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职生来说,语文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但由于语文学习缺少立竿见影的效果和升学压力,使中职生养成了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加上语文教师大多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又以就业为导向大量压缩语文学时,导致了中职语文教学出现教与学都辛苦和乏味的尴尬局面。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还没有跳出传统模式,只注重学生纯知识积累,看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这种不实用的教学定位势必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和乐趣,也脱离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缺少适用性。新课标摒弃“填鸭式”教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生搬硬套,教授课文时也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这对于普遍缺乏自制力和学习动力的中职生来说,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绪剧增,教师教学热情也将随之骤减。
3.教学内容缺少特殊性。目前,一些中职语文课充斥着现代文的思想情感与写作艺术分析以及古文的字词落实,有的教师甚至给文章条分缕析和划分段落层次,这些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给学生留下了学时无趣、学后无用的印象。
4.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一般是一周三节讲读课,缺少活动课和阅读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5.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大多数中职学校只重视终结性考试,忽略过程性评价体系建设,考试一般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试题一般也只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语文应用能力。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应该是: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初步养成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拥有较完整、健康的人格,能用所学指导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基于这个定位,教学过程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狠抓基础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应是紧扣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内容。
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用专题知识学习代替传统的文本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方面,教师可大胆推行视频教学,直接引进电视精品内容和网络资源。作文教学方面,由于大部分中职生毕业时选择就业,应用文写作、较传统的话题作文写作更切合他们的需要。学生读书习惯养成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传授读书方法,这些思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想写、敢写,想说、敢说。
二、改革教学方法,凸现中职特色
中职学生向往生动活泼、轻松实效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创设以创新为使命,以加强生动性、实用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法,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向思维对话,达到语文教学与专业服务和就业服务之间的和谐。
三、创新教学内容,彰显大语文观
语文课堂不能被对文本的条分缕析塞满,而应尽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增加课堂的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着力体现大语文思想。如,通过要求学生对某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或提供处理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开发校本教材,服务专业与就业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的决定》的逐步落实,一些具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中职语文专业化教学”的理念,即教师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目的、学校基本状况、学生所学专业概况等,再由语文教师挑选出学生只是一般了解又十分感兴趣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文章作为课堂学习的课文,一起阅读讨论,一起探究思考。因为学生对这些文章有兴趣,师生有共同话题,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在探究、讨论专业文章之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的诗文佳作,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健全评价体系,保障教学顺利开展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是中职语文教改的起点。目前,教学评价单一,应加强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终结性考试成绩只能占40%左右,其余部分应是学生日常学习的活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课时记录和平时作业等成绩。同时,也应将笔试同其他形式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学生学习评价应突出教学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
综上所述,构建切合中职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给予政策、环境方面的支持;需要专家们给予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一线教师严于律己,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索、实践。
(责编 雷 艳)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中职语文教学评价还没有跳出传统模式,只注重学生纯知识积累,看重学生的卷面分数。这种不实用的教学定位势必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偏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实际意义和乐趣,也脱离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缺少适用性。新课标摒弃“填鸭式”教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生搬硬套,教授课文时也让学生先“自主探究”,这对于普遍缺乏自制力和学习动力的中职生来说,难度较大,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绪剧增,教师教学热情也将随之骤减。
3.教学内容缺少特殊性。目前,一些中职语文课充斥着现代文的思想情感与写作艺术分析以及古文的字词落实,有的教师甚至给文章条分缕析和划分段落层次,这些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给学生留下了学时无趣、学后无用的印象。
4.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一般是一周三节讲读课,缺少活动课和阅读课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这种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5.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大多数中职学校只重视终结性考试,忽略过程性评价体系建设,考试一般只有笔试一种形式,试题一般也只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语文应用能力。
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如下改革方案:
一、革新职业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定位应该是: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初步养成好读书、会读书的习惯,拥有较完整、健康的人格,能用所学指导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基于这个定位,教学过程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说和写的能力)和狠抓基础知识的过程,教学内容应是紧扣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的内容。
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用专题知识学习代替传统的文本教学。在学生语文基本能力方面,教师可大胆推行视频教学,直接引进电视精品内容和网络资源。作文教学方面,由于大部分中职生毕业时选择就业,应用文写作、较传统的话题作文写作更切合他们的需要。学生读书习惯养成方面,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热爱读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传授读书方法,这些思路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想写、敢写,想说、敢说。
二、改革教学方法,凸现中职特色
中职学生向往生动活泼、轻松实效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创设以创新为使命,以加强生动性、实用性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法,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开展多向思维对话,达到语文教学与专业服务和就业服务之间的和谐。
三、创新教学内容,彰显大语文观
语文课堂不能被对文本的条分缕析塞满,而应尽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增加课堂的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时代性,着力体现大语文思想。如,通过要求学生对某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或提供处理方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开发校本教材,服务专业与就业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的决定》的逐步落实,一些具有远见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中职语文专业化教学”的理念,即教师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目的、学校基本状况、学生所学专业概况等,再由语文教师挑选出学生只是一般了解又十分感兴趣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文章作为课堂学习的课文,一起阅读讨论,一起探究思考。因为学生对这些文章有兴趣,师生有共同话题,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在探究、讨论专业文章之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诵读一些经典的诗文佳作,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健全评价体系,保障教学顺利开展
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是中职语文教改的起点。目前,教学评价单一,应加强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建设。学生的学习成绩中,终结性考试成绩只能占40%左右,其余部分应是学生日常学习的活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课时记录和平时作业等成绩。同时,也应将笔试同其他形式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学生学习评价应突出教学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
综上所述,构建切合中职生实际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给予政策、环境方面的支持;需要专家们给予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导;更需要一线教师严于律己,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索、实践。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