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歌唱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此,我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唱兴趣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激发兴趣。情境是音乐课中教学主题的前提和基础,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在教唱新歌之前,我常常用讲故事,制作课件,猜谜语,创设情境等引出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时,用微机播放一段家乡风光的录像,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风光,让孩子们赏心悦目,这时候我会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同学们回答:非常喜欢,接着我说道:“有这样一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傲蕾一兰,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与沙俄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为达斡尔族人民立下了大功,是达斡尔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这时候同学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起,我又问道:“你们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好,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接着播出一段影片《傲蕾一兰》片段导出歌名,并有表情的进行范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唱好这首歌奠定了基础。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我常常将歌曲内容编成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表演,同学们学唱歌曲的自觉能力、兴趣都得到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体态律动激活学生
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体态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体态律动一方面既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又能培养运动的平衡,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训练有节奏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即兴编创一些学生们喜爱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学生表演,孩子们情绪高昂了也便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并融入音乐。如:在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随着民族特色的音乐,边范唱边表演蒙古舞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再带领学生一起跳跳“骑马、甩鞭、硬肩、笑肩、挤奶”等蒙古族舞蹈动作,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体态律动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启发性的语言、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范唱,特别是优美动听的范唱最容易激起学生学唱的欲望,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例如歌曲《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学生很熟悉了,容易与学生的内心体验拉近距离,我注重从范唱入手,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用诙谐的语气风趣地歌唱,学生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学唱欲望特别强。“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
四、即兴编创,唱活歌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如歌曲《谁唱歌》这一课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口授歌曲,学生学唱,至于学生的兴趣如何,无关紧要。其结果,一堂课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丝毫没有增加。我在教学这首歌时,先出示动物图片,然后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及动作,再听歌曲(提问:歌中唱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学生随着音乐学唱,最后,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小狗唱歌汪汪汪、青蛙唱歌呱呱呱、小猫唱歌喵喵喵、小猪唱歌噜噜噜)。继而进行创编动作表演,这样一步一步地学习。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求异、鼓励创新。
唱歌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我的最好途径。长期坚持,还能培养他们的热情和友好的性格。让孩子们用自己动听的歌声快乐地歌唱吧!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唱兴趣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激发兴趣。情境是音乐课中教学主题的前提和基础,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在教唱新歌之前,我常常用讲故事,制作课件,猜谜语,创设情境等引出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唱《美丽的家乡》这首歌时,用微机播放一段家乡风光的录像,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风光,让孩子们赏心悦目,这时候我会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同学们回答:非常喜欢,接着我说道:“有这样一个女英雄,她的名字叫傲蕾一兰,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与沙俄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为达斡尔族人民立下了大功,是达斡尔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这时候同学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起,我又问道:“你们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好,我们一起去看看究竟。”接着播出一段影片《傲蕾一兰》片段导出歌名,并有表情的进行范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唱好这首歌奠定了基础。
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低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我常常将歌曲内容编成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表演,同学们学唱歌曲的自觉能力、兴趣都得到了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体态律动激活学生
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体态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体态律动一方面既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和对音乐的情绪、表现的感觉,又能培养运动的平衡,有规律的运动神经习惯、训练有节奏的心理。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即兴编创一些学生们喜爱的容易接受的动作,带领学生表演,孩子们情绪高昂了也便开始了音乐的学习,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并融入音乐。如:在教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一课时,随着民族特色的音乐,边范唱边表演蒙古舞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再带领学生一起跳跳“骑马、甩鞭、硬肩、笑肩、挤奶”等蒙古族舞蹈动作,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民族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体态律动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三、以情感人,激发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启发性的语言、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范唱,特别是优美动听的范唱最容易激起学生学唱的欲望,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例如歌曲《小猫钓鱼》,这个故事学生很熟悉了,容易与学生的内心体验拉近距离,我注重从范唱入手,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用诙谐的语气风趣地歌唱,学生一下子被我吸引住了,学唱欲望特别强。“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
四、即兴编创,唱活歌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如歌曲《谁唱歌》这一课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口授歌曲,学生学唱,至于学生的兴趣如何,无关紧要。其结果,一堂课下来,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丝毫没有增加。我在教学这首歌时,先出示动物图片,然后请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及动作,再听歌曲(提问:歌中唱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学生随着音乐学唱,最后,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小狗唱歌汪汪汪、青蛙唱歌呱呱呱、小猫唱歌喵喵喵、小猪唱歌噜噜噜)。继而进行创编动作表演,这样一步一步地学习。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求异、鼓励创新。
唱歌是孩子们感到快乐的一种活动,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好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我的最好途径。长期坚持,还能培养他们的热情和友好的性格。让孩子们用自己动听的歌声快乐地歌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