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荣桓,共和国开国元帅。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为了共和国的建立,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与夫人林月琴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色彩,被人传颂。林月琴,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1935年1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5月与罗荣桓结婚。
一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迁至延安,罗荣桓也随党中央来到延安,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这年春节,罗荣桓的战友许建国与在延安党校学习的刘桂兰喜结良缘。婚后的一天,许建国与刘桂兰闲谈时谈起了罗荣桓,说罗荣桓已经是35岁的人,还是个单身汉,自己作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应该帮他一把。刘桂兰知道罗荣桓为人正直、忠厚,深受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她首先考虑到自己在党校的同学——在长征中当过妇女工兵营营长的林月琴。他俩商量后就跑到罗荣桓那儿提亲。罗荣桓同意可以相互了解一下。许建国和刘桂兰二人考虑到女同志脸皮薄,还是先不向林月琴挑明为好。于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刘桂兰邀请林月琴到家里做客,罗荣桓则由组织部的冯文彬陪着一块儿去。
林月琴一进刘桂兰的家门,就见满屋子都是人。其中最活跃的是冯文彬,他主动地同林月琴搭话,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脾气爱好等等。林月琴认为他是组织部的,便大方地一一做了回答。不过,最令林月琴注意的是一位戴眼镜的30多岁的同志,席间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倾听着他们的谈话。以后,林月琴每次去刘桂兰家,都能见到那位戴眼镜的同志。后来,林月琴终于知道,他就是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是一个出生于封建望族,却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经过井冈山斗争的严酷考验的大学生,林月琴的心中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两人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许建国、刘桂兰、冯文彬等便纷纷退至幕后,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自由恋爱正式开始了。
二
说来也怪,原先并不打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的罗荣桓,自从与林月琴相见几次之后,发现自己竟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当时,党校的所在地是延安小卞沟边的一所教堂,与红军后方政治部隔着一条延河。平时,延河河身不过10米宽,可以徒步蹚过,可一进入春季,冰雪融化,延河涨水,就不能徒步涉越了,延河成了罗荣桓和林月琴见面的天然障碍。有些人开玩笑,把延河说成是银河,把罗荣桓和林月琴说成是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相会靠的是鹊桥,可延河上不仅没有鹊桥,连木桥也没有,罗荣桓和林月琴靠什么相会呢?还是战友们有办法,二十五军六团政委王平挑了两匹白马托人送给罗荣桓,罗荣桓将一匹马送了人,自己留了一匹。从此,罗荣桓吃罢晚饭,就骑马去会林月琴。每当警卫员、马夫想跟着去的时候,罗荣桓就会笑嘻嘻在他们耳边叮嘱几句,把他们支回去。有人晚饭后找不到罗荣桓,就问警卫员:“罗主任呢?”警卫员总是笑着回答:“练骑马去了。”不知情的人对此感到很纳闷:罗主任是从井冈山上下来的,难道还不会骑马吗?对这个问题知道最清楚的自然是林月琴了,她只要看到一匹白马过了河,便悄悄地走出校门。党校外面的小树林里,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时时闪动着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身影。他们或徜徉在林间的小道上,或坐在河畔的土堆上,轻声地说话。这对都很文静的青年男女,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在双方心里架设了互相了解的桥梁,感情从同志间的情谊渐渐向爱情升华。
三
罗荣桓和林月琴彼此都不是初婚,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坦诚相见。
面对各自的过去,罗荣桓和林月琴在相处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隐瞒,而是坦诚面对。对对方不幸过去的了解,反而使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阳光明媚的五月中旬,延河两岸一片葱绿,高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丹丹也怒放花朵。罗荣桓的婚事报经中央同意,定于5月16日举办。
办喜事是人生大事。在林月琴看来,条件再不好,也得认真准备一下,她把罗荣桓的旧狗皮褥子翻晒好,又将毯子用碱水洗干净。窑洞内搭设了一张双人木床,加上从老乡家借来的一套老式桌椅,新房就算布置好了。远在西安的罗荣桓井冈山时期的一个老战友,得到消息后托人捎来一袋面粉,罗荣桓请几个炊事班战士全部擀成面条,作为招待客人的主食。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把为他们搭过“鹊桥”的同志都请来热闹热闹。
下午5点多钟,后方政治部的同志从干事到警卫员、马夫都来了,加上十几个客人,大家在一起吃着罗荣桓、林月琴的喜面。尽管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还闹着要新郎新娘共吃一口面,气氛非常热烈。
四
罗荣桓与林月琴結婚几天后,罗荣桓便奉命上了前线。恰在这时,据传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的林月琴的前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
消息传来,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
毛泽东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把当事人林月琴叫来。林月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泽东的住处走去。毛泽东见她来了,客气地让她进来坐,又为她倒茶,亲切地说:“月琴同志,你们新婚不久,我就把荣桓派去前线,战事紧张,没得办法哦。你不会怨我吧?”
