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经济部门5月中公布第一阶段陆资直接赴台投资项目,开放制造业、服务业与公共工程三大类共99项。专家认为,第一阶段开放陆资赴台投资项目,不包括高科技、电信、金融等热门项目,估计能吸引的大陆资金不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09年5月12日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最快本月可以开放。其中制造业开放比率约30%,服务业约21%,公共建设约14%,总计99项产业(相关产业详细项目见附表),并秉持「先紧后宽」、「循序渐进」与「有成果再扩大」三原则。
但是由于两岸目前尚未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MOU),因此备受关注的金融业和较为敏感的电信业、高科技业等都不在第一批开放名录中。业内认为,中国移动入股台湾远传电信的交易,或许也将因此而受到拖延。
陆资的定义与限制
台湾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草案,明定赴台投资外国企业若含陆资比率达30%,就认定为陆资。另外,未来陆资企业超过实收资本额8千万元新台币(约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必须每年定期向主管机关申报财务报表,以利相关部门掌握陆资在台营运状况。
草案还订定「防御条款」,大陆地区军方投资或具军事目的的企业不能赴台;另外,陆资赴台若连续投资在台湾经济上具有独占、寡占或垄断地位的产业,或在政治、社会或文化具有敏感性,或影响岛内安全,或对岛内经济发展或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者,得禁止投资。
陆资赴台投资样态,包括独资、合伙、赴台设立分公司及赴台购买企业股权等。陆资赴台投资上市柜股票,若未达10%不在许可范畴内,归金融管理部门主管,10%以上则需投资审查许可。但QDII赴台投资,即使未达10%,若具实质经营权控制,也需通过投资审查。
另外,包括晶圆、TFT-LCD、公共工程承揽、水泥业与营建业,或涉及学历认证的律师、会计师;以及太阳光电、航空、通讯、LED照明产业、风力发电、食品等两岸搭桥项目项目,则都将暂缓开放陆资赴台投资。
台湾民众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本身是台湾人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市场发展部高级销售经理许弘林接受本刊访问表示,目前民进党猛烈批评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开放的太快,虽然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满意度颇高,但是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大部分台湾民众仍然倾向维持现状,反映台湾民众一方面认同马英九比较开放的两岸政策,认为对刺激经济有帮助,但是实际上很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仍然存有传统的害怕心理,认为开放太多大陆资金会对台湾造成威胁。
许弘林说,「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最能形容普遍台湾民众对开放陆资的心态,因此,马英九政府采取「先紧后宽」、「循序渐进」、「有成果再扩大」的三项开放陆资原则,比较附合一般台湾民众的期待。
不过,许弘林表示,台湾第一阶段开放陆资投资项目,大部分都不是陆资最想要的例如金融业与高科技等,所以第一阶段的开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估计能吸引的陆资不多,短期内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帮助不大。
大陆期望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
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茂峰表示,台湾开放陆资赴台,背后存在很多两岸互相「讨价还价」的政治考虑,不过,两岸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强弱悬殊,因此,大陆不急于实时统一,现阶段只需要让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大陆。「现代文明战争的方法就是当你对我依赖越强的时候,我可以对你予取予求。」
陈茂峰说,大陆无论是过去对香港、澳门,或者将来对台湾的理念都是类似,在统战的过程当中,大陆不介意而且有能力在经济上多给台湾好处,因为台湾相对于香港97之前的环境,大陆统战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含义更大。目前要观察的是,到底马英九领导的执政团队在台湾民众以及在野民进党的压力下,愿意持续开放多少陆资,而且在开放的过程中有那些要求。
陈茂峰认为,整个台湾开放大陆资金的流程,可以说是政治考虑多于经济,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陆愿意尽量满足台湾的要求,在经济上做到「台湾大赢、大陆小赢」,维持两岸双赢的局面。
就两岸交流的本质而言,对民众还是有很大好处的,经济好起来才是百姓最关心的。
台湾产业界欢迎陆资
