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发展壮族会鼓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的马山县是壮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而壮族的会鼓文化则是马山县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传统文化已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壮族会鼓文化渐渐消失在大众的眼前,许多人都不曾听过这个民族瑰宝,仿佛只是在历史的舞台上昙花一现。为了在信息化教育时代传承壮族的会鼓文化,将会鼓文化引进校园,在乡村学校发扬优秀的会鼓传统,本文将对壮族会鼓文化在信息时代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然后提出在乡村学校推进壮族会鼓文化传扬的策略,进一步弘扬壮族会鼓文化。
  关键词:乡村学校;信息化;壮族会鼓;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15
  前言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支柱,是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任何人都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湮灭在历史的河流中,由于传统文化继承人的相继去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此止步,而壮族的会鼓文化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广西马山县的会鼓文化逐渐消失在大众的眼中,很多的当地人都已经不大知晓,可见传统文化的衰败速度是极快的,而乡村校园的许多孩子们对于会鼓文化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在当今信息化教育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是十分迅速的,这就有利于马山会鼓这个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校园里的传播,让这项传统在校园中开出灿烂的复兴之花。
  一、马山县壮族会鼓传承的现状
  马山县位于广西省,其大部分人口均为少数民族,而壮族则占居住者的八成以上,“会鼓”一词是由壮语音译过来的,在壮语里代表着牛皮鼓,在当地人们往往会用牛皮制作鼓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鼓。壮族的会鼓文化已经有了千年的积淀,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古代传统的会鼓文化其一是利用鼓声来驱魔降妖、镇守一方平安,其二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三是利用鼓声来提高村子的威慑力。而会鼓的演奏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随意敲击,是需要人们的协调与配合,并且要统一精气神,动作和表情都要表演到位,鼓点的节奏也要结合拍子,全部人一定要整齐划一,这样的会鼓演奏才是真正达到标准的。而会鼓文化在08年的11月份成功被列入广西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年马山县也荣获了“中国会鼓之乡”的称号,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朵绚烂绽放的民族之花。然而在乡村校园中的会鼓文化却没有进一步的弘扬发展,乡村校园的教育仍然是以专业科目为主,没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会鼓文化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使得许多学生仍然对于这项传统文化没有清晰的了解,不利于会鼓文化的有效传播。
  二、壮族会鼓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1会鼓传统文化信息资料缺失
  马山县的会鼓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资料缺失问题,当地的政府没有整理清楚详细的会鼓信息,例如会鼓的起源、发展、制作、近代情况、相关的传承工艺人、发展意义等。会鼓的艺术大多是当地的农民更为熟悉的艺术,鼓谱从他们的祖先那里,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同时会鼓的演奏手法也都是由传承人手把手相传。而这些内容都需要有规范的编写,在如今信息化教育的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储存这些资料,从而利用这些资料更好的向乡村校园里的孩子进行介绍。而如今因为这些制作的细节、演奏的方式和曲目等都没有完整的统计,导致会鼓文化在宣传上,仍是以低效率的人口相传,或者是电视上的宣传为主,这种宣传的方式是低效率的,很多人是难以接触到,校园里的孩子也很难去接触到这部分传统文化,这使得会鼓文化不为人所知,对于它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了问题。
  2单一的演奏形式
  虽然说传统文化需要人们保留和弘扬,但是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传统的惠顾文化大多是团体是表演,对于人数和场地的要求有很大的限制,这就导致会鼓文化很难进行演出和传播,并且因为创作者的主体大多是性格淳朴的农民,由于文化程度的不高,所创作的曲目虽然保存了农村文化特有的粗犷和朴素,但是缺乏了创新性,没有与时代很好的相结合。尤其对于校园里年轻的孩子来说,在现今潮流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会鼓文化形式很难吸引孩子们,单一的演奏形式不如流行艺术的观赏性强。并且在会鼓的表演人员中也出现了局限性,由于表演的人员大多为农民或者是闲散的无业人员,他们自身的表演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导致演出的效果也是很难保证,这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弱点,因为人们天生都是有自身的欣赏能力,看到精彩的演出,自然会被震撼,而如果演员的水平不一,没有办法把会鼓文化的精髓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自然就会导致宣传得到了一个负向作用,使得后续的工作很难进一步推进,在乡村校园中的宣传也是如此,孩子们如果感受不到会鼓文化的魅力,自然就不愿意进一步了解会鼓文化的背景和深刻含义。
  三、壮族会鼓文化在乡村学校的推进策略
  1加大会鼓文化的校园宣传力度
  马山县的会鼓文化起源于宋代,在民国时期盛行一时,距今已经有千年的积淀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枚藝术瑰宝,彰显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在如今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乡村学校的传统文化宣传,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记录好的相关会鼓文化的来源故事展现给学生,以及生动的会鼓表演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会鼓文化,对于民族的会鼓文化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可以由政府鼓励民间的会鼓艺人来到校园进行演出,承担起传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在学校里也可以建立专门的校园会鼓队,创立一些小型的比赛项目,让学生们在比赛中感受到会鼓文化的魅力。
  2保证资金充足投入
  会鼓宣传工作的开展势必要花费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师资的安排,还是场地的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所以说当地政府一定要重视其宣传工作的投入,因为只有在足够资金的支持下,一切的宣传工作才能够顺利的开展,校园的会鼓运动才能够在政府的支持下有序进行,学生们才能够通过参加会鼓运动,真中感受到会鼓文化的魅力,主动参与到会鼓文化的宣扬工作中,成为小小的传统文化宣传大使,对于会鼓文化也能够加深理解,甚至个别的孩子可能还会因此走上传承者的道路,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健全校园会鼓运动的制度安排
