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甘肃民乐大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促进当地大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紫皮大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甘肃民乐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305-02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昼夜温差较大,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紫皮大蒜的生长。当地所产紫皮大蒜品质优良、产量高,在紫皮大蒜中独占鳌头,曾在1992年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登上了“蒜王”宝座,并在1995年被国家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2013年,民乐紫皮大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尽管民乐大蒜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但大蒜产业未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甚至出现了蒜贱伤农的尴尬局面。为了重振民乐大蒜产业的辉煌,笔者在分析民乐县大蒜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提出较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民乐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民乐县属典型的冷凉浇灌农业区,全县耕地总面积6.2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3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万hm2以上。适合种植大蒜的耕地面积在1.3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400 m的洪水、顺化、民联、三堡、永固五乡镇。适宜种植大蒜的地区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土壤肥沃,且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还有祁连山雪水进行灌溉,具备了生产优质紫皮大蒜的条件,近3年内种植面积稳定在3 334 hm2左右。
1.2 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民乐紫皮大蒜生产历史悠久,已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在不断的试验研究中,市、县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和蒜农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如大蒜麦草覆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2003年由民乐县农业局起草、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民乐紫皮大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民乐大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标准化进程稳步推进
2010年以来,通过大力开展“麦草覆盖、地膜覆盖、气生磷茎”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防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和生产,促使大蒜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无公害农产品率达到80%。3 334 hm2大蒜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产地认定,5.5万t蒜头、1.75万t蒜薹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2009年7月民乐紫皮大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 民乐大蒜产业现存问题
2.1 生产规模比较小
虽然近年来民乐县的大蒜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整体来看规模还比较小,只有5个乡镇适宜种植大蒜,而连片面积较大的只有洪水和民联2个乡镇,其他乡镇没有形成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局面。在种植形式上,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仍然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没有种植计划,缺少订单保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处于一种“赌命”的状态。从种植规模来看,连片种植面积小,其他都是零星种植,技术不规范,质量不均衡。在销售渠道和方式上,蒜薹的销售仅限于甘肃省内,无法与外省客商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蒜头的销售也是坐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大蒜销售组织,基本都是通过本地小商贩收购后再向外地商贩交售,中间环节多,层层压级压价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价格不稳定,严重影响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2.2 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当地群众的种植技术还是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低。虽然农技部门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了药剂拌种、机械种植、机械收获、配方施肥、麦草覆盖、增施生物微肥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蒜农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导致新技术的普及速度较慢,大多数蒜农不能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尤其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采收、分级、包装不能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操作,收获出售的产品良莠混杂,无法实现优级优价。
2.3 大蒜种性退化日趋严重
民乐紫皮大蒜种植时间较长,在生产中品种退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散瓣、马尾蒜、畸形蒜的几率大大增加,而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所需的时间长,技术性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户不愿在提纯复壮上进行投资,大蒜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2.4 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差
长期以来群众在大蒜销售上都是以抛售的方式出售,缺乏商品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打造品牌的重要性,组织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洪水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民乐宝”品牌商标。但就当地生产实际情况来看,种植大蒜的农户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对产品的分级、包装、贮藏等环节不重视,基本不进行投资,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种植效益相对较低。
2.5 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民乐县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配备了农残速测仪,但只能进行农药残留定性分析,尚不能进行定量检测,对重金属残留尚不能进行检测。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缺少检测经费,不能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有效监管。