在第一阶段开放陆资的99项台湾产业当中,纺织、成衣、织布、橡胶制品等劳力密集产业,目前已不具竞争优势,计算机与手机制造领域,台湾厂商包括宏碁、华硕、宏达电,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对上述企业竞争力并不会造成影响,至于汽车、家电等产业,在台湾发展空间有限,对于两岸产业合作跃跃欲试。
2009年初,台湾裕隆汽车与大陆吉利汽车传出将合作生产汽车,双方合作的「熊猫」系列汽车,未来可能在台湾组装生产。裕隆发言人萧明辉表示,大陆市场空间大,台湾汽车厂商过去20年研发能力也有大幅提升,与大陆汽车厂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台湾正式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之前几天,大陆中钢集团公司(简称中钢)董事长黄天文赴台考察并对外宣布,中钢将会在台北设立办事处,命名为「中国金贸有限公司」,预期在2009年8月开始营运。
对于两岸的合作,有电子业主管建议,不要只看到陆资入股,应该从更高的视野去看,透过两岸官方与民间的合作,共同制定产品技术标准,例如数码电视视讯标准与数码机顶盒规格,让两岸产业链借着分工,共同拓展全球市场,才是两岸合作的最终目的。
大陆台资企业回流台湾
为响应台湾鼓励台商回流的政策,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2008年底砸下大笔资金一口气买下中国时报集团中时、工商、中视、中天等媒体事业,从米果大王变身成为横跨中港台的媒体大亨。最近中国旺旺更抢下头炷香,顺利以TDR(台湾存托凭证)回台第二上市。蔡衍明一年多以来投入台湾的资金超过百亿元新台币,他表示,「回家真好」,未来只要能畅旺台湾经济的产业都有兴趣投资。
同样以食品起家的顶新集团,过去锁定上海地区,从商用不动产租赁开始,当起「房东」;随着两岸气氛和缓开放,顶新魏家对台湾的布局投资转趋积极。顶新在台湾的房地产触角涵盖北中南,最早传出看中位于台中七期总太建设推出的东方帝国;至于大台北地区,顶新先是竞标信义计划区新光A11,2009年5月中再传出准备砸下新台币90亿元买下新光民生金融大楼,进驻A 级商办大楼,抢先在开放陆资前先行「卡位」。
陆资赴台商用不动产受惠
「第三次江陈会」针对陆资赴台购买不动产,达成放宽购买商用不动产的相关限制共识。台湾房地产业人士表示,根据「香港经验」,台北市中心的办公大楼将率先受惠,从2009年4月开始,台北中古办公室的成交行情,就悄悄止跌回升,结束连续3季的跌势,大有提前反应「陆资行情」的意味。
台湾负责大陆事务的官员傅栋成5月19日指出,陆资赴台办法公布后,将准许获准赴台投资的大陆法人,能够在台湾添购厂房、办公室和员工住宅,金融管理部门也将研议大陆法人在台湾买房能够贷款的成数。
依照台湾现行规定,一般外商赴台投资不动产,必须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才准放行,同时外商也可在台湾向银行贷款。外商可在台湾购买住房、商办大楼,但是否能取得土地,则要视外商母国是否准许台湾民众能互惠取得土地。傅栋成表示,台湾开放有意赴台投资的大陆法人,可以自由购买商办、厂房、住宅,即是比照现行台湾开放给外商的规格办理。不过,这项政策仅限定有意赴台进行事业投资的大陆法人,排除其它可能从事投机性炒房的法人或个人;日后是否会放行,要看政策施行初期状况与届时是否存在开放条件而定。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2009年5月12日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最快本月可以开放。其中制造业开放比率约30%,服务业约21%,公共建设约14%,总计99项产业(相关产业详细项目见附表),并秉持「先紧后宽」、「循序渐进」与「有成果再扩大」三原则。
但是由于两岸目前尚未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MOU),因此备受关注的金融业和较为敏感的电信业、高科技业等都不在第一批开放名录中。业内认为,中国移动入股台湾远传电信的交易,或许也将因此而受到拖延。
陆资的定义与限制
台湾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草案,明定赴台投资外国企业若含陆资比率达30%,就认定为陆资。另外,未来陆资企业超过实收资本额8千万元新台币(约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必须每年定期向主管机关申报财务报表,以利相关部门掌握陆资在台营运状况。
草案还订定「防御条款」,大陆地区军方投资或具军事目的的企业不能赴台;另外,陆资赴台若连续投资在台湾经济上具有独占、寡占或垄断地位的产业,或在政治、社会或文化具有敏感性,或影响岛内安全,或对岛内经济发展或金融稳定有不利影响者,得禁止投资。
陆资赴台投资样态,包括独资、合伙、赴台设立分公司及赴台购买企业股权等。陆资赴台投资上市柜股票,若未达10%不在许可范畴内,归金融管理部门主管,10%以上则需投资审查许可。但QDII赴台投资,即使未达10%,若具实质经营权控制,也需通过投资审查。
另外,包括晶圆、TFT-LCD、公共工程承揽、水泥业与营建业,或涉及学历认证的律师、会计师;以及太阳光电、航空、通讯、LED照明产业、风力发电、食品等两岸搭桥项目项目,则都将暂缓开放陆资赴台投资。
台湾民众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本身是台湾人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市场发展部高级销售经理许弘林接受本刊访问表示,目前民进党猛烈批评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开放的太快,虽然台湾民众对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满意度颇高,但是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大部分台湾民众仍然倾向维持现状,反映台湾民众一方面认同马英九比较开放的两岸政策,认为对刺激经济有帮助,但是实际上很多台湾民众对大陆仍然存有传统的害怕心理,认为开放太多大陆资金会对台湾造成威胁。
