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市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历经干部培训、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3个发展阶段,2006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验收并获得优秀。学院占地面积432.3亩,教职员工近600人,在校生7,000余人,开设金融与证券、会计、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导游、广告设计与制作等24个专业。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首都,面向服务业,发展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适应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和“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能财会商”的财贸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了紧密型战略联盟校企合作关系,创立了京商研究品牌和社会服务特色品牌。50多年来,学院培养毕业生30,000余人,培训53万余人次,被首都服务业誉为“商界黄埔军校”和“经理的摇篮”。
在多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中,学院与首都商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学院独特的办学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学院明确提出“三个基地”建设目标,即建成支持首都商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交流基地、企业咨询基地。“三个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定位和特点。20多年来,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历经初级、成熟和高级三个发展阶段,树立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品牌,为促进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校企互动互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阶段
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初级阶段,合作模式以项目纽带为主,学校、企业、研究所互动互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首都商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1.积极为企业开办岗位培训班
学院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开办岗位培训班,对北京经济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为北京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公司制改造、组建集团等重大改革提供了支持。其中,开办的商贸工委局级后备青年班、王府井中层干部班、西友集团青年干部班、燕莎商城高层管理班、蓝岛高层管理班等多类岗位培训已形成教育品牌。
2.积极开展科研咨询服务
学院在1991年成立了商业研究所,科研、咨询服务由研究所牵头,组织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开展活动,在北京商业应用领域里,学院的商业规划研究形成品牌。学院总揽了原市商委、市商务局“九五”至“十二五”规划研究,承担了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研究,承接了多个政府的专业规划和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规划,为西友集团、燕莎集团、翠微大厦等多家企业的发展问题制定战略规划,并多次主办或承办了国际流通现代化研讨等大型学术会议。通过科研、咨询和服务,学院深深融入北京商业的现代化进程中。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北京商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企业专业人士积极参加学院专业建设,与学院一起研究专业人才目标、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由于经常性、有效性的校企互动,企业家们对学校有很高的信任度,他们把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作为自己事业中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学院与北京服务业共建成5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一个专业由多家企业参与的良好局面。
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时代
学院产学研合作成熟阶段,合作模式以共建平台或组建战略联盟为主,校企实现了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1.组建战略联盟
以企业在学院设立冠名奖学金为标志,校企合作举办就业订单班,研发项目、研发新技术和研究战略,学院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时代。2009年,学院与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菜百黄金店为代表的40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创建了合作育人导向、合作就业导向、合作科研导向、合作咨询导向等特点各异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探索举办“订单班”
学院工商管理系与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合作办学模式,是学院在校企合作上进行的新探索。“菜百订单班”按照菜百黄金店的岗位工作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菜百黄金店近60%的员工是学院“订单班”培养的学生,部分学生已经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借鉴“菜百订单班”的成功经验,金融系与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签订了“华西证券订单班”、工商系与卜蜂莲花联合签订了“CPCU零售精英订单班”等,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品牌,为北京服务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3.以“京商”研究为旗帜,开展科研咨询服务
在多年来为北京商业行业发展制定规划、为商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品牌“京商”研究。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老字号研究基地”和“中华传统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京商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流通现代化科技创新平台”。学院以“京商”研究为旗帜,依托“两个基地”与“两个平台”,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京商”文化,树立“京商”研究与咨询品牌,为“人文北京”和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院产学研合作高级阶段,将产学研合作的程度发展到极至,达到一体化的程度,这也是未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学院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两个方面。
1.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政府、东城区政府、有关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组成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理事会”,建立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职教集团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学院牵头,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中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教集团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兼职教师选聘、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长效机制。
3.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建设
学院将积极鼓励各教学系与北京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相对独立的企业冠名学院,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机制,在商贸、金融和物流等专业先行试点,建设企业冠名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4.建设校内产业园
学院通过“引企入校”,建设“校企合作经济实体(公司)”,按照“结合教学组织经营和服务、结合经营和服务组织教学”的思路建立教学、经营、科研、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财贸产业园。加强与背靠行业企业的联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加快校内师生科研服务成果的创新和转化。
