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反省,造成这些事故的真正原因是现场管理不力或管理失误,只要认真加强一下管理,或对安全生产重视一点,用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多一點,事故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经济水平提高很快,成绩也非常显著,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设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我国安全生产管制现状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专家研究分析保守估计,我国近几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每年GDP的2%左右,约在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尤其近几年,我国各类事故的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总计96万多起,死亡近14万人,分别比2006年下降10.5%和1.9%。在发生事故类别中以道路交通事故和工矿企业事故造成的伤亡最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不大, 多从事采掘、粗加工和手工劳动为主,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作业环境较差、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很大的现象。据抽样调查:82%的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在中小企业中近30%的从业工人接触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其中职业病和可疑职业病患病率达15.8%。一些高危险化学品和强致癌物的使用也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使重大恶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职业癌患者频频出现。
二、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严重的原因分析
1.企业安全意识不端正,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效益与发展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往往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不少企业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基本都是雇佣农民工和临时工或下岗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从事有害作业。大多数企业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科技知识和事故防范及应急技能不足,管理方法简单且效率较低,职业安全和技术培训不到位。表面看市场竞争风险远大于安全生产的风险值,片面追求利润的目标极易诱导企业负责人急功近利,忽视劳动安全卫生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和长远利益。
2.我国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国民安全文化意识十分落后
安全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工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首先,职业安全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及执法水平低的情况。其次,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岗位基本都是雇佣农民工和临时工或下岗工,这类雇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很淡,有些甚至没有。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安全风险”转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缩小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差距,也会带来若干负面影响。如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以发展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不健全为“可乘之机”,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业进行转嫁,把环境污染问题多、人工成本高和职业危害突的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把本国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有毒原材料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中国是发达国家转移的主要国之一。在近30年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及技术过程中,有些职业危害也随之由境外向境内转移,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职业卫生问题。
三、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
1.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安全生产保护基本法律,组成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部门;(2)协调好各单项法规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3)进一步研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法律法规标准更具有操作性。
在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从我国国情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控制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抓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配套法规;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动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信息化有6个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其中,信息资源处于核心位置。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市场化要求,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和封闭的状况,建立信息采集、加工与发布的完整机制,要建立多层次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形成多种形式的信息采编队伍;建立和保持与国际劳动安全及职防信息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形成多层次的信息加工发布体系;通过电子刊物、光盘产品及网上发布等形式提供服务。要加强安全生产办公信息、业务信息、决策信息、基础服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遵循“统筹规划、分层管理”原则,按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开发建设数据中心,满足对安全生产管理、科技、经济和决策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体系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应重视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政策指导,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改革的宏观控制(尤其是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合资和外资企业)。条件适合的时候出台《企业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用法的形式将安全教育规定下来,营造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氛围,使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趋于一致,齐心协力,做好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企业安全教育要适应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教育群体,必须在管理规定、教育内容、实施手段等方面拿出办法,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树立“大众安全”的战略观点,与整个社会一起构筑“大众安全”的框架。企业安全工作者必须以宣传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为己任,在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方面做出贡献。
4.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是安全生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目前社会上来自不同渠道的培训班、研修班名目繁多,内容重复,质量不高,收费不规范,使企业和部门无所适从,且干扰了企业和部门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必须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进行;应在全国建立分级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并实行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按照规定的培训范围,面向企业和社会,依照有关法规举办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类培训。
5. 加大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要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安全投入。一方面,要严格落实风险抵押金和安技措费用等经济政策,必须予以一次拨付,同时监督项目部专款专用,不得俭省和挪用;另一方面,在检查中若发现安全措施不到位,在责令限期整改未果的情形下,公司将直接专项资金,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千述万论,旨在敲响安全警钟,唤醒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窃以为,多一份投入,多一点认真,就能少一起事故,免一起灾难,何乐而不为。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06~2007.煤炭工业出版社
[2]浙江省安全生产管理编委会.安全生产管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元月,第一版
