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一个集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为一体的问题。幼儿园的课程审议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
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课程环境和不同的课程实施对象,即使是相同的课程教材也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内容。追随孩子因资源因环境而产生的兴趣和需求的独特的课程活动,就形成了独特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课程审议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的恰当的课程变革决定及相应的策略。用画关键词的方法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更有助于系统地思考: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谁?(主要指教师)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如何捕捉?(日常观察、谈话)反复讨论权衡的依据是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核心经验)决定和策略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或者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再开始进行课程审议。
二、课程审议的制度建设
我园为保障课程审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系列课程审议制度《溧阳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各级课程实施审议制度(试行)》《溧阳市实验幼儿园弹性实行幼儿一日作息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有了扎根的土壤,有了生命力。
三、“秋天”主题背景下的课程审议
秋天到来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也随之展开。如何利用教材里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设计,又该如何开发新的活动呢?首先就是要将秋天这个主题园本化,这就是课程审议。
1.课程目标审议:对接《指南》,学会解读
主题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核心,目标要具有全面性、适宜性。因此,在活动之前,解读《指南》,梳理教材中主题目标对制订主题活动目标至关重要。
(1)制订课程总目标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可观察、可探究、可体悟的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审议过程中,我们参考教材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秋天主题目标,并结合《指南》,將科学领域的学习和探究设定为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目标。秋天主题活动定位在“以科学领域为主,多领域融合”。
(2)制订年龄段目标
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召集各年龄段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结合《指南》和园区已有资源,以及之前的园本化经验,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目标进行审议。经过对《指南》科学领域的反复解读,各年龄段的目标关键词定位在:
小班:多感官观察,发现事物明显特征。
中班:观察比较,发现季节特点和变化。
大班:比较分析,了解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2.已有经验和幼儿兴趣审议:多元对话,学会分析
课程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之上,那么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如何收集?收集之后又该如何分析?这就是在目标引领下对课程资源的审议。课程资源包括:
●与主题相关的人: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士。
●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幼儿身边可以去游玩、探究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如绘本、影像、废旧材料、教玩具等。
有了方向,各年龄段教师根据本年龄段的活动目标,开始收集幼儿、家长、教师们已有经验以及可提供的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为教师们提供了如下三个实施鹰架,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1)紧抓关键性提问,与幼儿对话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幼儿的表现最为真实,我们鼓励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收集信息,例如,可以在日常散步或晨间锻炼中,观察孩子们愿意花时间看的、愿意动手试一试的内容,也可以采取谈话的形式和幼儿聊一聊秋天,或者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或分小组都可以。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三个关键性提问作为信息收集支架:
●关于秋天,你知道什么?
●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关于秋天,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以问题为引领,既是方法也是内容,这样的提问可以反复进行多次,有利于提升所征集的信息质量。
(2)做好数据分析,与幼儿兴趣对话
教师们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是一块璞玉,用心打磨才能变成和氏璧。随着匠人的雕琢,和氏璧逐渐显露,这就是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数据,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例如,中班教师与孩子们谈话之后,对小朋友想要种植的作物种类进行了以下统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有蔬菜、花朵、水果等相关经验,这样就可以据此确定种植地的内容了。
(3)邀请骨干引领,与成长对话
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并不能完全领会这些措施,还是不知道如何具体收集有效的信息。于是,我们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活动,解决大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更多的教师将具体的操作措施内化。
经过广泛收集信息后,教师们对自己班内资源、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班内两位老师开始进行班级审议,讨论适合本班幼儿的班级课程审议表。
3.课程内容审议:有效整合。学会优化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在确立主题内容时,要注意将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与主题课程目标对接。如何进行对接呢?首先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如何体现“小主人课程”中的幼儿自己做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通过文本表现出来?如何留出课程班本化的空间?
