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普及步伐加快的趋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势愈加严峻,自主创新创业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其成长背景与环境的不同造就了其身上独特的特征,这给新时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将对“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理论探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究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毕业生的主体,作为承载了更多关注与期望的一代,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70后”、“80后”相比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因而,针对“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期,构建并实施恰当的适合“90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开展新思路与新模式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案,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创新创业背景下“90后”大学生创业特征
(一)“90 后”大学生创业者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
90后出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90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一代”。他们知识丰富、对信息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自信与张扬使他们对于创业有着更为强烈的欲望和热情。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90后大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知识体系,并善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大多90后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脱节,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市场的真实需求,使得众多创业项目难以长久。
(二)“90”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心理误区
1、充满激情,缺乏理性。“90 后”的大学生成长在新时期,他们个性张扬,富于激情,但性格缺乏沉稳,使得他们不喜欢被工作束缚,所以多数会选择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创业。有调查显示,26. 67% 的“90 后”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从事包括经营网店、校园代理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创业。然而这种充满激情、缺乏理性的个性,在受到挫折时容易心灰意冷,导致创业失败。
2、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有些“90后”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创业起步太大,最终很难将创业进行下去。有些则是自我评价过低,单方面的认为自己难以创业,从而不去进行尝试。
(三)“90后”大学生创业者过度追求利益、缺少合理规划
90后大学生成长在迅猛的全球化浪潮下,深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影响,使得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获取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却是不可取的。首先,这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更多时候是仅凭一腔热血和年轻的试错成本践行创业梦想。其次,以短期的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及家长甚至高校教师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其狭义地理解为“教会学生如何办企业、当老板”、“提高就业率的方法”,没有真正理解其理念宗旨:即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技能,进而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和创造力。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理念上认识的偏差,故而没有在教学层面推进普遍的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实务层面,例如开展创业课题讲学或举办一些创业大赛等,这种以创业活动代替创业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创业系统知识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之间关联性较差,且对各门创业教育课程在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及对授课后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尚未形成
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基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掌握创业技能。
三、适合“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促进创业意识的渗透
创业被称为是当今社会的“就业之母”,80%的社会新增岗位由创业单位创造。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齐心协力,为90后大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广泛进行推广和宣传。二是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三是寻求企业协助,全方位提高90后创业激情。
(二)科学设置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基本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课程,能最大限度发挥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效力。一是论证课程人才培养效能。90后的学生大多比较务实,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学校要充分论证所开的课程能带给学生哪些益处,培养出何等素质的创业人才。二是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三是针对90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应加强创业实践教学环节。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梯队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推进90后创业教育成功的保障。结合90后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但缺乏创业经验的特点,高校在重视创业教育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一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选拨,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二是加大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学习其先进科学的创业教育经验。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
(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建创业实践平台
在此方面,学校一是可以开展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活动。如根据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校园内开辟一定的场所,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学生街、网上创业平台等,引导90后学生利用国家、地方政府及高校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从事各种创业活动。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结合专业开展创业技能大赛、企业家论坛、创业方案设计比赛、创业营销大赛等。三是创建90后大学生创业班,创新教育新模式。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发展
首先评价现行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是否围绕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否对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创业品质的塑造、创业技能和知识掌握上起到作用。二是评价师资条件与水平。如教学经验和水平、教学质量、创业實践经验等。三是评价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状况。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层面的有效评价。四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考评成绩、职业生涯的设计、参与各类活动情况、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创新创业论文质量、毕业创业率、学生的创新作品等。有针对性地做好90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人。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究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而“90后”大学生作为当今高校毕业生的主体,作为承载了更多关注与期望的一代,他们的成长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70后”、“80后”相比具有明显的“代际差异”。因而,针对“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与个性特征,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期,构建并实施恰当的适合“90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开展新思路与新模式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案,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创新创业背景下“90后”大学生创业特征
(一)“90 后”大学生创业者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
90后出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90后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一代”。他们知识丰富、对信息有着极强的掌控能力。自信与张扬使他们对于创业有着更为强烈的欲望和热情。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90后大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知识体系,并善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大多90后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脱节,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市场的真实需求,使得众多创业项目难以长久。
(二)“90”后大学生创业者存在心理误区
1、充满激情,缺乏理性。“90 后”的大学生成长在新时期,他们个性张扬,富于激情,但性格缺乏沉稳,使得他们不喜欢被工作束缚,所以多数会选择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创业。有调查显示,26. 67% 的“90 后”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从事包括经营网店、校园代理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创业。然而这种充满激情、缺乏理性的个性,在受到挫折时容易心灰意冷,导致创业失败。
2、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有些“90后”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创业起步太大,最终很难将创业进行下去。有些则是自我评价过低,单方面的认为自己难以创业,从而不去进行尝试。
(三)“90后”大学生创业者过度追求利益、缺少合理规划
90后大学生成长在迅猛的全球化浪潮下,深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影响,使得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获取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却是不可取的。首先,这会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更多时候是仅凭一腔热血和年轻的试错成本践行创业梦想。其次,以短期的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探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生及家长甚至高校教师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其狭义地理解为“教会学生如何办企业、当老板”、“提高就业率的方法”,没有真正理解其理念宗旨:即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技能,进而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和创造力。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理念上认识的偏差,故而没有在教学层面推进普遍的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实务层面,例如开展创业课题讲学或举办一些创业大赛等,这种以创业活动代替创业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创业系统知识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之间关联性较差,且对各门创业教育课程在实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及对授课后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尚未形成
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基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掌握创业技能。
三、适合“9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促进创业意识的渗透
创业被称为是当今社会的“就业之母”,80%的社会新增岗位由创业单位创造。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齐心协力,为90后大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空间。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广泛进行推广和宣传。二是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营造创业氛围。三是寻求企业协助,全方位提高90后创业激情。
(二)科学设置创业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学的关键部分,也是基本环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创业课程,能最大限度发挥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效力。一是论证课程人才培养效能。90后的学生大多比较务实,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学校要充分论证所开的课程能带给学生哪些益处,培养出何等素质的创业人才。二是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三是针对90后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应加强创业实践教学环节。
(三)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教师梯队是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推进90后创业教育成功的保障。结合90后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但缺乏创业经验的特点,高校在重视创业教育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一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选拨,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二是加大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学习其先进科学的创业教育经验。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
(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创建创业实践平台
在此方面,学校一是可以开展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活动。如根据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校园内开辟一定的场所,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学生街、网上创业平台等,引导90后学生利用国家、地方政府及高校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从事各种创业活动。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结合专业开展创业技能大赛、企业家论坛、创业方案设计比赛、创业营销大赛等。三是创建90后大学生创业班,创新教育新模式。
(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发展
首先评价现行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是否围绕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否对90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创业品质的塑造、创业技能和知识掌握上起到作用。二是评价师资条件与水平。如教学经验和水平、教学质量、创业實践经验等。三是评价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状况。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层面的有效评价。四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考评成绩、职业生涯的设计、参与各类活动情况、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创新创业论文质量、毕业创业率、学生的创新作品等。有针对性地做好90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