[3]马西员.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国钨业.第18卷.第3期.2007年6月
【关键词】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我国安全生产管制现状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专家研究分析保守估计,我国近几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每年GDP的2%左右,约在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尤其近几年,我国各类事故的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国各类伤亡事故总计96万多起,死亡近14万人,分别比2006年下降10.5%和1.9%。在发生事故类别中以道路交通事故和工矿企业事故造成的伤亡最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不大, 多从事采掘、粗加工和手工劳动为主,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作业环境较差、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很大的现象。据抽样调查:82%的中小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在中小企业中近30%的从业工人接触粉尘、毒物等职业危害,其中职业病和可疑职业病患病率达15.8%。一些高危险化学品和强致癌物的使用也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使重大恶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职业癌患者频频出现。
二、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严重的原因分析
1.企业安全意识不端正,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效益与发展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企业往往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甚至冒着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强行生产,不少企业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基本都是雇佣农民工和临时工或下岗工,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从事有害作业。大多数企业的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科技知识和事故防范及应急技能不足,管理方法简单且效率较低,职业安全和技术培训不到位。表面看市场竞争风险远大于安全生产的风险值,片面追求利润的目标极易诱导企业负责人急功近利,忽视劳动安全卫生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潜在和长远利益。
2.我国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国民安全文化意识十分落后
安全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工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首先,职业安全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及执法水平低的情况。其次,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岗位基本都是雇佣农民工和临时工或下岗工,这类雇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很淡,有些甚至没有。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安全风险”转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缩小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等许多方面的差距,也会带来若干负面影响。如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以发展中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不健全为“可乘之机”,把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产业进行转嫁,把环境污染问题多、人工成本高和职业危害突的制造业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把本国禁止或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有毒原材料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倾销,中国是发达国家转移的主要国之一。在近30年的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及技术过程中,有些职业危害也随之由境外向境内转移,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职业卫生问题。
三、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设的对策
1.健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1)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安全生产保护基本法律,组成完整的安全生产法律部门;(2)协调好各单项法规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3)进一步研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法律法规标准更具有操作性。
在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制度为骨架,构建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从我国国情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控制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抓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配套法规;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尽量与国际劳动公约接轨,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体系
信息化有6个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其中,信息资源处于核心位置。安全生产信息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市场化要求,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和封闭的状况,建立信息采集、加工与发布的完整机制,要建立多层次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形成多种形式的信息采编队伍;建立和保持与国际劳动安全及职防信息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形成多层次的信息加工发布体系;通过电子刊物、光盘产品及网上发布等形式提供服务。要加强安全生产办公信息、业务信息、决策信息、基础服务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遵循“统筹规划、分层管理”原则,按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开发建设数据中心,满足对安全生产管理、科技、经济和决策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体系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应重视对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政策指导,加强对企业安全教育改革的宏观控制(尤其是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合资和外资企业)。条件适合的时候出台《企业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用法的形式将安全教育规定下来,营造一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氛围,使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趋于一致,齐心协力,做好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企业安全教育要适应企业用工制度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教育群体,必须在管理规定、教育内容、实施手段等方面拿出办法,决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树立“大众安全”的战略观点,与整个社会一起构筑“大众安全”的框架。企业安全工作者必须以宣传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为己任,在普及安全文化知识方面做出贡献。
4.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安全生产培训是安全生产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目前社会上来自不同渠道的培训班、研修班名目繁多,内容重复,质量不高,收费不规范,使企业和部门无所适从,且干扰了企业和部门正常的生产、管理秩序,必须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进行;应在全国建立分级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并实行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按照规定的培训范围,面向企业和社会,依照有关法规举办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类培训。
5. 加大对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要预防和杜绝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持续有效地进行安全投入。一方面,要严格落实风险抵押金和安技措费用等经济政策,必须予以一次拨付,同时监督项目部专款专用,不得俭省和挪用;另一方面,在检查中若发现安全措施不到位,在责令限期整改未果的情形下,公司将直接专项资金,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千述万论,旨在敲响安全警钟,唤醒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窃以为,多一份投入,多一点认真,就能少一起事故,免一起灾难,何乐而不为。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安全生产年鉴2006~2007.煤炭工业出版社
[2]浙江省安全生产管理编委会.安全生产管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元月,第一版
[3]马西员.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国钨业.第18卷.第3期.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