3 民乐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名牌意识、品牌意识和对大蒜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使蒜农主动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树立质量至上意识,促进大蒜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二是向外省市聘请大蒜种植的专家培训农技人员,提高本土农技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三是通过编发科技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培训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多形式、高密度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大蒜产品。四是挖掘整合农民种植能手,组成农民生产技术小组,为区域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2 开展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从科学发展的眼光看,产业规模越大,市场就越大,而市场越大,所需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就越完善。一是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运行体系,确保农民施肥用药安全,进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措施。通过市场监管,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化学投入品行为进行严打整治,取缔违法经营网点。建立专用配方肥定点生产,农药化肥专店经营,技术跟踪服务,形成全封闭直供式化学投入品管理体系。二是质量标准体系贯穿大蒜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从基地建立、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质量检测、收购销售等方面入手,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尽快建立起标准化生产体系,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四是加快“三品一标”产品的认证步伐,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争取民乐县生产的大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体现民乐紫皮大蒜的品牌质量,提高市场地位。五是尽快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和完善县、乡2级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到县财政预算,按时拔付经费,保证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正常运行。
3.3 加快大蒜提纯复壮与新品种培育
建议相关部门成立大蒜提纯复壮繁育技术攻关小组,建立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尽快恢复民乐紫皮大蒜原有的优良种性。一是采用异地换种(不同灌区、不同水系、不同海拔)、改善栽培条件建立种子田等措施,对大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大蒜的产量及品质。二是采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大蒜新品种。三是在对当地大蒜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筛选适应民乐县土壤栽培的大蒜品种,为当地大蒜产业发展提供后劲[1]。四是研究改进栽培方式。通过采用麦草覆盖等技术,改变生产环境小气候条件等方式,提高大蒜的产量,改善大蒜的品质。五是重点开展大蒜气生鳞茎繁殖,建立大蒜气生鳞茎采种田、气生鳞茎繁育田、种子扩繁田等,争取通过3~4年时间,恢复民乐紫皮大蒜原有的优良性状。
3.4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利用民乐县银河集团的真空冻干食品生产线,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究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政府要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充分发挥大蒜加工企业和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拓展大蒜种植规模[2],通过大蒜制种、签订订单农业等形式,在适当集中种植的前提下,扩大种植面积,以协会运作的形式做好大蒜的收购、销售和运输。完善大蒜种子补助政策,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资金补贴和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产品创新、品牌创优[3-4]。
4 参考文献
[1] 李平,杜卫东,刘同鲁,等.我国大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03(4):8-9.
[2] 平凡.我国大蒜产业如何面对国际竞争[J].中国农业信息,2006(8):12-13.
[3] 刘玲,张莹,冯建华,等.促进我国大蒜产业持续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08(4):42-43.
[4] 杨以兵,郭君一,徐兴国.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8(6):7-8.
关键词 紫皮大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甘肃民乐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305-02
甘肃省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具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昼夜温差较大,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紫皮大蒜的生长。当地所产紫皮大蒜品质优良、产量高,在紫皮大蒜中独占鳌头,曾在1992年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登上了“蒜王”宝座,并在1995年被国家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2013年,民乐紫皮大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尽管民乐大蒜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但大蒜产业未能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甚至出现了蒜贱伤农的尴尬局面。为了重振民乐大蒜产业的辉煌,笔者在分析民乐县大蒜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提出较为具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 民乐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民乐县属典型的冷凉浇灌农业区,全县耕地总面积6.2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3 hm2,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0万hm2以上。适合种植大蒜的耕地面积在1.3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2 400 m的洪水、顺化、民联、三堡、永固五乡镇。适宜种植大蒜的地区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土壤肥沃,且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还有祁连山雪水进行灌溉,具备了生产优质紫皮大蒜的条件,近3年内种植面积稳定在3 334 hm2左右。
1.2 栽培技术日趋成熟
民乐紫皮大蒜生产历史悠久,已有2 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在不断的试验研究中,市、县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和蒜农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如大蒜麦草覆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2003年由民乐县农业局起草、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了《民乐紫皮大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为民乐大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1.3 标准化进程稳步推进
2010年以来,通过大力开展“麦草覆盖、地膜覆盖、气生磷茎”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灌溉、统一防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进行科学管理和生产,促使大蒜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8%,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无公害农产品率达到80%。3 334 hm2大蒜通过省农牧厅无公害产地认定,5.5万t蒜头、1.75万t蒜薹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2009年7月民乐紫皮大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 民乐大蒜产业现存问题
2.1 生产规模比较小
