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东宁县落叶松常见虫害,并详细介绍各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提出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
关键词: 落叶松;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520098-01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有林地面积为58.7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82.3%。落叶松为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人落林占人工林面积的65.2%。落叶松为阳性树种,耐寒,浅根性,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木材耐腐、耐湿,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危害此树种的害虫较少,在当地主要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和落叶松球果花蝇三种。
1 落叶松毛虫
1.1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28-45mm,翅展70-110mm,触角栉齿状,雄蛾略小,触角羽毛状。体色变化很大,从灰白至棕褐色。前翅较宽,外缘较直,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线有8个黑斑,排列略成3字形,最后两斑点若连成一直线,则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后翅赭色。
卵椭圆形,长2.5mm,宽1.8mm,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粉黄、红至深红色。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烟黑、灰黑或灰褐色,头部褐黄色,中、后胸节背面各有1条明显密绒状暗蓝色毒毛带,第8腹节背面有1对暗蓝色长毛束,老熟幼虫体长68-72mm。
蛹30-45mm,黄褐色至黑色,密布黄色微毛,茧灰白色,表面粘附有许多蓝黑色的幼虫毒毛。
1.2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春4月中旬开始上树为害,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结茧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出现初孵幼虫,初孵幼虫具群集性,2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至9月末下树越冬。
1.3 防治方法。1)加强对现有落叶松林的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发挥林分对害虫的控制作用。2)在成林中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或人工繁殖施放赤眼蜂。3)人工采茧、采卵,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用喷雾器喷杀群集的初孵幼虫。4)在越冬幼虫上树前,在树干上涂毒环、捆扎塑料帶、使用毒笔等方法阻止幼虫上树。毒笔制做配方:滑石粉、石膏粉与药液之比为1:2:1.8。药剂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速来菊酯乳油,用水稀释成浓度为11.7%的药液,而后按上述比例加入填料(滑石粉、石膏)迅速搅拌。做成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毒笔,自然干燥一天后即可使用。在树干胸高处涂划2道毒环,环距3-5厘米,每公顷施药量105克。5)幼虫期可进行化学防治,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10000倍液,25%高氯、辛硫磷1500倍液喷雾。
2 落叶松鞘蛾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mm,翅展8~9mm,体翅均为暗灰色。翅细长,具银灰色鳞片,有丝样光泽,具长缘毛,后翅毛更长。触角丝状,在静止时伸向前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mm。体圆筒形,头部硬皮板暗褐色,胴部红褐色,腹足退化。
2.2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负鞘在芽苞周围或枝干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份,当树液开始流动时,越冬幼虫负鞘爬到芽苞上危害,后危害嫩叶。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咬破卵底,潜入叶内危害,至9月末开始缀鞘准备越冬。
成虫飞翔力强,有群集性和趋光性。在阳坡、林缘、疏林等处和孤立木上发生严重。
2.3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坚持合理抚育,保持合理郁闭度。2)招引益鸟,保护和利用灭敌。3)灯光诱杀成虫。4)成虫羽化盛期,以及在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时,落叶松芽苞开放前,施放敌敌畏、“621”混合烟雾剂。
3 落叶松球果花蝇
