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绘人物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写人要抓住特点。
  大家知道“画圣”阎立本吗?他是唐朝著名的宫廷画家,擅画人物,如今他的画作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他的代表性画作《步辇图》,画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于唐太宗的形象刻画得尤其准确传神。对于不同人物神情、气质、仪态的刻画笔墨也较多,被人誉为“丹青神化”。画人物是如此,写人物也需要如此。
  我们马上就要学习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同志对白求恩的评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高的评价,不由得激起我们的好奇心,白求恩同志到底长什么样子啊?
  作家周而复曾这样写道:“黑乌乌的枣树林里,走出一小队人马,为首的是一匹高大的棕红色骏马,英武地踏着雪地,发出沙沙的音响。那上面坐着一个外国人,穿一身灰色的布军装,胳臂上挂着‘八路’的臂章,腰间扎着一条宽皮带,脚上穿着一双草鞋—— 一个地道的中国士兵的装束。他的身材魁梧而硕壮,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那里面饱含着无边的慈爱;宽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头发和嘴上翘起的短髭,都已灰白了。他已是快五十的人了,但精神却很矍铄,像一个活泼健壮的青年。看见村外有人排队在欢迎他,他连忙跳下马来,高高举起右手:行了一个西班牙礼。”瞧,白求恩的形象是不是跃然纸上啊?他走入我们的视线,是在一匹高大的马上,他的穿着、体型、容貌、神情、姿态、动作,给我们鲜明而立体的印象。
  在写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写到人物,那么,怎样才能把人物写“真”、写“活”,写得鲜明立体呢?
  一、仔细观察  善于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位置,不同人的眼中,会对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印象和看法,而其描写方法也就随之多样。比如远观近瞧,粗勾细描,整体局部……但其最鲜明的特征,却是需要我们紧紧抓住的。特征,就是人或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如果要写一个人,他或她的特征是什么?这就需要仔细观察。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思考一下,对于这个或者这些人物可以进行哪些角度的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那我们观察时,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像人们常说的“察言观色、察言观行、鉴貌辨色” 等,都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观察方法。《一面》中描写鲁迅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脸色、瘦、头发、长衫、胡须、烟嘴”这些特征鲜明,而且细节鲜明,“寸把长的头发直竖着” “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种近瞧所得,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鲁迅先生的外貌,从外貌描写中可以体察他的精神,他的斗志,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
  二、特征凸显  创意表达
  鲁迅的《故乡》中“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此处抓住杨二嫂的外貌特征来写,尤其是“细脚伶仃的圆规”,让读者对人物有了清晰的印象。
  《藤野先生》一文中,“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辫子这一特征来写,那盘起来的“富士山”,那解散的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一句“标致极了”,更是把这种丑态推到了顶峰。
  三、抓住瞬间  细节扩大
  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通过动作细节描写、神态描写,作者刻画了父亲攀栏的努力、艰难,从而表达出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通过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时的“拗过去”的动作特征,让我们感受到老先生当时读书的投入。
  四、巧用事件  突出个性
  《秋天的怀念》中,“‘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里写母亲要推“我”看花,宽解“我”的心情,然而“我”却因病暴躁。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的动作、表情描写,可以让读者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的感受,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莫怀戚的《散步》中,“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一段话中,通过“我”在散步中,进行到底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时,我”的“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即“敬老”;母亲的改变主意,顺从孙子,则是对孙子的怜爱,即“爱幼”。这样,通过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小事,把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一家人尊老愛幼的骨肉亲情都表现了出来。
  无论何种方法,何种方式,都离不开一个“真”字、一个“活”字,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描摹,一定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同步范文见17页《我们班的唐氏玉哲》,18页《我班有个“齐天大圣”》,19页《钣金工》,20页《我的偶像——老爸》)