基于这三个问题,以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生成了各年龄段主题方案。预设部分主要包括教材及较为成熟的园本课程内容,生成部分则是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编织的班本化课程。 (1)年级组跟进,搭建主题网络
我们将各年龄段班级审议表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各班幼儿关于秋天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并结合《指南》和幼儿年龄段特点,形成主题方案。方案是为了以更直观、更细化的方式推动每一位教师思考,让他们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在课程方案生成的过程中我们会给老师阅读、思考的机会,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围绕具体班级进行课程审议,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有价值的活动。
审议实录片段:
师1:我们班的孩子对爬山虎很感兴趣。他们对爬山虎的叶子、吸盘、藤、浆果都有兴趣.其中.对浆果感兴趣的人最多,有22人,对吸盘感兴趣的只有2人.对藤感兴趣的有4人.对叶子感兴趣的是7人。我想以浆果为主要生成点。
师2:那如何平衡其他孩子的兴趣呢?
师1:我觉得可以在自然角放(另外的一些材料).我们的自然角里面有小朋友收集来的爬山虎的各个部分。
师2:以浆果为重点的话,你准备生成哪些活动呢?
师1: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叶子多的地方浆果就少,叶子少的地方浆果就多?但是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浆果的知识也不是很多。
师3:这个浆果是爬山虎的种子吗?
师4:这个小朋友已经关注到了浆果与叶子之间的关系。
师1:应该是爬山虎的种子。这个我在网上查到了。
师3:既然是种子,就可以往种子形成的条件方面思考。
师5:对,关于种子我们还是有经验的,(爬山虎)什么时候会结种子,什么情况下才能结出种子。
师1:比如说有阳光的地方种子会多一点,是不是?
师5:对,其实也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帮助老师们梳理思路,解决存在的问题。
(2)教研组深入,细化活动内容
在年级组分享的基础上,教研组会进一步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細节问题。
①兴趣点相同,结伴同行
跨年龄段结对。小1班(见表1)和大8班(见表2)的孩子都对园内的爬山虎感兴趣,都注意到了爬山虎上的果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大班和小班之间的年龄段差异让此次探究更有价值。
同年龄段结对。小5班和小6班的孩子都对秋天的果实感兴趣,于是他们结对研究秋天的果实,同年龄段之间结队开展同—个主韪舌动又会产生怎样的精彩呢?
②细化数学活动,以点带面
数学活动彼此间逻辑关系强,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前期课程审议活动中,我们仔细分析了教材中秋天主题下的数学活动,“看一看,算一算”“比轻重”“合起来是6”,认为数学活动还是有其内在结构,不好随意打散。于是,我们没有改动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内容,而是结合秋天主题,让内容的组织更加有针对性。
于是,依托《指南》和《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核心经验》这两本书,我们对秋天的主题中的数学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运用表格,梳理主题下的数学活动,细化到每一个活动所对应的核心经验,对应《指南》的目标,具体到日常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用这样的方式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秋天主题中的数学活动脉络。
4.活动形式和环境材料的审议:幼儿主体,学会积淀
一般来说,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日常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还会有小组活动、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里的每一种活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教育内容、孩子的需要,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活动形式。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适宜的环境作为支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当活动内容确定之后,我们会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环境呈现进行整体思考。例如“秋菊写生”这一秋天下的主题活动,教师就将活动安排在区域中进行,并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此中展示,之所以将作品展示出来,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彼此的创作心得。这样的方式,能清楚地看出活动内容、形式、环境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
课程审议就是寻找、建构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幼儿发展的活动。幼儿园环境、资源禀赋、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教师的活动创设能力等都是课程审议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以“秋天”主题活动为案例剖析了课程审议活动,就拿设立活动主题目标来说,包括不同层次的目标,从年级目标到班级整体目标再到具体的活动目标,不断深入;目标的设定并不简单,需要综合考虑,还要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兴趣才能最终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指南》、教材、幼儿兴趣调查表等多种参考工具,有效保证了活动的最终实施和开展。
课程审议,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任何课程的思考与推进都离不开审议。假若活动是一棵大树,课程审议便是交缠在一起的树根,目的是枝繁叶茂。课程审议有利于教师明确课程活动目标,活动形式与流程以及如何组织实施活动。当然,在实施中,我们也鼓励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特点,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
从确定主题、制订目标,到把握幼儿兴趣,再进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审议,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从茫然到坚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次次的碰撞使得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提升。只要我们坚持把课程审议做好,老师们就能从中体验到收获与成长。
