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君宝杂剧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dov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元杂剧中,女性成为作家们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切入点,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各类女性,尤其是生活于民间的底层妇女,对她们的生活、情感、命运等予以描写刻画,体现出元杂剧作家对女性身份地位、生存状态的关注。其中尤以女真族作家石君宝所作杂剧中女性形象引人入胜,风格鲜明,彰显其具有颠覆性的女性观。
  石君宝,姓石盏氏,名德玉,盖州(今辽宁盖县)人,徙平阳(今山西临汾)。《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其生卒年月与生平事迹不详。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载其撰杂剧十种,今仅存《曲江池》、《紫云亭》、《秋胡戏妻》三种。
  
  一、石君宝笔下的女性形象
  
  漫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没有独立的人格和社会地位,“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道道束缚女性身心的“道德标准”席卷而来,女性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自由。至于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民妇、妓女等命运遭遇就更为悲惨,甚至被排斥于社会之外。
  而石君宝的剧作却以这类社会下层的悲惨女性作为主角,在作品中浓墨重彩地体现了这些女子的正义感,对爱情的忠贞,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展现了她们有异于社会地位的高贵人格品质。如《秋胡戏妻》中的女主角梅英,她勤劳,善良,有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好品德,新婚刚三日,丈夫秋胡便被抓去当兵,直至秋胡归来的十年中,全凭她一人采桑养蚕,养活婆婆,艰难持家,对此她没有半点怨言。当李大户及其父母威逼其改嫁时,她坚定反抗,对父权和强权不作任何让步,表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对丈夫矢志不渝的忠贞。当秋胡得官归家,路经桑园,未识梅英,出言轻薄,以金相诱之际,她仍是激烈地反抗着秋胡的非礼行为,一方面斥责了秋胡的虚伪负心、不忠不孝,另一方面也烘托了梅英忠于爱情、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道德品质。此剧结尾两人家中相遇,彼此相认。梅英仍对之前秋胡的“戏妻”行径不依不饶,竟主动索要一纸休书,最终在婆婆以死相逼之下才原谅了秋胡。夫妻和好,阉家团圆。作品最终虽未能摆脱大团圆的拘囿,但这一结尾情节的设置仍然将梅英的性格特征推向了更高层次。彰显了其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石君宝的另一部爱情婚姻题材作品《曲江池》主要敷演妓女李亚仙与书生郑元和之事。全剧通过妓女与书生间相濡以沫的纯真爱情,赋予了青楼女子以自主坚定的人格和高洁纯正的品行,使其具有和梅英相同的人格独立精神。结尾处劝郑认父,救济老鸨等情节的设置凸显了其以德报怨的品德,成功塑造了李亚仙这一善良、坚强的青楼女子形象。
  
  二、石君宝女性观之管见
  
  (一)对女性独立地位的肯定
  此处所说的“独立地位”涵盖两个层次。首先是物质生活上的独立,其次是人格尊严上的独立。生存上的独立显而易见,现存三部剧作中三个主要女性无一不是靠自身的奋斗而过活,甚至担负起“养家糊口”这一男性理应肩负的责任。《礼记·丧服传》云“夫妻一体”,其意为男女婚后,双方组成一个共同体生活,而这种共同体实则指妻子依附于丈夫,不具备独立行事的能力,而石君宝笔下的女性形象则彻底推翻了这一陋见。如《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秋胡离家十载,只剩她和婆婆,她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好婆婆,“与人家缝联补绽,洗衣刮裳,养蚕择茧!”连秋胡的母亲也感激道:“多亏我那媳妇儿有那贞烈心,不肯嫁人,若是她肯了呵,老身可着谁人侍养?”《曲江池》中的李亚仙亦是如此,在郑元和衣食无着,鸨母相逼之际,全凭她一人挺身相救,她不但自我赎身,渴望从良,还在已然落魄不堪的郑元和“潜心攻书”之时,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与支持,坚信其“必称其志”,倘若没有李亚仙的相助,郑元和也无法成就之后的登科及第。
  石君宝笔下女性人格上的独立更是贯穿其剧,最明显的莫过于《秋胡戏妻》中作者对梅英“拒改嫁”及“索休书”情节的设置,相较于此剧的蓝本《列女传·鲁秋洁妇》,作者增加了梅英拒李大户,不改嫁的情节,一方面隐含作者对已婚妇女“从一而终”的贞节理想,另一方面,表明女性在两性婚姻中不是玩物,是对“这小姐可为囊箧宝玩”这种封建女性观的否定。在《曲江池》和《紫云亭》中,李亚仙和韩楚兰也不乏这种女性的自主独立品格,两人虽为风尘女子,在面对自己的美好感情时,她们均义无反顾地选择“从良弃贱”,她们追求爱情婚姻的权利与自由,充满了对正常家庭生活的向往。
  家庭作为社会中的细胞,其存在的先决条件是和睦圆满的家庭关系,在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中,家庭伦理道德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体系,石君宝剧作中女性的道德之美亦是在其组成的家庭之中。与其夫乃至公婆等他人的关系缔结中显现出来的。
  罗梅英深谙婚姻幸福是家庭得以存在之关键,在其结婚之始就要求婚姻“敬爱相和顺”,她宁愿选择家道贫困艰难的秋胡做其夫,“至如他釜有蛛丝瓯有尘,这是我命运。”。却不愿“拣取一个财主,”她在“一见了我心先顺”、“一夜夫妻百日恩”基础上,忠实于自己贫贱的婚姻,视金钱如粪土。当她气愤地向秋胡索要休书时,秋胡自知理亏,以“五花官诰,驷马高车,夫人县君”向其示好,未想梅英丝毫不为所动,“谁将这五花官诰荡,谁将这霞帔金冠望”,最终在婆婆以死相逼之下,她才肯认秋胡,“若不为愚亲年老谁供养,争些个夫妻恩断无承望”,展现了底层妇女“守孝节义”的淳朴道德观念。
  再看《紫云亭》中的韩楚兰,在灵春马出走之际,她不愿再度为娼,鼓足勇气,面斥鸨儿心肠毒辣,见钱眼开,简直“是个八怪洞里爱钱精”,为了自身爱情,她可以牺牲一切。面对完颜同知时,她亦是毫不怯懦,训斥其生生拆散鸳鸯。作者在此将韩楚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崇高无比。同为青楼女子的李亚仙。作者更是将道德之美集于其一身。她不但有着前面梅英、韩楚兰对爱情的忠诚和坚定顽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在最终已然发达之际,还能做到以德报怨,不计前嫌,成功塑造出一位具有道德深度的艺术形象。
其他文献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诊断、治疗疾病的核心工具,其优越性人们已有公认,这里我们就不多谈了.
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根据我国北朝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歌曲气势磅礴、真切感人,具有强烈的情感及艺术感染力。这其中与歌曲的艺术创作特点及
目的:观察丹参和枸杞对中波紫外线(UVB)损伤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丹参和枸杞对HaCaT细胞进行预处理24小时,采用20、40、60mJ/cm^2剂量的UVB照射细胞,以MTT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