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知识不是封闭地存在于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原理、公式,而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是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抽象形成的,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生活化的情境和生活化的案例作为感性支撑。生活化教学就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内容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自主建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学生主体 教育资源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内容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的学习不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机械传递,而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中通过不断摸索形成的,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教育专家陶行知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在生活体验中加深自己的认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这两种教育观点从两个纬度解释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一是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二是课堂教学要突破时空限制,由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讲授法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分析,注重对知识的细节性分析,引导学生机械学习数学知识的解答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学习兴趣,新知识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是否有充分的情感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于主动思考,是否会形成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并没有受到关注。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丰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是封闭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展开,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知识巩固的主要形式是书面作业,集中在教材知识点的机械运用,这就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狭窄和枯燥。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将高中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选择,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促进学生主体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逐渐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向学生自主建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合作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简化教学内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熟悉的生活经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展开层次性思考。
三、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有效运用于数学课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条件概率时,考虑到学生对这类问题的了解比较少,设计了生活化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如果一门高射炮打中飞机的概率是50%,那么同时两门高射炮打中一架飞机的概率是多少?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百分之百,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讲到“零概率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矩形,然后让一个学生蒙上眼睛扔飞镖,飞镖落在黑板上视为有效,那么请问飞镖落在矩形中的概率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是矩形面积与黑板面积的比,这时教师将矩形不断缩小,直至变为一个点,那么飞镖落在这一点上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零。这样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零概率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包括概念、表示和判定方法,学生以生活经验和案例作为理解知识的基础,使知识更加简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心理学认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运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撑。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故事典故导入课程:在古印度,有一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印度国王看到后非常喜欢,对他说可以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奖赏任何东西。西萨说:陛下,我的要求非常简单,请第一天在第一个格子里放入一粒小麦,第二天在第二个格子里放入2粒小麦,第三天在第三个格子里放入4粒小麦,第四天在第四个格子里放入8粒小麦,第五天在五个格子里放入16粒小麦……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陛下听了认为这个要求太简单了,心想西萨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国王在命人不断放入麦子的过程中逐渐惊慌了,惊叹道:这简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要求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好奇心,很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三)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巩固运用的生活化。
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包括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也就是常说的巩固练习。在传统教学中,巩固练习大多是通过试题的解答,试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相似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知识学习的源泉和落脚点,运用生活实践巩固知识,能够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例如,在线性关系、线性函数、分段函数学习后,教师设计生活实践问题:研究父子身高的关系。学生选择20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测量家庭中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并记录。学生画出测量数据的散点图,并思考能否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儿子的身高。通过这样的联系,掌握函数绘制的基本方法,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练习,测量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者头围和身高的数据,重新做一份散点图和经验方程的研究报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践完成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也包含着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使高中课堂由封闭变为开放,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课堂,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杨晓丹.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2:124-125.
[2]钭炜阳.数学问题生活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5,17:3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学生主体 教育资源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内容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的学习不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机械传递,而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中通过不断摸索形成的,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教育专家陶行知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学生可以在生活体验中加深自己的认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这两种教育观点从两个纬度解释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一是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二是课堂教学要突破时空限制,由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灵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讲授法传递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分析,注重对知识的细节性分析,引导学生机械学习数学知识的解答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学习兴趣,新知识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是否有充分的情感参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于主动思考,是否会形成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解读和理解,并没有受到关注。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二)丰富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是封闭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展开,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围绕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知识巩固的主要形式是书面作业,集中在教材知识点的机械运用,这就使得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狭窄和枯燥。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将高中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选择,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促进学生主体课堂的构建。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逐渐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向学生自主建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教学内容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合作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简化教学内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借助熟悉的生活经验,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展开层次性思考。
三、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有效运用于数学课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条件概率时,考虑到学生对这类问题的了解比较少,设计了生活化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如果一门高射炮打中飞机的概率是50%,那么同时两门高射炮打中一架飞机的概率是多少?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百分之百,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激烈讨论。在讲到“零概率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矩形,然后让一个学生蒙上眼睛扔飞镖,飞镖落在黑板上视为有效,那么请问飞镖落在矩形中的概率是多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是矩形面积与黑板面积的比,这时教师将矩形不断缩小,直至变为一个点,那么飞镖落在这一点上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零。这样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零概率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包括概念、表示和判定方法,学生以生活经验和案例作为理解知识的基础,使知识更加简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心理学认为,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运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感性经验的支撑。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故事典故导入课程:在古印度,有一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印度国王看到后非常喜欢,对他说可以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奖赏任何东西。西萨说:陛下,我的要求非常简单,请第一天在第一个格子里放入一粒小麦,第二天在第二个格子里放入2粒小麦,第三天在第三个格子里放入4粒小麦,第四天在第四个格子里放入8粒小麦,第五天在五个格子里放入16粒小麦……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陛下听了认为这个要求太简单了,心想西萨怎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国王在命人不断放入麦子的过程中逐渐惊慌了,惊叹道:这简直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要求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好奇心,很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
(三)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巩固运用的生活化。
知识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而且包括知识的内化和运用,也就是常说的巩固练习。在传统教学中,巩固练习大多是通过试题的解答,试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相似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知识学习的源泉和落脚点,运用生活实践巩固知识,能够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例如,在线性关系、线性函数、分段函数学习后,教师设计生活实践问题:研究父子身高的关系。学生选择20个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测量家庭中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并记录。学生画出测量数据的散点图,并思考能否根据父母的身高预测儿子的身高。通过这样的联系,掌握函数绘制的基本方法,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拓展练习,测量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或者头围和身高的数据,重新做一份散点图和经验方程的研究报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相结合,通过自己的实践完成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数学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也包含着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使高中课堂由封闭变为开放,在教学中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利用生活资源丰富课堂,可以增加数学知识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体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杨晓丹.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02:124-125.
[2]钭炜阳.数学问题生活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5,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