  校园会鼓运动的设立,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规则,竞赛的规则一定要公平公正,并且真正能促进会鼓文化的宣扬工作,而且各个环节的设置一定要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们,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为校园会鼓文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学校是储备人才的高素质基地,而青少年是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因此,学校一定要将规则制定合理,进行校内外的友谊比赛,激发学生们的斗志,促进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会鼓文化。校园会鼓文化运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进一步弘扬的会鼓文化,为增加潜在会鼓人群添砖加瓦。
  4重视对于教师的会鼓文化培养
  许多年轻的教师自身可能对于会鼓文化的了解也不多,没有办法向学生更好地传播会鼓文化的知识,因此在马山县的乡村学校中,一定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丰富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对于教师的会鼓水平进行锻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学校也可以聘请专门的民间人才进入到校园当中,促进马山县校园的会鼓运动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的发展,壮族会鼓文化正在渐渐没落,所以将文化引入到校园当中,是宣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步,学校需要加强对于学生会鼓文化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壮族传统会鼓文化在地区的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亮马山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5
  [2]杨海晨民俗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与打扁担的田野考察包[J]体育科学,2017年第37卷第8期
其他文献
摘要:“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苏东坡对文章结构的观点,写文章太直无曲折开阖,抑扬顿挫,便给人以平淡的感觉。  关键词:文章;曲折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06  朗读文章,尤其是诗歌散文,若无抑扬顿挫,则不能充分表达情感,对听者的感染力就差了。听我中央人民广播台或电视台播音员播音,他们的表达语调就与台湾省的播音员的表达语调有所不同。大陆的是抑扬顿扬的语调,而台
期刊
摘要:大班幼儿主要是指5-6岁的幼儿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年龄段的特点,大班的幼儿在这个阶段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这一个阶段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更加独立,他们能够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和喜欢的方式自理,并且能够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擦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因此,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
期刊
摘要:对于写作,苏东坡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即文善“曲”(曲折),曲径通幽)。文章无论如广阔的海面还是尺水,都应激起浪花。  关键词: 作文;曲折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10  欣赏文章如同观山景。庐山为啥风景优美,游者如云?请听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是观山不喜欢一览无余的平赏状态的体现。那
期刊
摘要: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思维形式,离了形象思维作品就失去生动性。所以,形象思维也应渗透于中小学作文教学中。  关键词:作文;形象思维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01  对于小学或初中学生,虽不能让他们理解文学创作的理论,但也应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使作文生动表达的习惯方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虽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互为依存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进行德育知识渗透,不仅仅是为了给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的知识普及工作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能够让高中学生在高中时期尽快的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综合社会素质人才,因此在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地深入进行德育知识渗透工作是我国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德育渗透;路径中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教育。这些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质,培养能力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09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雄厚的知识,知识如高楼的基石,创新能力如挺拔的高楼。基础越牢,楼就可以越高,而知识的获得手段,当下有了新的东西,那就是现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13  流火七月的清晨,知了还在外面不停地叫着。大家都有一些犯困,有的同学在桌子上睡觉,有的同学轻轻走到教室外面,依靠栏杆向外望。我也是特别容易犯困,眼皮一直像是被黏住了一样睁不开眼睛,好不容易等到了下课铃响。大家就抓紧去楼下水管洗把脸,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洗脸后,我不紧不慢地走到教室里继续坐下来,跟同桌们抱怨一下六月的闷热天气。“大
期刊
摘要:数学是抽象学科,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的。既是培养能力,就要按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04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习知识,是继承而非创新。于是三中心、题海战术应运而生。高分低能便产生了。素质教育是在继承的前提下培养创新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包括一般思维和创新思维),首先要了解与思维成
期刊
摘要:教写作方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理论后实践,一种是先实践再理论,最见效的是后一种。  关键词:作文;方法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07  抗日战争时间,有一个县听说日本鬼子就要打过来,县里急忙组建一支抗日队伍。人员很快就齐了,一般是要训练三个月才能上战场,但日本鬼子已经到了边界了,来不及了,于是边打边训练,以打来训练。每打一仗,都进行经验总结,总结时,随军
期刊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原则,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关键词:数学;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12  素质教育倡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科学有效的途径,使他们在知识素养,思想文化素养,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并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由此,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规律,他们的心理规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