几句贴心的话,暖了林月琴的心。她噙着泪花,激动地说:“主席,我哪能怨你呢!抗战是全民族的大事,怎能顾儿女私情?”
毛泽东连连点头,点燃一支烟后,突然脸上的笑容没有了,问:“你前夫已回延安了,你准备和他和好吗?不过这是你的事,中央让你自己拿主意。”毛泽东温和地望着林月琴,又十分恳切地说:“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毛泽东说,“我批准你去见见他,罗荣桓有意见我来解释。你同他商量后再告诉我,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也算仁至义尽。”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决定去找前夫,说明自己的想法。她要告诉前夫: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怪就怪误传噩耗。林月琴想到这儿,向毛泽东诚恳地说:“毛主席,他已让人带口信给我,他不怪任何人,祝我和罗荣桓恩恩爱爱,永远幸福。你说,我还该去找他吗?”
林月琴脸上露出恳切的神色,她是执意让毛泽东来处理这桩尴尬的婚姻的。
“拿得起,放得下,好哇!这样的同志好!”毛泽东高兴地赞扬一番,想了想,说:“口说无凭,信以为实。月琴同志,是否让他将心里话写出来,白纸黑字,永难反悔呢?”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心里有了把握,连连点头,愉快地走出了毛泽东的办公室。不久,她见到了前夫,向前夫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十分友好地与他分了手。
罗荣桓夫妇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只活下来两个。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
林月琴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全军唯一的女大校。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级别是副兵团级。
一
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迁至延安,罗荣桓也随党中央来到延安,就任后方政治部主任。这年春节,罗荣桓的战友许建国与在延安党校学习的刘桂兰喜结良缘。婚后的一天,许建国与刘桂兰闲谈时谈起了罗荣桓,说罗荣桓已经是35岁的人,还是个单身汉,自己作为他的老战友、老部下,应该帮他一把。刘桂兰知道罗荣桓为人正直、忠厚,深受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她首先考虑到自己在党校的同学——在长征中当过妇女工兵营营长的林月琴。他俩商量后就跑到罗荣桓那儿提亲。罗荣桓同意可以相互了解一下。许建国和刘桂兰二人考虑到女同志脸皮薄,还是先不向林月琴挑明为好。于是,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刘桂兰邀请林月琴到家里做客,罗荣桓则由组织部的冯文彬陪着一块儿去。
林月琴一进刘桂兰的家门,就见满屋子都是人。其中最活跃的是冯文彬,他主动地同林月琴搭话,询问她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脾气爱好等等。林月琴认为他是组织部的,便大方地一一做了回答。不过,最令林月琴注意的是一位戴眼镜的30多岁的同志,席间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笑眯眯地倾听着他们的谈话。以后,林月琴每次去刘桂兰家,都能见到那位戴眼镜的同志。后来,林月琴终于知道,他就是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是一个出生于封建望族,却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并经过井冈山斗争的严酷考验的大学生,林月琴的心中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一段时间后,大家觉得两人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条件已经具备了,许建国、刘桂兰、冯文彬等便纷纷退至幕后,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自由恋爱正式开始了。
二
说来也怪,原先并不打算考虑个人婚姻问题的罗荣桓,自从与林月琴相见几次之后,发现自己竟喜欢上了这个姑娘!
