.
其他文献
跨区域环境治理需要地方政府间的密切协作,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更高权威的主体的介入.作为我国的跨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保督察局应当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功能缺位,长期以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我国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在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基于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践,通过对“污染影响跨区域”和“污染源跨区域”两大类我国目前主要的跨区域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区域环保督察机构应当担任“监督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借鉴中央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研究对象.基于对S省Z市“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案例分析,提出“能力建设-惯习积累-信任强化”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多元主体成长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机理,丰富了“主体关系”和“行动方式”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基于资源优势互补与主体责任再塑加强了能力建设,能力的提升使其有意愿并且能够建立合作关系;政府通过规则调适以及持续的参与激励来培养多元主体的合作惯习,有助于促进合作行动;共同议题下的利益相容和由参与效能感形成的良性循环会强
作为校园媒体记者,日常的文案编辑我已经熟能生巧,但这次的宣传推送,老师让我来策划,却是不小的挑战.拿起笔我竟不知从何写起:活动的形式是什么,主题又该是什么,都不能确定.初稿,我交给老师的是一份常规的文案,介绍了各摊点的大概情况与参与方式.老师没说什么,而是带着我去游览了活动路线,让我根据路线将文案做一些调整.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该调整哪一部分,而老师大概是看懂了我的无措,对我说:“一份好的文案必须要先吸引住自己,才能吸引住别人.”
化彩三台rn命名/刘奕珩rn入南校门即见主教楼,为“山水化育”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核心景观第一景.rn取传统建筑中轴线法,借南低北高地势,将主教楼与图书馆、燕山山脉依势展开.取传统园林建筑“框景”法,做中空镜框状,远收燕、屏两山,近看图书馆红楼云岭之台.又建主教楼于雄基高台之上,春夏秋三季修葺花台.远眺重景,登高移步,中轴远近连三景,三景独步各做“台”.化用传统园林“框镜”经典之作“吹台”之意,得名“化彩三台”.
2021年10月11日至24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2021年1月,“春城之约·身边的生物多样性”云南省大学生生态文明科普摄影大赛启动,云南省61所高校和研究所的学生,向大赛组委会递交了8786幅作品,经过初赛、网评和终审,348幅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300名.
“上帝之死”成为一种对时代的文化诊断,而不同理论家都试图回应此问题,从而为理解上帝形象提供新的路径.在上帝之死之后的时代里,事件理论提供了理解上帝形象的新路径,并为探讨当代社会的神圣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性将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事件对主权神学的解构、事件的弥赛亚主义救赎以及事件的普遍主义政治.
地方民间信仰文化传统无疑涵有“地域”特征,但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待这种“地域”特征.地方民间信仰文化传统的形成并不仅只有“当地土壤”的文化因子,它其实也是“当地文化因子”和“外来文化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甚至涵括了相互间的互不干扰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而这体现的正是民间信仰的一种包容、开放与接纳精神.
在《坛经》版本讨论中,德清勘校本《坛经》长期未得到关注.以数种新见《坛经》刊本为依据,文章明确了德清勘校本在明清时期有曹溪本、真朴重梓本、海幢寺本、鼎湖本等重要刊本,并经如皋刻经处最终定型为没有序跋的“曹溪原本”.根据《重刻法宝坛经凡例》,可以肯定德清勘校本原本署“门人法海编集”,节目有“品”字,经文称“惠能”而不是“能”或“慧能”,神会行迹见于“机缘品”而非“顿渐品”等.该刊本清代至今在《坛经》诸本中影响最大.
自建国以来我国宗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宗教研究成果宏富,为编纂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目录提供了资源保障.据1949年10月至2021年7月底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不完全统计,仅中文宗教研究专著①总数高达7434种,尚未计算丛书中的宗教著述,还有交叉学、跨学科、再版及采访遗漏等的著述,保守估计实际出版总数应超过万种.因有关中国宗教学科综合性提要目录几近空白,虽有学者做了一些提要目录,但仅是零星或专题的.
在圣经汉译以深文言、浅文言、白话三种语体并行翻译80年、出版了几十种译本之后,1919年迎来了经典之作——和合本圣经的诞生.它不仅印刷了汉字本,而且有少数民族文字本等.和合本不仅标志着外国传教士翻译圣经时代的结束和华人译经的开始、和合官话本延续百年的唯一地位创建;而且标志着整个中国社会欧话白话的先驱示范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新词语的引入.1980年代后,基督教会开启了和合本的修订工作,但一直未能替代和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