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背后的故事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周的课前五分钟阅读演讲个性十足,非常精彩,如常越讲的是“小孩摸财神的脚——没有脚怎么走路,哪来发财呢?”张聪讲的是“以色列人凭借怀疑和辩论精神取得了胜利”,焦世龙讲的是“要像电脑鼠标一样确定目标方向”,王春博讲的是“美国黄金储备中心”,脱少鉴讲的是“谋女郎魏敏芝因有勇气被选中出演《一个都不能少》”,郭晓兰讲的是“攀登者的秘诀:专注(王石成功登顶珠峰)”,郭马磊讲的是“种子原则”,高贝讲的是“关于人:天使与魔鬼都是以同一个人为原型”,张博伟讲的是“对自己竖起大拇指”,李勇红讲的是“怎样把核桃与芝麻分开”,李占元讲的是“释迦牟尼和菩提树的故事”。
  学生视野所及,不光是知名品牌如《读者》《青年文摘》,还有《直觉》《智慧与思维》,甚至《读品》《共同关注》《幸福悦读》;不光是志鸿优化设计丛书《智慧背囊》《时文选粹》,还有《今文芳园》系列——心香花束、智慧眼睛、心灵氧吧、生命刺梅、妙语人生;不光是中文报刊杂志如《作文周刊》《中学作文指导》,还有中英文的《双语作文》也被用在了语文课堂上;还有出自学生“摘抄本”“剪贴本”的……真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学以储宝!
   由此看出,“五分钟”的背后是学生对精品经典的鉴别,是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孔令凯有段点评:“教学要结合生活现实。一本时尚杂志,一首流行歌曲,一部火爆电影,一本畅销书,这些都可纳入语文教学,这才是学生感兴趣的。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实如此,每次讲完,学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脸上露出近乎夸张的表情,那份受用真让人羡慕。正是青年人的竞争心理使得“说”这块短板越来越长。
   其实,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优秀人才因不能把自己的优势表达出来而被用人单位冷落,如陈景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说,要想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走入社会后不被淘汰的状况,就应从学生时期紧抓说话能力的培养。毕竟,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忆等很多方面。“五分钟阅读演讲”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漏洞。
   一、“五分钟阅读演讲”可以弥补目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学校提出“课堂教学应坚持1/3原则”,即一节课45分钟,1/3的时间教师讲授,1/3的时间学生练习,1/3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不失为一剂良药。那么在学生练习的1/3时间内应该做些什么呢?显然不能光做题,还得练练嘴皮子。这就需要时间,提供实战锻炼的舞台,充分利用“五分钟阅讀演讲”来获取课堂效果的提高。
   二、“五分钟阅读演讲”可以弥补目前只重读写的考试模式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全国各地高考试卷都没有考查说话能力。每年各个学校都有数场各种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每场比赛都会有一些选手脱颖而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生并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却多数会成为各自单位的中坚力量而更快地融入社会之中。
   三、“五分钟阅读演讲”可以弥补目前只重技能忽视口头表达的家庭教育模式
   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给孩子报特长班,如电子琴、钢琴、小提琴、舞蹈、武术、跆拳道、美术、绘画等,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想着“艺不压身”,殊不知各种补习培训会把孩子压在起跑线上。当然,有口才好的学生跟父母争论、交流、沟通,能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自己真正喜爱的去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五分钟阅读演讲”可以弥补目前学生课外涉猎偏少的阅读模式
   长期以来,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让他(她)说说对某本书、某个人物发表点意见看法,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有的倒是能说出花来,但都是电视、网络上篡改过的戏说,根本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所以说,通过“五分钟阅读演讲”,让学生主动由易到难地突破自己,找回自信,逐步提升自己,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口才基础。相信大家都看过《演讲与口才》这本杂志,它之所以销量大,就是因为需要它的人多。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阅读、演讲是现代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
   课程改革以来,新概念、新方法大量引进,在积极宣传推介时并未同步做好本土化的研究转换,因而出现了若干“课改秀”的现象,出现了一些“中看不中用”“只能示范、无法推广”的“典型”,研究工作者和教师都需要转变学风,做好深入研究中国教育实际的工作,认真做好学情调查,努力制定出符合多数学生实际的计划,重点了解学生想不想、要不要、能不能和应该怎样学习等问题,要把教会学生编制学习计划,纳入教学的长远目标。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基础上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以及因学生而变化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新课堂的重要追求,“五分钟阅读演讲”就可作为激活语文课堂的有效实践而加以推广。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堂”确实出现了无限生机,但我们仍发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更多的学校还进行着传授式的教学,师问生答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里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但学生主动提问、探求创造的意识明显不足。尤其到了高年级的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举手,不愿合作交流,觉得这样做很麻烦,更危险的是学生丧失了探究的能力。针对这种弊端,我们老师应该及时更新
期刊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一节《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一轮复习课。我对这节课从课堂提问优效性入手进行观察。所谓优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精心设置问题,注重发问、叫答、候答、理答阶段,最终达成教学策略的最佳化、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和师生生命质量的高品位。  一、提问优效性的体现  (一)在发问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的直接提问与
期刊
新课标下,生物教材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生物看似神秘,而实际上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生命,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体。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生物呢?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  生物课相比较来说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所以,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背着手听老师讲,那样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肯定没十分钟就坚持不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中心,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
期刊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孜孜追求的目标。而“人文性”基点就在于一个“情”字。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不可能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更不可能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自我,让这样的激情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有效学习。为此,笔者针对初中语文课导语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语设计 情感共鸣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在探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时,都喜欢研究如何营造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导语设计这一环节。其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尤为关键。“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总是从导语设计开始
期刊
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目前,它已跻身于我们阅读教学之中,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亮点”。那么,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话题。我在执教《莫高窟》一文第三自然段时,选准了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练得实,方法巧,把写“挤进”了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片段   师:自由阅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
期刊
《称赞》一课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是一篇语言质朴而又不失生动的文章,更是一篇可以让孩子通过朗读文本去感受称赞的神奇魅力的文章!你瞧!课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啊!当小刺猬看见小獾在学做板凳,可是做得都很粗糙时,小刺猬没有取笑、打击小獾,而是真诚地对他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后来,小獾把板凳
期刊
摘要:“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     姜堰市溱潼二中在借鉴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实践和探究,推出了“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透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却存在着一种“伪创新”的现象。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就像是一首奇妙的乐曲,它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前奏,有“情深深,意切切”的主旋律,还有“绕梁三日不绝”的余音,让听者心驰神往。而由这首“乐曲”弹奏出的“生命之音”,更让听者深深感悟到了它的无穷生命力:一是感悟了文本的生命内涵;二使感悟了学生的生命潜能;三是感悟了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