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形似家蝇,但较瘦小。体黑色,被粗刚毛。复眼暗红色,雄虫两复眼靠近,雌虫明显分开。触角3节,第3节为第2节的1.5倍,触角刚毛光滑。胸背部隆起,腹部背腹向塌扁。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长1.1~1.6mm,一端略粗,中间稍弯曲,卵壳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幼虫:老熟幼虫圆锥形,体长6~9mm,淡黄色,不透明。头部尖锐,有黑色口钩1对。胸部第1节两侧有1对扁形的前气门,体躯各节边缘略呈环状隆起,并有成排的短刺,以助移动。腹部末节截形,截面上有7对乳头状肉质突起,后气门褐色而突出。蛹:长椭圆形,长3~5.5mm,红褐色。
3.2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产卵。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约经25~30天的危害,于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脱离球果附地化蛹。成虫产卵以中午最多。产卵时以腹部在球果鳞片上探索,然后伸出产卵管插入鳞片间产卵。卵单产,在球果鳞片未展开时,产在球果基部的针叶或苞鳞上,如果球果鳞片张开,则产在鳞片靠近种子部位。一般一个球果内有1~2粒卵,结实少的年份,个别球果上的卵粒数达18~24粒。
卵经7~10天孵化。幼虫孵出后立即蛀入鳞片基部,取食幼嫩种子。1外球果内有1条幼虫时,能食害全部种子的80%,如有2条幼虫,可将全部种子吃光。球果受害初期,外部症状不明显,后期球果变色枯干,弯曲呈畸形。
幼虫老熟后,爬出球果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或地下1~3厘米处化蛹。
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喜光,因此阳坡林缘及稀疏林分发生较重。
3.3 防治方法。1)加强林内的经营管理,增加郁闭度。在林内适时进行深翻或清理林地上的枯枝落叶,破坏蛹的栖息场所。2)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害虫对糖醋味的趋性,林内设置诱捕器诱杀。配方可为白糖40克、白醋30毫升、白酒20毫升、水200毫升。混合后装入瓦盆或罐头瓶中,液量占容器的70%为宜,并且加少量的敌百虫进行毒杀。还可用黄色胶板黏蝇或桦树液配制成的0.2%四碘荧光素钠杀虫。3)成虫即将羽化时,在地面喷洒杀虫剂,毒杀刚羽化的成虫,或喷洒树冠防治成虫及幼虫。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800倍液,或用杀虫优油剂、氯氰菊酯油剂。
参考文献:
[1]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40.
[2]林永信,林业实用技术大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159-161.
[3]李淳,北方林木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0-282.
[4]施大钧,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201-209.
作者简介:
张忠华(1966-),男,黑龙江东宁人,本科,工程师,现从事林场管理工作。
关键词: 落叶松;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520098-01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有林地面积为58.74万hm2,森林覆盖率为82.3%。落叶松为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人落林占人工林面积的65.2%。落叶松为阳性树种,耐寒,浅根性,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木材耐腐、耐湿,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危害此树种的害虫较少,在当地主要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鞘蛾和落叶松球果花蝇三种。
1 落叶松毛虫
1.1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28-45mm,翅展70-110mm,触角栉齿状,雄蛾略小,触角羽毛状。体色变化很大,从灰白至棕褐色。前翅较宽,外缘较直,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呈锯齿状,亚外缘线有8个黑斑,排列略成3字形,最后两斑点若连成一直线,则与外缘近于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后翅赭色。
卵椭圆形,长2.5mm,宽1.8mm,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粉黄、红至深红色。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烟黑、灰黑或灰褐色,头部褐黄色,中、后胸节背面各有1条明显密绒状暗蓝色毒毛带,第8腹节背面有1对暗蓝色长毛束,老熟幼虫体长68-72mm。
蛹30-45mm,黄褐色至黑色,密布黄色微毛,茧灰白色,表面粘附有许多蓝黑色的幼虫毒毛。
1.2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幼虫于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春4月中旬开始上树为害,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后结茧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出现初孵幼虫,初孵幼虫具群集性,2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至9月末下树越冬。