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课程环境和不同的课程实施对象,即使是相同的课程教材也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内容。追随孩子因资源因环境而产生的兴趣和需求的独特的课程活动,就形成了独特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课程审议的过程。
一、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的恰当的课程变革决定及相应的策略。用画关键词的方法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更有助于系统地思考: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谁?(主要指教师)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如何捕捉?(日常观察、谈话)反复讨论权衡的依据是什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核心经验)决定和策略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或者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在明晰概念的基础上,再开始进行课程审议。
二、课程审议的制度建设
我园为保障课程审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系列课程审议制度《溧阳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各级课程实施审议制度(试行)》《溧阳市实验幼儿园弹性实行幼儿一日作息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有了扎根的土壤,有了生命力。
三、“秋天”主题背景下的课程审议
秋天到来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也随之展开。如何利用教材里关于秋天的主题活动设计,又该如何开发新的活动呢?首先就是要将秋天这个主题园本化,这就是课程审议。
1.课程目标审议:对接《指南》,学会解读
主题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核心,目标要具有全面性、适宜性。因此,在活动之前,解读《指南》,梳理教材中主题目标对制订主题活动目标至关重要。
(1)制订课程总目标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有许多可观察、可探究、可体悟的资源,为了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审议过程中,我们参考教材中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秋天主题目标,并结合《指南》,將科学领域的学习和探究设定为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目标。秋天主题活动定位在“以科学领域为主,多领域融合”。
(2)制订年龄段目标
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召集各年龄段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结合《指南》和园区已有资源,以及之前的园本化经验,对不同年龄段的活动目标进行审议。经过对《指南》科学领域的反复解读,各年龄段的目标关键词定位在:
小班:多感官观察,发现事物明显特征。
中班:观察比较,发现季节特点和变化。
大班:比较分析,了解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2.已有经验和幼儿兴趣审议:多元对话,学会分析
课程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之上,那么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如何收集?收集之后又该如何分析?这就是在目标引领下对课程资源的审议。课程资源包括:
●与主题相关的人:教师、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士。
●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幼儿身边可以去游玩、探究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如绘本、影像、废旧材料、教玩具等。
有了方向,各年龄段教师根据本年龄段的活动目标,开始收集幼儿、家长、教师们已有经验以及可提供的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还为教师们提供了如下三个实施鹰架,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1)紧抓关键性提问,与幼儿对话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幼儿的表现最为真实,我们鼓励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收集信息,例如,可以在日常散步或晨间锻炼中,观察孩子们愿意花时间看的、愿意动手试一试的内容,也可以采取谈话的形式和幼儿聊一聊秋天,或者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或分小组都可以。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三个关键性提问作为信息收集支架:
●关于秋天,你知道什么?
●秋天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关于秋天,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以问题为引领,既是方法也是内容,这样的提问可以反复进行多次,有利于提升所征集的信息质量。
(2)做好数据分析,与幼儿兴趣对话
教师们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是一块璞玉,用心打磨才能变成和氏璧。随着匠人的雕琢,和氏璧逐渐显露,这就是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数据,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例如,中班教师与孩子们谈话之后,对小朋友想要种植的作物种类进行了以下统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已有蔬菜、花朵、水果等相关经验,这样就可以据此确定种植地的内容了。
(3)邀请骨干引领,与成长对话
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并不能完全领会这些措施,还是不知道如何具体收集有效的信息。于是,我们邀请有经验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活动,解决大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更多的教师将具体的操作措施内化。
经过广泛收集信息后,教师们对自己班内资源、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都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班内两位老师开始进行班级审议,讨论适合本班幼儿的班级课程审议表。
3.课程内容审议:有效整合。学会优化
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在确立主题内容时,要注意将孩子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与主题课程目标对接。如何进行对接呢?首先需要思考三个问题:
●如何体现“小主人课程”中的幼儿自己做主?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怎样通过文本表现出来?如何留出课程班本化的空间?