虽然近年来民乐县的大蒜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整体来看规模还比较小,只有5个乡镇适宜种植大蒜,而连片面积较大的只有洪水和民联2个乡镇,其他乡镇没有形成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局面。在种植形式上,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仍然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没有种植计划,缺少订单保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处于一种“赌命”的状态。从种植规模来看,连片种植面积小,其他都是零星种植,技术不规范,质量不均衡。在销售渠道和方式上,蒜薹的销售仅限于甘肃省内,无法与外省客商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蒜头的销售也是坐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大蒜销售组织,基本都是通过本地小商贩收购后再向外地商贩交售,中间环节多,层层压级压价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价格不稳定,严重影响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2.2 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当地群众的种植技术还是以传统种植技术为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低。虽然农技部门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了药剂拌种、机械种植、机械收获、配方施肥、麦草覆盖、增施生物微肥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蒜农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导致新技术的普及速度较慢,大多数蒜农不能按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尤其是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采收、分级、包装不能按照标准化技术规程操作,收获出售的产品良莠混杂,无法实现优级优价。
2.3 大蒜种性退化日趋严重
民乐紫皮大蒜种植时间较长,在生产中品种退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散瓣、马尾蒜、畸形蒜的几率大大增加,而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所需的时间长,技术性强。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户不愿在提纯复壮上进行投资,大蒜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2.4 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差
长期以来群众在大蒜销售上都是以抛售的方式出售,缺乏商品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打造品牌的重要性,组织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洪水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民乐宝”品牌商标。但就当地生产实际情况来看,种植大蒜的农户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对产品的分级、包装、贮藏等环节不重视,基本不进行投资,以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种植效益相对较低。
2.5 质量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目前,民乐县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配备了农残速测仪,但只能进行农药残留定性分析,尚不能进行定量检测,对重金属残留尚不能进行检测。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缺少检测经费,不能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有效监管。
3 民乐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强培训宣传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名牌意识、品牌意识和对大蒜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使蒜农主动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树立质量至上意识,促进大蒜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二是向外省市聘请大蒜种植的专家培训农技人员,提高本土农技人员业务水平,提升技术人员的指导服务水平。三是通过编发科技宣传册、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培训农民。通过对农民进行多形式、高密度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生产符合市场要求的优质大蒜产品。四是挖掘整合农民种植能手,组成农民生产技术小组,为区域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2 开展安全生产体系建设
从科学发展的眼光看,产业规模越大,市场就越大,而市场越大,所需要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就越完善。一是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运行体系,确保农民施肥用药安全,进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措施。通过市场监管,对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化学投入品行为进行严打整治,取缔违法经营网点。建立专用配方肥定点生产,农药化肥专店经营,技术跟踪服务,形成全封闭直供式化学投入品管理体系。二是质量标准体系贯穿大蒜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从基地建立、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质量检测、收购销售等方面入手,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三是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尽快建立起标准化生产体系,集成、示范和推广一批标准化节本增效配套技术,快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四是加快“三品一标”产品的认证步伐,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争取民乐县生产的大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体现民乐紫皮大蒜的品牌质量,提高市场地位。五是尽快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和完善县、乡2级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到县财政预算,按时拔付经费,保证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正常运行。
3.3 加快大蒜提纯复壮与新品种培育
建议相关部门成立大蒜提纯复壮繁育技术攻关小组,建立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尽快恢复民乐紫皮大蒜原有的优良种性。一是采用异地换种(不同灌区、不同水系、不同海拔)、改善栽培条件建立种子田等措施,对大蒜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以保持大蒜的产量及品质。二是采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化学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大蒜新品种。三是在对当地大蒜进行提纯复壮的同时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筛选适应民乐县土壤栽培的大蒜品种,为当地大蒜产业发展提供后劲[1]。四是研究改进栽培方式。通过采用麦草覆盖等技术,改变生产环境小气候条件等方式,提高大蒜的产量,改善大蒜的品质。五是重点开展大蒜气生鳞茎繁殖,建立大蒜气生鳞茎采种田、气生鳞茎繁育田、种子扩繁田等,争取通过3~4年时间,恢复民乐紫皮大蒜原有的优良性状。
3.4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利用民乐县银河集团的真空冻干食品生产线,加大科技投入和研究力度,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政府要积极与外地客商联系,充分发挥大蒜加工企业和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拓展大蒜种植规模[2],通过大蒜制种、签订订单农业等形式,在适当集中种植的前提下,扩大种植面积,以协会运作的形式做好大蒜的收购、销售和运输。完善大蒜种子补助政策,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资金补贴和重点扶持,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产品创新、品牌创优[3-4]。
4 参考文献
[1] 李平,杜卫东,刘同鲁,等.我国大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03(4):8-9.
[2] 平凡.我国大蒜产业如何面对国际竞争[J].中国农业信息,2006(8):12-13.
[3] 刘玲,张莹,冯建华,等.促进我国大蒜产业持续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08(4):42-43.
[4] 杨以兵,郭君一,徐兴国.山东省金乡县大蒜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0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