1.3 防治方法。1)加强对现有落叶松林的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生态环境,发挥林分对害虫的控制作用。2)在成林中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或人工繁殖施放赤眼蜂。3)人工采茧、采卵,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用喷雾器喷杀群集的初孵幼虫。4)在越冬幼虫上树前,在树干上涂毒环、捆扎塑料帶、使用毒笔等方法阻止幼虫上树。毒笔制做配方:滑石粉、石膏粉与药液之比为1:2:1.8。药剂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5%速来菊酯乳油,用水稀释成浓度为11.7%的药液,而后按上述比例加入填料(滑石粉、石膏)迅速搅拌。做成长15厘米、直径2厘米的毒笔,自然干燥一天后即可使用。在树干胸高处涂划2道毒环,环距3-5厘米,每公顷施药量105克。5)幼虫期可进行化学防治,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者2.5%溴氰菊酯10000倍液,25%高氯、辛硫磷1500倍液喷雾。
2 落叶松鞘蛾
2.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mm,翅展8~9mm,体翅均为暗灰色。翅细长,具银灰色鳞片,有丝样光泽,具长缘毛,后翅毛更长。触角丝状,在静止时伸向前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5mm。体圆筒形,头部硬皮板暗褐色,胴部红褐色,腹足退化。
2.2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幼虫负鞘在芽苞周围或枝干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份,当树液开始流动时,越冬幼虫负鞘爬到芽苞上危害,后危害嫩叶。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咬破卵底,潜入叶内危害,至9月末开始缀鞘准备越冬。
成虫飞翔力强,有群集性和趋光性。在阳坡、林缘、疏林等处和孤立木上发生严重。
2.3 防治方法
1)营造混交林,坚持合理抚育,保持合理郁闭度。2)招引益鸟,保护和利用灭敌。3)灯光诱杀成虫。4)成虫羽化盛期,以及在越冬幼虫开始活动时,落叶松芽苞开放前,施放敌敌畏、“621”混合烟雾剂。
3 落叶松球果花蝇
3.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形似家蝇,但较瘦小。体黑色,被粗刚毛。复眼暗红色,雄虫两复眼靠近,雌虫明显分开。触角3节,第3节为第2节的1.5倍,触角刚毛光滑。胸背部隆起,腹部背腹向塌扁。卵:长椭圆形、乳白色,长1.1~1.6mm,一端略粗,中间稍弯曲,卵壳表面有六角形网状纹。幼虫:老熟幼虫圆锥形,体长6~9mm,淡黄色,不透明。头部尖锐,有黑色口钩1对。胸部第1节两侧有1对扁形的前气门,体躯各节边缘略呈环状隆起,并有成排的短刺,以助移动。腹部末节截形,截面上有7对乳头状肉质突起,后气门褐色而突出。蛹:长椭圆形,长3~5.5mm,红褐色。
3.2 生活习性。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下旬产卵。5月下旬卵开始孵化。约经25~30天的危害,于6月下旬、7月上旬老熟幼虫脱离球果附地化蛹。成虫产卵以中午最多。产卵时以腹部在球果鳞片上探索,然后伸出产卵管插入鳞片间产卵。卵单产,在球果鳞片未展开时,产在球果基部的针叶或苞鳞上,如果球果鳞片张开,则产在鳞片靠近种子部位。一般一个球果内有1~2粒卵,结实少的年份,个别球果上的卵粒数达18~24粒。
卵经7~10天孵化。幼虫孵出后立即蛀入鳞片基部,取食幼嫩种子。1外球果内有1条幼虫时,能食害全部种子的80%,如有2条幼虫,可将全部种子吃光。球果受害初期,外部症状不明显,后期球果变色枯干,弯曲呈畸形。
幼虫老熟后,爬出球果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或地下1~3厘米处化蛹。
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喜光,因此阳坡林缘及稀疏林分发生较重。
3.3 防治方法。1)加强林内的经营管理,增加郁闭度。在林内适时进行深翻或清理林地上的枯枝落叶,破坏蛹的栖息场所。2)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害虫对糖醋味的趋性,林内设置诱捕器诱杀。配方可为白糖40克、白醋30毫升、白酒20毫升、水200毫升。混合后装入瓦盆或罐头瓶中,液量占容器的70%为宜,并且加少量的敌百虫进行毒杀。还可用黄色胶板黏蝇或桦树液配制成的0.2%四碘荧光素钠杀虫。3)成虫即将羽化时,在地面喷洒杀虫剂,毒杀刚羽化的成虫,或喷洒树冠防治成虫及幼虫。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0~800倍液,或用杀虫优油剂、氯氰菊酯油剂。
参考文献:
[1]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40.
[2]林永信,林业实用技术大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8:159-161.
[3]李淳,北方林木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80-282.
[4]施大钧,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201-209.
作者简介:
张忠华(1966-),男,黑龙江东宁人,本科,工程师,现从事林场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