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从研读教材开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vio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教材,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永恒的主题。本文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阐述了研读教材的主要做法,分别是通读教材整体把握、品读教材体会思想、实践教材明确意图、对比教材感悟特色、创新教材,内化理念。
  【关键词】课程标准 研读教材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20-02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改的深入推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数学素养”进行了阐述,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一、通读教材,整体把握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多年来只教低年级或高年级,经历过1—6年级全程教学的老师不多,导致低年级的老师不清楚学生所学知识为今后打什么样的基础,应该学到什么程度;高年级的老师不了解学生之前的基础是什么,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对全套数学教材进行通读成为研读教材的首要任务。
  我们从赏析入手解读教材,引导老师们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角度,对教材各个部分呈现内容进行赏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素养点撰写“教材赏析”。通过研究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对比、教材中相同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编排的对比、不同领域的内容在相同学段的对比等,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内涵的理解。
  二、品读教材,体会思想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反复地品读,力求品出联系、品出层次、品出思想,能够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具体环节设计背后的缘由。在研究教材时,要做到不局限于一课时,放眼于整套教材,注意对比各内容编排的异同,抓住异同点反复品读,深入体会,可以有效促进对教材理解的深化。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两单元内容时,老师们对其编排进行了对比品读,发现这两部分的编写都具有充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的特点。
  另外,老师们还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都是运用转化思想的典范,但在小数除法的编排中教材出现了“转化”二字,而在这之前教学的小数乘法却没有。再品教材,又发现教材的编排是有联系的,同领域的编排思路具有一贯性;也是有层次的,“小数乘法”教材编排注重让学生体验转化思想,而“小数除法”教材的编排是引导学生自主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刚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解决,虽然都体现了转化的思想,但是明显的不同:一个是感悟、一个是运用。
  在品读中发现教材编排的异同点,抓住异同点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联系研究,明确知识与方法编排的来龙去脉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体会教材呈现内容背后的深层次的线索和思想内涵,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化,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三、实践教材,明确意图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因此教师要读懂教材每环节的设计,在实践中落实编者意图。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精读与实践之间反复行走,在上课前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走进课堂进行实践或观察,课后再共同商榷,对课前的研究进行调整,形成较完善而准确的认识。经过这样一个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老师们对教材编写的意图就会逐渐明朗。
  例如,我们在研究“方向与位置”这一课例时,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在读教材时大家认为教材“哪是北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人为规定的,方向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可是通过课堂实践却发现没有那么简单,学生总是要弄错平面图上的方向,直到下课还有几个学生记不住。这是怎么回事呢?课后,老师们进一步细读教材,发现教材呈现的信息中,第一个小朋友说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东西南北,这样编写的意图是什么?经过讨论大家发现这一处的编写不仅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平面图上的方向与生活中的方向都是相对的,知道了一个方向,其他三个方向就可以推断出来了。可见,通过对实际生活中方向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就记住平面图上的方向。第二位老师上这节课时,取得了成功!
  四、对比教材,感悟特色
  教师要有效地使用好教材,必须能够把握教材的特色,并明确这些特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并及时弥补不足,体现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的主导作用。目前国家有多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我们开展了各版本教材的对比工作。
  例如,同是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不同的版本编排却明显不同。一个版本的容量较大,平均分的概念和两种分法都集中安排在一起教学;而另一个版本的安排却比较分散。通过对这个不同点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版本各具特色:版本一最大特色就是注重平均分和两种分法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版本二可以说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每课时的后面都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一个是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一个是注重设计的细腻,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与巩固。
  通过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对比,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教材编者的智慧和鲜明的特色,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理解编排意图,喜爱所教的教材。
  五、创新教材,内化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老师们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理解和驾驭教材,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要让教材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创造性使用教材、创编教材,促使教师在研究教材中深层次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老师们发现,学生对钟面认识的引出很不自然,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而本版本教材的特色是注重问题提出、激发自主探索、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第1个例题与第2个例题进行了整合,由“第一个节目什么时刻开始?”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认时刻必须要先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从而产生了进一步认识钟面的必要性,通过对钟面的学习解决了认时刻的问题。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使整个教学经历了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的特色,取得了课堂教学的成功。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只要做到既重细节,又重整体;既理顺縱向线索,又明晰横向联系;既忠实教材,又勇于创新,就可以在研究中,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发展教材,尽情展示才思和心智,让教材研究成为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的教学不再单单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培养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注重开发学习者的多元智能。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日臻完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从多元化的途径中接触和学习英语,实现了全面的英语素质提高。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化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长江下游地区,在三麦生育期间,由于雨水过多,而且分布不匀,常使三麦发生湿害,有时造成严重减产。三麦的湿害在各个生育阶段都有发生。苗期受湿害,次生根发生量大大减少,初生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其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明显。目前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是由助理外科医生手持腹腔镜,根据主刀医生的指示进行操控。这种
【摘要】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含义和理念,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在教学中实践原则,提出具体的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实践措施,以期达到英语新闻视听说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新闻视听说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7-01  英语新闻视听说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
超级电容器有导电性好、生命周期长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设备,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主要由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导电性和电容储存能力决定。碳材料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但比电容较小;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比电容大,但稳定性差。为了得到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我们创新性地将合成了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的研究了其超级电容器性能。具体结果包括:(1)一步法合成NixCoyOz/
纯的竹红菌素包括竹红菌甲素(HA)和竹红菌乙素(HB),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是没有完全分离并含有部分其他成分或杂质的竹红菌素粗品。临床发现,对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竹红菌素必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高校37门《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中教材、课件、试卷与课堂讲授四个方面英语使用比例和形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高等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精品课程 英语 调查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00101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使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要实现这个目标,未来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本文在分析双结叠层GaAs太阳电池较为成熟的工艺和实例基础上,对三结叠层电池的基本参数设置、优化手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试验进行了部分论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进入90年代以后,显示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逐渐的产业化,对于光学薄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人们对光学薄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薄膜制造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