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素质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素质教育观念下,学生的成长除了要体现在文化层面,还应当在体育素养和心理健康上有充足的进步。对广大初中生来说,体育课通常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参与空间,如何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逐渐成为亟待初中体育教师们思考和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培养;锻炼习惯
体育课的魅力本该是巨大的,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数的学生正在对其失去兴趣,并且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着不小的误解,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和“放风课”,体育教学内容是对提高综合成绩“没用”的东西。此外,很多体育教师也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以“让学生玩”为工作定位,以“不出事就行”为工作要求。在这些现象的作用下,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学生的体育素质日益下降,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革新体育教学方法
过去的体育课上,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任务性态度,即向学生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果,并对相应的理论内容做一番讲解,最多再安排学生做几组练习,一堂課的教学就告结束了。这种模式没有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心理认同,也没有帮助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更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自发运用学习成果的意识。
要想改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活动形式和竞赛机制。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普遍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心理上具有潜在的荣誉意识。教师便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程由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证明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比如,教师在准备讲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宣布将在课程结束前或下节课以小组对抗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则各组成员出于求胜欲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专注,对教学内容也会进行自发性的练习,从客观上具备了形成篮球运动习惯的意识基础。
2. 实现体能训练和心理引导间的平衡
2.1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化改造
不少学生之所以抵触体育锻炼,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锻炼过程的恐惧和对锻炼作用的质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机械化的训练,导致学生在超负荷的单一动作重复过程中感到疲惫、厌烦,同时也无法体会到训练所带来的良性改变。因此,教师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按照难度和强度进行阶梯式划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当中感受阶段式的进步,进而激起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
比如,教师在教授足球运动方面的技能时,可先组织学生从最简单的运球、带球练起,当学生在整体上达到预期标准后再逐渐过渡到传球、分球、过人,以及难度更大一些的战术配合和假动作运用等等。
2.2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不仅仅是肉体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呵护与引导。教师应在开展充分的技能教学和体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团队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挑战个人极限,多组织学生开展注重人际配合和团体协作的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体坛名人的先进事迹。
例如,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刘翔、科比·布莱恩特、穆罕默德·阿里等体坛巨星的自传,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明星所具有的不甘落后、勤学苦练和崇尚职业道德的精神,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追求借由体育运动来突破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跑、双人羽毛球、拔河等比赛,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团队协作所焕发出的能量。这些举措都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3.强化自律意识
教师的引导只是外在辅助,真正的习惯必须要依靠学生的自律方得形成。教师应在课堂上设置某个或某些固定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每次学习和训练时都参与其中,并要利用其他诸如课间操或社团活动等平台将该环节延伸开来,帮助学生养成相关的肌肉记忆和思维惯性,从而形成与之相契合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个过程最好有教师的亲自带领,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比如教师可在每堂课正式开始前先组织学生完成一次竞速短跑,或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带领学生做一套整合体操。长此以往,学生可明显感受到自己在速度和肢体协调方面的改善,自觉地将这些活动坚持下去形成一种锻炼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按照正确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锻炼的好处,这是唤醒学生自觉意识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关注,既让学生获得开展锻炼的体能和技能基础,又让学生拥有坚持锻炼的精神动力和主观向往。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9):81-84.
[2]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初级中学 024323
关键词:初中体育;培养;锻炼习惯
体育课的魅力本该是巨大的,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数的学生正在对其失去兴趣,并且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着不小的误解,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课”和“放风课”,体育教学内容是对提高综合成绩“没用”的东西。此外,很多体育教师也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以“让学生玩”为工作定位,以“不出事就行”为工作要求。在这些现象的作用下,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学生的体育素质日益下降,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建设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革新体育教学方法
过去的体育课上,教师对教学工作有很强的任务性态度,即向学生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果,并对相应的理论内容做一番讲解,最多再安排学生做几组练习,一堂課的教学就告结束了。这种模式没有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心理认同,也没有帮助学生认识课程内容对其自身所具有的意义,更没有引导学生形成自发运用学习成果的意识。
要想改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可尝试在教学中引入活动形式和竞赛机制。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普遍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心理上具有潜在的荣誉意识。教师便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课程由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证明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比如,教师在准备讲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时,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宣布将在课程结束前或下节课以小组对抗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则各组成员出于求胜欲必然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专注,对教学内容也会进行自发性的练习,从客观上具备了形成篮球运动习惯的意识基础。
2. 实现体能训练和心理引导间的平衡
2.1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化改造
不少学生之所以抵触体育锻炼,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锻炼过程的恐惧和对锻炼作用的质疑。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机械化的训练,导致学生在超负荷的单一动作重复过程中感到疲惫、厌烦,同时也无法体会到训练所带来的良性改变。因此,教师要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具有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采取差别化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按照难度和强度进行阶梯式划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训练当中感受阶段式的进步,进而激起学生自主锻炼的热情。
比如,教师在教授足球运动方面的技能时,可先组织学生从最简单的运球、带球练起,当学生在整体上达到预期标准后再逐渐过渡到传球、分球、过人,以及难度更大一些的战术配合和假动作运用等等。
2.2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不仅仅是肉体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呵护与引导。教师应在开展充分的技能教学和体能训练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体育精神、团队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挑战个人极限,多组织学生开展注重人际配合和团体协作的活动,经常向学生介绍体坛名人的先进事迹。
例如,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刘翔、科比·布莱恩特、穆罕默德·阿里等体坛巨星的自传,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明星所具有的不甘落后、勤学苦练和崇尚职业道德的精神,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追求借由体育运动来突破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接力跑、双人羽毛球、拔河等比赛,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到团队协作所焕发出的能量。这些举措都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体育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
3.强化自律意识
教师的引导只是外在辅助,真正的习惯必须要依靠学生的自律方得形成。教师应在课堂上设置某个或某些固定环节,坚持让学生在每次学习和训练时都参与其中,并要利用其他诸如课间操或社团活动等平台将该环节延伸开来,帮助学生养成相关的肌肉记忆和思维惯性,从而形成与之相契合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个过程最好有教师的亲自带领,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比如教师可在每堂课正式开始前先组织学生完成一次竞速短跑,或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带领学生做一套整合体操。长此以往,学生可明显感受到自己在速度和肢体协调方面的改善,自觉地将这些活动坚持下去形成一种锻炼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体育教师按照正确的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要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教师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锻炼的好处,这是唤醒学生自觉意识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关注,既让学生获得开展锻炼的体能和技能基础,又让学生拥有坚持锻炼的精神动力和主观向往。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9):81-84.
[2]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初级中学 0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