基于这三个问题,以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方式,我们生成了各年龄段主题方案。预设部分主要包括教材及较为成熟的园本课程内容,生成部分则是各班根据实际情况编织的班本化课程。 (1)年级组跟进,搭建主题网络
我们将各年龄段班级审议表进行汇总,综合分析各班幼儿关于秋天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点,并结合《指南》和幼儿年龄段特点,形成主题方案。方案是为了以更直观、更细化的方式推动每一位教师思考,让他们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在课程方案生成的过程中我们会给老师阅读、思考的机会,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围绕具体班级进行课程审议,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有价值的活动。
审议实录片段:
师1:我们班的孩子对爬山虎很感兴趣。他们对爬山虎的叶子、吸盘、藤、浆果都有兴趣.其中.对浆果感兴趣的人最多,有22人,对吸盘感兴趣的只有2人.对藤感兴趣的有4人.对叶子感兴趣的是7人。我想以浆果为主要生成点。
师2:那如何平衡其他孩子的兴趣呢?
师1:我觉得可以在自然角放(另外的一些材料).我们的自然角里面有小朋友收集来的爬山虎的各个部分。
师2:以浆果为重点的话,你准备生成哪些活动呢?
师1: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叶子多的地方浆果就少,叶子少的地方浆果就多?但是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关于浆果的知识也不是很多。
师3:这个浆果是爬山虎的种子吗?
师4:这个小朋友已经关注到了浆果与叶子之间的关系。
师1:应该是爬山虎的种子。这个我在网上查到了。
师3:既然是种子,就可以往种子形成的条件方面思考。
师5:对,关于种子我们还是有经验的,(爬山虎)什么时候会结种子,什么情况下才能结出种子。
师1:比如说有阳光的地方种子会多一点,是不是?
师5:对,其实也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帮助老师们梳理思路,解决存在的问题。
(2)教研组深入,细化活动内容
在年级组分享的基础上,教研组会进一步梳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細节问题。
①兴趣点相同,结伴同行
跨年龄段结对。小1班(见表1)和大8班(见表2)的孩子都对园内的爬山虎感兴趣,都注意到了爬山虎上的果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大班和小班之间的年龄段差异让此次探究更有价值。
同年龄段结对。小5班和小6班的孩子都对秋天的果实感兴趣,于是他们结对研究秋天的果实,同年龄段之间结队开展同—个主韪舌动又会产生怎样的精彩呢?
②细化数学活动,以点带面
数学活动彼此间逻辑关系强,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前期课程审议活动中,我们仔细分析了教材中秋天主题下的数学活动,“看一看,算一算”“比轻重”“合起来是6”,认为数学活动还是有其内在结构,不好随意打散。于是,我们没有改动教材中的数学活动内容,而是结合秋天主题,让内容的组织更加有针对性。
于是,依托《指南》和《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核心经验》这两本书,我们对秋天的主题中的数学活动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运用表格,梳理主题下的数学活动,细化到每一个活动所对应的核心经验,对应《指南》的目标,具体到日常活动的组织、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用这样的方式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秋天主题中的数学活动脉络。
4.活动形式和环境材料的审议:幼儿主体,学会积淀
一般来说,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日常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还会有小组活动、亲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里的每一种活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教育内容、孩子的需要,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活动形式。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适宜的环境作为支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当活动内容确定之后,我们会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环境呈现进行整体思考。例如“秋菊写生”这一秋天下的主题活动,教师就将活动安排在区域中进行,并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此中展示,之所以将作品展示出来,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互相交流彼此的创作心得。这样的方式,能清楚地看出活动内容、形式、环境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
课程审议就是寻找、建构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幼儿发展的活动。幼儿园环境、资源禀赋、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教师的活动创设能力等都是课程审议的内容。在这里我们以“秋天”主题活动为案例剖析了课程审议活动,就拿设立活动主题目标来说,包括不同层次的目标,从年级目标到班级整体目标再到具体的活动目标,不断深入;目标的设定并不简单,需要综合考虑,还要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兴趣才能最终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指南》、教材、幼儿兴趣调查表等多种参考工具,有效保证了活动的最终实施和开展。
课程审议,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任何课程的思考与推进都离不开审议。假若活动是一棵大树,课程审议便是交缠在一起的树根,目的是枝繁叶茂。课程审议有利于教师明确课程活动目标,活动形式与流程以及如何组织实施活动。当然,在实施中,我们也鼓励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特点,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
从确定主题、制订目标,到把握幼儿兴趣,再进行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审议,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从茫然到坚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次次的碰撞使得他们的儿童观、教育观不断提升。只要我们坚持把课程审议做好,老师们就能从中体验到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