其他文献
蓦然回首,阳光洒落在成长的点点滴滴处。  ——题记  儿时·马路  “妈妈,我害怕!”  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我拉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她的身后。“没事儿,别怕。”妈妈把我从她身后拉出来,轻轻把我向前推。正当我犹豫着要迈出步子的时候,一辆电动车从我面前呼啸而过,我吓得再一次躲在妈妈的身后。(动作描写生动,心理描写传神,一个胆怯的“我”的形象跃然紙上。)妈妈从路边摘下一朵野花放在我手里,说:“这是一朵能
期刊
【作文题目】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收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我们在倾听,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师生姓名。
期刊
所谓双线并行法,就是在叙事过程中设置两条线索,表面上分叙两事,实则两件事情彼此映照、交叉、重合,从而更好地传情达意的谋篇之法。较之单线推进,双线并行结构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与深度,可使情节更为复杂流动,内容更加丰厚充实。如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就是择取“藤野先生其人其事”与“‘我’的心路历程”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来赞扬藤野先生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用好双线并行法,要领在
期刊
导语: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人物。他们普通、平凡,不为人所注目。如果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有故事的人。而这些故事,有的生动感人,有的引人深思……  铁虎剃头  程奋只  铁虎是出了名的剃头匠。他10岁学艺,16岁出师,活儿干得利索,手艺好,生意自然不会差。凡是来铁虎店里剃过头的,都成了回头客。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才十几年的工夫,生意就败落了。  似乎一夜之间,各式理发
期刊
短短一秒钟的凝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题记  风,冷飕飕的,隔着窗子,仍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冷呀!我不由得咽下口水,凉凉的。  拖着两条腿,我垂头丧气地走进妈妈屋里,坐在床上。  “妈,我现在,我现在觉得……”说着,胡乱地拉过被子往脸上蒙。  无尽的泪水从眼眶中涌出,我大哭起来:“我现在觉得自己做啥都不行。我告诉自己要学习、要学习,可是直到现在,什么也没做成。我想写作业,可是太多了,我觉
期刊
【作文题目】寻找诗意盎然的生活  要求:1.围绕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作文导写】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选材独到,彰显诗意。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富有诗意的素材,如在散步中领会“柳暗花明”的诗意,在听雨时领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此题的写作范围极为广泛,生活、学习中的素材都可以写。但要想
期刊
读科技博览文章,能让我们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又能积累我们的写作素材。就内容而言,科技博览文章表达严谨、精准、翔实,尤其是体现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作为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来阐述各种社会问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这类素材在使用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罗列、生硬地搬套、枯燥地叙述,而要灵活运用,才能让作文更出彩。  如何在作文中灵活、有机地运用科技博览中积累的素材,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一、善于提取
期刊
范文3  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需要能够或阅读,或倾听,或感受它的人。一旦倾听它,你对诗会有不同一般的理解。  灼灼红叶,随意摘下一片,对着秋日细看叶脉的走向,细数精致的脉络,细嗅植物特有的芳香。它似乎在诉说着它的经历,有春天抽拔长叶的欣喜,有夏天狂风暴雨的洗礼,也有饱经风霜而凋落的淡然。倾听它的诉说,不就是倾听一首诗吗?  茫茫大漠,质地细腻的金沙在日光下显得愈发耀眼。捧一手沙,细察它的微小
期刊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再别康桥》就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将诗人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风光融汇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其实,还有一种“爱、自由和美”的人生主题词融入诗中,沉淀在作者徐志摩短暂而绚烂的生命里,被称作“单纯信仰”。  那么,我的“单纯信仰”,也就是我的人生主题词是什么呢?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从一个稚气懵懂的孩童变成了
期刊
十月:秋已深,天渐凉,清露如霜。  暑气散尽,原野望去尽带黄金甲。秋眸深重,俯瞰抑或仰视,总能遇见豁然开朗的一抹,把人心上的旧尘都通通吹散。一季的收获在手,沉淀下的是岁月累积的成熟和丰腴,更是繁华尽处的温润与坦然。  在校园读书,九月算是一个新的起点。蓝天旷远,辉映着一季青春的书页:写下曾经的怀恋,写下崭新的梦想,写下跋涉的脚步,写下肆意流淌的汗水……明月皎皎,浸濡着一颗颗拳拳的赤心:依旧善良执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