许弘林说,「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最能形容普遍台湾民众对开放陆资的心态,因此,马英九政府采取「先紧后宽」、「循序渐进」、「有成果再扩大」的三项开放陆资原则,比较附合一般台湾民众的期待。
不过,许弘林表示,台湾第一阶段开放陆资投资项目,大部分都不是陆资最想要的例如金融业与高科技等,所以第一阶段的开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估计能吸引的陆资不多,短期内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帮助不大。
大陆期望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
香港御峰理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茂峰表示,台湾开放陆资赴台,背后存在很多两岸互相「讨价还价」的政治考虑,不过,两岸的力量相对而言比较强弱悬殊,因此,大陆不急于实时统一,现阶段只需要让台湾在经济上更依赖大陆。「现代文明战争的方法就是当你对我依赖越强的时候,我可以对你予取予求。」
陈茂峰说,大陆无论是过去对香港、澳门,或者将来对台湾的理念都是类似,在统战的过程当中,大陆不介意而且有能力在经济上多给台湾好处,因为台湾相对于香港97之前的环境,大陆统战台湾在国际舞台上的含义更大。目前要观察的是,到底马英九领导的执政团队在台湾民众以及在野民进党的压力下,愿意持续开放多少陆资,而且在开放的过程中有那些要求。
陈茂峰认为,整个台湾开放大陆资金的流程,可以说是政治考虑多于经济,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陆愿意尽量满足台湾的要求,在经济上做到「台湾大赢、大陆小赢」,维持两岸双赢的局面。
就两岸交流的本质而言,对民众还是有很大好处的,经济好起来才是百姓最关心的。
台湾产业界欢迎陆资
在第一阶段开放陆资的99项台湾产业当中,纺织、成衣、织布、橡胶制品等劳力密集产业,目前已不具竞争优势,计算机与手机制造领域,台湾厂商包括宏碁、华硕、宏达电,已经是世界级品牌,开放陆资赴台投资,对上述企业竞争力并不会造成影响,至于汽车、家电等产业,在台湾发展空间有限,对于两岸产业合作跃跃欲试。
2009年初,台湾裕隆汽车与大陆吉利汽车传出将合作生产汽车,双方合作的「熊猫」系列汽车,未来可能在台湾组装生产。裕隆发言人萧明辉表示,大陆市场空间大,台湾汽车厂商过去20年研发能力也有大幅提升,与大陆汽车厂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台湾正式宣布大陆资金赴台投资的具体办法和开放项目之前几天,大陆中钢集团公司(简称中钢)董事长黄天文赴台考察并对外宣布,中钢将会在台北设立办事处,命名为「中国金贸有限公司」,预期在2009年8月开始营运。
对于两岸的合作,有电子业主管建议,不要只看到陆资入股,应该从更高的视野去看,透过两岸官方与民间的合作,共同制定产品技术标准,例如数码电视视讯标准与数码机顶盒规格,让两岸产业链借着分工,共同拓展全球市场,才是两岸合作的最终目的。
大陆台资企业回流台湾
为响应台湾鼓励台商回流的政策,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2008年底砸下大笔资金一口气买下中国时报集团中时、工商、中视、中天等媒体事业,从米果大王变身成为横跨中港台的媒体大亨。最近中国旺旺更抢下头炷香,顺利以TDR(台湾存托凭证)回台第二上市。蔡衍明一年多以来投入台湾的资金超过百亿元新台币,他表示,「回家真好」,未来只要能畅旺台湾经济的产业都有兴趣投资。
同样以食品起家的顶新集团,过去锁定上海地区,从商用不动产租赁开始,当起「房东」;随着两岸气氛和缓开放,顶新魏家对台湾的布局投资转趋积极。顶新在台湾的房地产触角涵盖北中南,最早传出看中位于台中七期总太建设推出的东方帝国;至于大台北地区,顶新先是竞标信义计划区新光A11,2009年5月中再传出准备砸下新台币90亿元买下新光民生金融大楼,进驻A 级商办大楼,抢先在开放陆资前先行「卡位」。
陆资赴台商用不动产受惠
「第三次江陈会」针对陆资赴台购买不动产,达成放宽购买商用不动产的相关限制共识。台湾房地产业人士表示,根据「香港经验」,台北市中心的办公大楼将率先受惠,从2009年4月开始,台北中古办公室的成交行情,就悄悄止跌回升,结束连续3季的跌势,大有提前反应「陆资行情」的意味。
台湾负责大陆事务的官员傅栋成5月19日指出,陆资赴台办法公布后,将准许获准赴台投资的大陆法人,能够在台湾添购厂房、办公室和员工住宅,金融管理部门也将研议大陆法人在台湾买房能够贷款的成数。
依照台湾现行规定,一般外商赴台投资不动产,必须在台湾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才准放行,同时外商也可在台湾向银行贷款。外商可在台湾购买住房、商办大楼,但是否能取得土地,则要视外商母国是否准许台湾民众能互惠取得土地。傅栋成表示,台湾开放有意赴台投资的大陆法人,可以自由购买商办、厂房、住宅,即是比照现行台湾开放给外商的规格办理。不过,这项政策仅限定有意赴台进行事业投资的大陆法人,排除其它可能从事投机性炒房的法人或个人;日后是否会放行,要看政策施行初期状况与届时是否存在开放条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