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为人的成长提供了文化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优秀的地域文化蕴含深刻的价值,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多元方式发挥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域文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浅析地域文化的内涵
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往往带有地域性。一定的地区,伴随着长期的人类活动,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这便是地域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地域文化有机组成的统一体。地域文化的范围广泛,包括一个地方的文化形态、历史遗存、社会生活习俗等,按照文化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包括由传说、文学作品等组成的语言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人物事迹组成的历史文化;由绘画、音乐、手工艺、戏曲等组成的地域艺术;由道德、价值观和共同情感组成的精神文化以及地域的教育、宗教、建筑、饮食文化等。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广泛性、传承性、民族性、实践性的特点,是该地区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本地区人民奋斗和创造力的生动的写照。
二、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
地域文化在人成长过程中,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贯穿人的一生。生活和成长在一定地区的文化氛围里,人的语言、性格、思维、生活习惯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三、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开发整合有关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这里的开发整合指将先进的、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的道德素养。由于地域文化的德育价值能够满足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求、获得相关资源简便易行,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发挥知识、情感、价值观三方面的价值。
1.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知识价值。地域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内涵,且表现生动,易于学生接纳,给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拓宽眼界、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2.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价值。地域文化是维系当地人民情感的纽带,是培养初中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资源。初中生处于情感和思维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感受地域文化蕴含的情感,在情感陶冶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和为家乡的明天奋斗的情感。
3.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观价值。文化孕育价值观,先进的地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当地党带领人民奋斗和非遗传承的事迹,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知识、挖掘地域文化在精神和价值观层面的价值,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四、地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地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养,要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影响学生。需要实际的教学行动,使之入脑入心。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初中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切实发挥地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塑造人、培养人的教学任务。
1.深入挖掘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的地域文化资源。《课程标准》中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课程开发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时要注重发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征集各方面建议,开发地方课程、编写与统编教材相配合的地方教材。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应机构和人员建立联系、采用共建教育基地、举行“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途径推进课程实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将地域文化知识引入到教学之中,切实将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课程教学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
2.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学生的品德意识、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是在课堂上,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对于教学来说,忽视实践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和空谈。因此,开发地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也具有着关键意义。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走向实地、亲身体验身边的地域文化,更为直观地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在实施中,要注意依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对于乡镇和农村学校,要注重发掘乡土资源,着重将农业文化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
3.建立地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机制。单纯的教学往往不足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很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教学,不能很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因此,和学业评价相联系是加深地域文化和思想品德学科相融合的必要途径。在学生日常的学业评价考试、毕业生学业考试或高中招生考试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中涉及一定的地域文化知识,可以检测學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更好地开发地域文化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菊,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
[2] 吴冬梅, 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3] 陈 婷, 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3)
作者简介:
刘振龙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月峰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俊林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关键词:地域文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浅析地域文化的内涵
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往往带有地域性。一定的地区,伴随着长期的人类活动,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文化现象,这便是地域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地域文化有机组成的统一体。地域文化的范围广泛,包括一个地方的文化形态、历史遗存、社会生活习俗等,按照文化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包括由传说、文学作品等组成的语言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人物事迹组成的历史文化;由绘画、音乐、手工艺、戏曲等组成的地域艺术;由道德、价值观和共同情感组成的精神文化以及地域的教育、宗教、建筑、饮食文化等。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广泛性、传承性、民族性、实践性的特点,是该地区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本地区人民奋斗和创造力的生动的写照。
二、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
地域文化在人成长过程中,具有强大而持久的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贯穿人的一生。生活和成长在一定地区的文化氛围里,人的语言、性格、思维、生活习惯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三、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价值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承担着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要开发整合有关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这里的开发整合指将先进的、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资源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提高教学效果、塑造学生的道德素养。由于地域文化的德育价值能够满足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求、获得相关资源简便易行,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发挥知识、情感、价值观三方面的价值。
1.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知识价值。地域文化中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内涵,且表现生动,易于学生接纳,给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拓宽眼界、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2.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价值。地域文化是维系当地人民情感的纽带,是培养初中学生积极情感的重要资源。初中生处于情感和思维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感受地域文化蕴含的情感,在情感陶冶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和为家乡的明天奋斗的情感。
3.地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观价值。文化孕育价值观,先进的地域文化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当地党带领人民奋斗和非遗传承的事迹,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地域文化知识、挖掘地域文化在精神和价值观层面的价值,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四、地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地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课程可以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素养,要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影响学生。需要实际的教学行动,使之入脑入心。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因地制宜、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初中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在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切实发挥地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塑造人、培养人的教学任务。
1.深入挖掘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的地域文化资源。《课程标准》中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课程开发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时要注重发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资源、征集各方面建议,开发地方课程、编写与统编教材相配合的地方教材。学校可以通过与相应机构和人员建立联系、采用共建教育基地、举行“文化进校园”活动等途径推进课程实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将地域文化知识引入到教学之中,切实将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与课程教学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
2.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学生的品德意识、价值观的形成不仅是在课堂上,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对于教学来说,忽视实践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和空谈。因此,开发地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也具有着关键意义。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走向实地、亲身体验身边的地域文化,更为直观地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在实施中,要注意依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对于乡镇和农村学校,要注重发掘乡土资源,着重将农业文化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有效地结合。
3.建立地域文化融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评价的机制。单纯的教学往往不足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学生很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教学,不能很好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因此,和学业评价相联系是加深地域文化和思想品德学科相融合的必要途径。在学生日常的学业评价考试、毕业生学业考试或高中招生考试中思想品德学科考试中涉及一定的地域文化知识,可以检测學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地学习动机、更好地开发地域文化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菊,地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
[2] 吴冬梅, 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1)
[3] 陈 婷, 论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J]. 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3)
作者简介:
刘振龙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赵月峰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俊林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 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