当时,党校的所在地是延安小卞沟边的一所教堂,与红军后方政治部隔着一条延河。平时,延河河身不过10米宽,可以徒步蹚过,可一进入春季,冰雪融化,延河涨水,就不能徒步涉越了,延河成了罗荣桓和林月琴见面的天然障碍。有些人开玩笑,把延河说成是银河,把罗荣桓和林月琴说成是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相会靠的是鹊桥,可延河上不仅没有鹊桥,连木桥也没有,罗荣桓和林月琴靠什么相会呢?还是战友们有办法,二十五军六团政委王平挑了两匹白马托人送给罗荣桓,罗荣桓将一匹马送了人,自己留了一匹。从此,罗荣桓吃罢晚饭,就骑马去会林月琴。每当警卫员、马夫想跟着去的时候,罗荣桓就会笑嘻嘻在他们耳边叮嘱几句,把他们支回去。有人晚饭后找不到罗荣桓,就问警卫员:“罗主任呢?”警卫员总是笑着回答:“练骑马去了。”不知情的人对此感到很纳闷:罗主任是从井冈山上下来的,难道还不会骑马吗?对这个问题知道最清楚的自然是林月琴了,她只要看到一匹白马过了河,便悄悄地走出校门。党校外面的小树林里,宝塔山下,延河岸边,时时闪动着罗荣桓和林月琴的身影。他们或徜徉在林间的小道上,或坐在河畔的土堆上,轻声地说话。这对都很文静的青年男女,以无拘无束的交谈,在双方心里架设了互相了解的桥梁,感情从同志间的情谊渐渐向爱情升华。
三
罗荣桓和林月琴彼此都不是初婚,但他们在婚姻问题上坦诚相见。
面对各自的过去,罗荣桓和林月琴在相处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隐瞒,而是坦诚面对。对对方不幸过去的了解,反而使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阳光明媚的五月中旬,延河两岸一片葱绿,高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山丹丹也怒放花朵。罗荣桓的婚事报经中央同意,定于5月16日举办。
办喜事是人生大事。在林月琴看来,条件再不好,也得认真准备一下,她把罗荣桓的旧狗皮褥子翻晒好,又将毯子用碱水洗干净。窑洞内搭设了一张双人木床,加上从老乡家借来的一套老式桌椅,新房就算布置好了。远在西安的罗荣桓井冈山时期的一个老战友,得到消息后托人捎来一袋面粉,罗荣桓请几个炊事班战士全部擀成面条,作为招待客人的主食。罗荣桓和林月琴打算把为他们搭过“鹊桥”的同志都请来热闹热闹。
下午5点多钟,后方政治部的同志从干事到警卫员、马夫都来了,加上十几个客人,大家在一起吃着罗荣桓、林月琴的喜面。尽管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大家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还闹着要新郎新娘共吃一口面,气氛非常热烈。
四
罗荣桓与林月琴結婚几天后,罗荣桓便奉命上了前线。恰在这时,据传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的林月琴的前夫,九死一生后回到了延安。
消息传来,林月琴陷入尴尬,毛泽东亦震惊不已,这不仅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纠葛,而且事关政治大局。
毛泽东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把当事人林月琴叫来。林月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毛泽东的住处走去。毛泽东见她来了,客气地让她进来坐,又为她倒茶,亲切地说:“月琴同志,你们新婚不久,我就把荣桓派去前线,战事紧张,没得办法哦。你不会怨我吧?”
几句贴心的话,暖了林月琴的心。她噙着泪花,激动地说:“主席,我哪能怨你呢!抗战是全民族的大事,怎能顾儿女私情?”
毛泽东连连点头,点燃一支烟后,突然脸上的笑容没有了,问:“你前夫已回延安了,你准备和他和好吗?不过这是你的事,中央让你自己拿主意。”毛泽东温和地望着林月琴,又十分恳切地说:“你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毛泽东说,“我批准你去见见他,罗荣桓有意见我来解释。你同他商量后再告诉我,这样对你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公正、公平,也算仁至义尽。”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决定去找前夫,说明自己的想法。她要告诉前夫:一切都是战争造成的,怪就怪误传噩耗。林月琴想到这儿,向毛泽东诚恳地说:“毛主席,他已让人带口信给我,他不怪任何人,祝我和罗荣桓恩恩爱爱,永远幸福。你说,我还该去找他吗?”
林月琴脸上露出恳切的神色,她是执意让毛泽东来处理这桩尴尬的婚姻的。
“拿得起,放得下,好哇!这样的同志好!”毛泽东高兴地赞扬一番,想了想,说:“口说无凭,信以为实。月琴同志,是否让他将心里话写出来,白纸黑字,永难反悔呢?”
听了毛泽东的话,林月琴心里有了把握,连连点头,愉快地走出了毛泽东的办公室。不久,她见到了前夫,向前夫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十分友好地与他分了手。
罗荣桓夫妇先后生过四个孩子,因为环境艰苦,只活下来两个。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去世的一位。
林月琴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全军唯一的女大校。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级别是副兵团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