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文学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文学作品中常常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感情色彩,悲剧精神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多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不管是仕途坎坷、生活不易及寄情山水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表达此类的文学作品。悲剧精神常常表现的是某个时代的某一类人,作品为当时社会底层的人们抒发的情感,本文就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探析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在很多奋斗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文人拥有满腔的爱国热血,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抒发,所以就只能常常借诗词等形式抒发。中国人虽然经常感受悲剧精神,却往往不愿意彻底的接受悲观主义,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多作者在抒发悲剧情感的时候,虽然可能会刻意的放大悲剧意识,但是还是会对未来保持一种乐观的信念,也就是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很常见,不过其可能不会愿意承认人生里的悲剧因子。
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伤感主义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表达悲剧情感的作品,但是并不抒发作者自身的悲剧人生,很多作品描述的是当时社会中某类人精神上的悲观主义。伤感主义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中国历史上,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抒发伤感主义的鼻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后人常常吟诵的一句诗,也就是《离骚》中的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强烈的伤感主义,屈原由于被当时的达官贵人排斥,导致被流放,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身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诗中为后人展现的是浓浓的伤感,也是当时屈原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后元杂曲中出现的四大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更是把悲剧精神发挥到极致,《窦娥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列为课文,窦娥与婆婆的悲剧人生,张驴儿与昏官勾结颠倒是非黑白,剧中很形象的对每个人物进行了刻画,窦娥坚强勇敢、婆婆胆小怕事、张驴儿父子丧尽天良等,人物的刻画更加突出了剧中的伤感主义,最后“六月飞霜”更是反映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2.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性因子
中国古典悲剧文学的出现,与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底层的人们被地主压迫,君主受贪官污吏的迷惑陷害忠良,由于封建思想劳燕分飞的爱人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悲剧性因子,其中描写忧国忧民与爱情的中国古典文学数不胜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直观的表达了其爱过情怀,但是范仲淹当时处于被贬的情况。《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中有很高的文学地位,诗中描述的是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最后只能死同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诗开头用了排比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公刘兰芝的贤惠与才情,被休后却还是有县令、太守相继登门为子求婚,也突出了刘兰芝的美与贤惠,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诗中造成这桩悲剧的主要人物是焦母与刘兄,但是整首诗其实是借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讽刺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同时也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性因子,绝大部分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产生的,人们的生活、思想长期被封建社会压迫,虽然也有很多人反抗,但是结局往往是不尽人意的。
3.中国古典文学中悲剧精神的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描述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可能仅仅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但是流传至今,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中国古典文学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文人在写这些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时,很大程度上表达的是自己的心境,虽然受到社会巨大的压迫,对生活也失去了激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浓烈的悲观主义,但是人们却不会被悲剧精神彻底的感染,也不会失去生活的动力,这点从很多作品中对一些特定人物的刻画就可以分析出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安逸舒适的生活让人们的抗压能力大大的下降,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很多具悲剧精神的作品,作者在刻画人物与情景的时候,都会特别用心,后人在阅读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文人们的心境,那些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可以更好的指引我们热爱祖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困难屈服,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启发。
4.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文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学中悲剧精神的刻画,除了是某个时代的印记外,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人们的爱国情怀,让生活安逸的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看到他们的精神,从他们的精神中进行反思,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熙熙.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研究[J].作家,2015(03)
[2]谢芳,李毅力.中国古典悲剧的情感中和性特质[J].文学教育(下),2008(12)
[3]胡晓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探析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在很多奋斗精神与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文人拥有满腔的爱国热血,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抒发,所以就只能常常借诗词等形式抒发。中国人虽然经常感受悲剧精神,却往往不愿意彻底的接受悲观主义,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很多作者在抒发悲剧情感的时候,虽然可能会刻意的放大悲剧意识,但是还是会对未来保持一种乐观的信念,也就是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很常见,不过其可能不会愿意承认人生里的悲剧因子。
1.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伤感主义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表达悲剧情感的作品,但是并不抒发作者自身的悲剧人生,很多作品描述的是当时社会中某类人精神上的悲观主义。伤感主义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中国历史上,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抒发伤感主义的鼻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后人常常吟诵的一句诗,也就是《离骚》中的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强烈的伤感主义,屈原由于被当时的达官贵人排斥,导致被流放,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看着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身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诗中为后人展现的是浓浓的伤感,也是当时屈原内心真实情感的写照。后元杂曲中出现的四大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梧桐雨》更是把悲剧精神发挥到极致,《窦娥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被列为课文,窦娥与婆婆的悲剧人生,张驴儿与昏官勾结颠倒是非黑白,剧中很形象的对每个人物进行了刻画,窦娥坚强勇敢、婆婆胆小怕事、张驴儿父子丧尽天良等,人物的刻画更加突出了剧中的伤感主义,最后“六月飞霜”更是反映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2.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性因子
中国古典悲剧文学的出现,与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底层的人们被地主压迫,君主受贪官污吏的迷惑陷害忠良,由于封建思想劳燕分飞的爱人等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悲剧性因子,其中描写忧国忧民与爱情的中国古典文学数不胜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直观的表达了其爱过情怀,但是范仲淹当时处于被贬的情况。《孔雀东南飞》在中国古典诗中有很高的文学地位,诗中描述的是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最后只能死同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诗开头用了排比的手法描述了女主人公刘兰芝的贤惠与才情,被休后却还是有县令、太守相继登门为子求婚,也突出了刘兰芝的美与贤惠,但是最后的结局却是悲剧,诗中造成这桩悲剧的主要人物是焦母与刘兄,但是整首诗其实是借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讽刺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同时也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性因子,绝大部分是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产生的,人们的生活、思想长期被封建社会压迫,虽然也有很多人反抗,但是结局往往是不尽人意的。
3.中国古典文学中悲剧精神的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描述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可能仅仅是作者用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但是流传至今,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中国古典文学是具有社会意义的,文人在写这些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时,很大程度上表达的是自己的心境,虽然受到社会巨大的压迫,对生活也失去了激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浓烈的悲观主义,但是人们却不会被悲剧精神彻底的感染,也不会失去生活的动力,这点从很多作品中对一些特定人物的刻画就可以分析出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安逸舒适的生活让人们的抗压能力大大的下降,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很多具悲剧精神的作品,作者在刻画人物与情景的时候,都会特别用心,后人在阅读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文人们的心境,那些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词,可以更好的指引我们热爱祖国,告诉我们遇到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困难屈服,从中国古典文学和文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人生启发。
4.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文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学中悲剧精神的刻画,除了是某个时代的印记外,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文人们的爱国情怀,让生活安逸的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看到他们的精神,从他们的精神中进行反思,以他们为榜样,刻苦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熙熙.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研究[J].作家,2015(03)
[2]谢芳,李毅力.中国古典悲剧的情感中和性特质[J].文学教育(下),2008(12)
[3]胡晓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悲剧精神[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