5.继续深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将在菜百、华西证券等10余个跨专业组合企业冠名“订单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订单班”的规模,深化“订单”人才培养质量,拓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财贸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职示范校”。面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的新要求,“十二五”时期,学院提出要“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财贸高职名校”的总目标,全面实施“蓝海战略、品牌战略、一体化战略”三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贡献力,办好社会满意、师生幸福的财贸类高等职业教育,使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能够更好地促进首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使首都的财贸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能够在全国甚至国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高职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雯]
在多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中,学院与首都商业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学院独特的办学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学院明确提出“三个基地”建设目标,即建成支持首都商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研交流基地、企业咨询基地。“三个基地”进一步明确了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定位和特点。20多年来,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历经初级、成熟和高级三个发展阶段,树立了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品牌,为促进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校企互动互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阶段
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初级阶段,合作模式以项目纽带为主,学校、企业、研究所互动互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首都商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1.积极为企业开办岗位培训班
学院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开办岗位培训班,对北京经济改革和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为北京国有大型商业企业公司制改造、组建集团等重大改革提供了支持。其中,开办的商贸工委局级后备青年班、王府井中层干部班、西友集团青年干部班、燕莎商城高层管理班、蓝岛高层管理班等多类岗位培训已形成教育品牌。
2.积极开展科研咨询服务
学院在1991年成立了商业研究所,科研、咨询服务由研究所牵头,组织校内教师共同参与开展活动,在北京商业应用领域里,学院的商业规划研究形成品牌。学院总揽了原市商委、市商务局“九五”至“十二五”规划研究,承担了中关村科技园区、CBD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研究,承接了多个政府的专业规划和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规划,为西友集团、燕莎集团、翠微大厦等多家企业的发展问题制定战略规划,并多次主办或承办了国际流通现代化研讨等大型学术会议。通过科研、咨询和服务,学院深深融入北京商业的现代化进程中。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北京商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企业专业人士积极参加学院专业建设,与学院一起研究专业人才目标、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等。由于经常性、有效性的校企互动,企业家们对学校有很高的信任度,他们把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作为自己事业中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学院与北京服务业共建成5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一个专业由多家企业参与的良好局面。
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时代
学院产学研合作成熟阶段,合作模式以共建平台或组建战略联盟为主,校企实现了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1.组建战略联盟
以企业在学院设立冠名奖学金为标志,校企合作举办就业订单班,研发项目、研发新技术和研究战略,学院产学研合作进入战略联盟时代。2009年,学院与王府井百货集团、西友集团、全聚德集团、菜百黄金店为代表的40多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创建了合作育人导向、合作就业导向、合作科研导向、合作咨询导向等特点各异的战略合作关系。
2.探索举办“订单班”
学院工商管理系与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班”合作办学模式,是学院在校企合作上进行的新探索。“菜百订单班”按照菜百黄金店的岗位工作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功。目前,菜百黄金店近60%的员工是学院“订单班”培养的学生,部分学生已经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借鉴“菜百订单班”的成功经验,金融系与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签订了“华西证券订单班”、工商系与卜蜂莲花联合签订了“CPCU零售精英订单班”等,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品牌,为北京服务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3.以“京商”研究为旗帜,开展科研咨询服务
在多年来为北京商业行业发展制定规划、为商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学院逐步形成自己的科研品牌“京商”研究。被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老字号研究基地”和“中华传统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京商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流通现代化科技创新平台”。学院以“京商”研究为旗帜,依托“两个基地”与“两个平台”,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京商”文化,树立“京商”研究与咨询品牌,为“人文北京”和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作出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院产学研合作高级阶段,将产学研合作的程度发展到极至,达到一体化的程度,这也是未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学院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战略”,包括“产学研一体化办学”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人才”两个方面。
1.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北京市教委、通州区政府、东城区政府、有关行业企业与学院共同组成的“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理事会”,建立理事会决策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管理运行机制。
2.探索建立职教集团
学院将探索建立由学院牵头,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中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北京商贸职业教育集团”,发挥职教集团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兼职教师选聘、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长效机制。
3.推进校企合作“双主体”机制建设
学院将积极鼓励各教学系与北京知名企业合作,共建相对独立的企业冠名学院,探索“双主体”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新机制,在商贸、金融和物流等专业先行试点,建设企业冠名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4.建设校内产业园
学院通过“引企入校”,建设“校企合作经济实体(公司)”,按照“结合教学组织经营和服务、结合经营和服务组织教学”的思路建立教学、经营、科研、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财贸产业园。加强与背靠行业企业的联系,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加快校内师生科研服务成果的创新和转化。
5.继续深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将在菜百、华西证券等10余个跨专业组合企业冠名“订单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订单班”的规模,深化“订单”人才培养质量,拓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多年来,学院不断探索财贸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初步建成一所“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职示范校”。面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改革的新要求,“十二五”时期,学院提出要“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财贸高职名校”的总目标,全面实施“蓝海战略、品牌战略、一体化战略”三大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贡献力,办好社会满意、师生幸福的财贸类高等职业教育,使学院的职业教育事业能够更好地促进首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发展,使首都的财贸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能够在全国甚至国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高职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