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和钛材料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来源 :医疗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新西兰兔肌肉植入钽、钛材料进行亚慢性毒性实验,为这两种医疗器械材料的安全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钽材料组、钛材料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第1天,3组均行植入手术,假手术对照组不植入任何物体,钽材料组、钛材料组分别于实验动物背部肌肉植入相应供试品;第90天,解剖每组各8只实验动物(雌雄各半),进行血细胞、血清生化指标、脏器体质量比、蛋白芯片及病理组织学检测;第91天,取出剩余实验动物体内植入物,恢复30 d;第121天,解剖剩余实验动物并检测相同项目.实验期间,每天进行一般观察(包括伤口愈合情况、外观体征、行为、饮食、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植入和恢复期间,钽材料组、钛材料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观察到两种材料可能引起的亚慢性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钽材料、钛材料均无亚慢性毒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10月南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疑似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91例疑似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46例明确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1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既往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及维修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中常用的关联规则在差异性医疗设备维修后的管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用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可查的254台医疗设备(包含放射类设备、呼吸麻醉类设备、血液透析类设备、超声类设备、生化检验类设备及手术设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台,对照组采用传统专家论证方法进行维修后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维修后管理,比较两组的
目的 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医院接诊的1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8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病灶数目、最大径、纵横比、形态、血流、有无接触被膜、有无微钙化、边界、回声高低、有无声晕、回声均匀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超声征象下的纵横比、边界、回声高低、声晕及回声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