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中最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通过对以往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设计探索,明确其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发展趋势,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引入城市的文化背景、与内河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化以及景观主题突出化。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就整个水系流域范围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包括恢复堤岸的自然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的自然化设计以及场所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保护等内容。从而使得城市内河滨水景观带成为城市中具有环境独特性和舒适性的亲切空间。
【关键词】寒地城市;城市内河景观;哈尔滨市
与已进入城市化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寒地滨水区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城市内河。城市内河是影响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对城市的用水、小气候的改善、绿化甚至是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的格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激增、工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缺乏或陈旧,造成城市水系原有功能丧失,水体污染严重,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包袱。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多目标的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城市景观的一般性,遵循诚实发展的普遍原则,但是由于其滨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城市景观中又具有独特个性。如何在寒地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中突出其个性,营造成功的滨水空间,以哈尔滨这座中国北方寒地城市的代表地之一为例,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出发进行寒地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
1.滨水特色原则营造滨水区景观,就是景观要始终贯穿于水滨。塑造滨水特色的原则要自始至终运用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无论组成要素或是设计方法,都应将设计重点放在滨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来表达滨水特性,在进行景观小品、植物配置、节点广场等分隔空间的设计时,可以将水体景观引入陆地景观设计,从多方面来表达滨水的特性。可以结合河道防洪需要,在节点部分设置多层亲水平台,不但丰富了滨水区景观的空间层次,还可以让游人拾阶而下,享受亲水的乐趣,体会与众不同的滨水感受。还可以将亭、桥、廊点缀在平面内,增加了滨水区景观的平面变化。
2.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的建设是人工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逐渐进步的思想中意识到自然地可贵,并且采用各种措施来降低人工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尤其是在人口活动频繁的地区。若不能妥善处理好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但会破坏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效果,还会破坏城市整体景观,降低城市品位。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是个复杂的过程。从人工景观的性质着手,考察周边自然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两者的合作契机,从而营造出成功的滨水区景观。
3.防洪优先原则作为城市内河,排涝行洪是其主要作用,并且寒地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四季降水量有较大差异。所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不单纯是城市景观建设,在美观的同时必须以防洪行洪功能为前提,城市滨水区中的防洪工程建设也具有明显的特色与具体要求。城市防洪工程本身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建筑物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甚至成为构成城市某一区域景观的主体。当城市内河的防洪工程穿过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时,可在堤坡处设置戗道。应依据相关法规和水利计算的要求,防洪堤的护坡比应为1:3,不仅减少了防洪堤的占地面积,还增加了沿岸的层次,丰富了空间感。同时,戗道还可以作为人行道,满足人们的亲水性的需求,如哈尔滨市松花江段的防洪堤设置。
4.文脉再现原则城市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地域文化是在地域气候、地理环境、景观特色以及城市居民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经年累月的积累起来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寒冷的气候条件赋予寒地城市与南方温暖地区完全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寒地城市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特色。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地狱文化也非常鲜明。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应当从城市的历史文化着手,挖掘城市文明内涵,将历史资源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筑、小品、游廊等不同形式表现,在城市滨水区内借助景观的魅力,展示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在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应当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着手,挖掘城市的内涵,并将这些人文资源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筑、雕塑、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的文化。城市特色也可以说是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城市建设应当将历史融入现代化建设,将滨水区作为雕塑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内河滨水区来描绘历史、诉说历史,在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城市滨水区不仅仅是景观的表现,更是历史的再现,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5.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城市功能,实现不同水位、不同水景与不同城市功能区、城市活动和城市场所的结合。根据两岸的功能布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全面考虑。纵向上,通过林荫布道、自行车道、植被以及小品等将水系联系起来,保持水岸的连续性。横向上,通过适当地点的节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或设置城市地表等,扩大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渗透,与城市中其他公共开放空间构成完整的系统。不仅美化城市,而且改善局部小气候。整合城市内水系和绿地系统,使其构成完整和较为独立的生态基础体系,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说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寒冷,景观萧条,城市居民的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气候的因素,使得寒地城市一年四季分明,城市中自然的景物,如花卉、树木、城市水体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景观,从而丰富了城市空间环境。纵观北欧以及加拿大的一些典型的寒地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就十分注重这些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搭配与利用,将其与城市的人工景观及城市特色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彰显了城市的特色。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中最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通过对以往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设计探索,明确其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发展趋势,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引入城市的文化背景、与内河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化以及景观主题突出化。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就整个水系流域范围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包括恢复堤岸的自然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的自然化设计以及场所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保护等内容。从而使得城市内河滨水景观带成为城市中具有环境独特性和舒适性的亲切空间。
【参考文献】
[1]段全猛,裴东伟等.哈尔滨市滨水区开发利用研究.
[2]许珂.浅析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的开发.规划师,2002,18(4),37-41.[3]冷红.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7.
【关键词】寒地城市;城市内河景观;哈尔滨市
与已进入城市化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寒地滨水区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城市内河。城市内河是影响城市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对城市的用水、小气候的改善、绿化甚至是城市的文化与城市的格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口激增、工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缺乏或陈旧,造成城市水系原有功能丧失,水体污染严重,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包袱。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功能、多目标的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城市景观的一般性,遵循诚实发展的普遍原则,但是由于其滨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城市景观中又具有独特个性。如何在寒地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中突出其个性,营造成功的滨水空间,以哈尔滨这座中国北方寒地城市的代表地之一为例,可以从以下几点原则出发进行寒地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
1.滨水特色原则营造滨水区景观,就是景观要始终贯穿于水滨。塑造滨水特色的原则要自始至终运用在城市滨水区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无论组成要素或是设计方法,都应将设计重点放在滨水的概念上。我们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方面来表达滨水特性,在进行景观小品、植物配置、节点广场等分隔空间的设计时,可以将水体景观引入陆地景观设计,从多方面来表达滨水的特性。可以结合河道防洪需要,在节点部分设置多层亲水平台,不但丰富了滨水区景观的空间层次,还可以让游人拾阶而下,享受亲水的乐趣,体会与众不同的滨水感受。还可以将亭、桥、廊点缀在平面内,增加了滨水区景观的平面变化。
2.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的建设是人工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逐渐进步的思想中意识到自然地可贵,并且采用各种措施来降低人工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尤其是在人口活动频繁的地区。若不能妥善处理好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但会破坏城市滨水区景观的效果,还会破坏城市整体景观,降低城市品位。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是个复杂的过程。从人工景观的性质着手,考察周边自然环境的特点,寻找出两者的合作契机,从而营造出成功的滨水区景观。
3.防洪优先原则作为城市内河,排涝行洪是其主要作用,并且寒地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四季降水量有较大差异。所以,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不单纯是城市景观建设,在美观的同时必须以防洪行洪功能为前提,城市滨水区中的防洪工程建设也具有明显的特色与具体要求。城市防洪工程本身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建筑物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因素,甚至成为构成城市某一区域景观的主体。当城市内河的防洪工程穿过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时,可在堤坡处设置戗道。应依据相关法规和水利计算的要求,防洪堤的护坡比应为1:3,不仅减少了防洪堤的占地面积,还增加了沿岸的层次,丰富了空间感。同时,戗道还可以作为人行道,满足人们的亲水性的需求,如哈尔滨市松花江段的防洪堤设置。
4.文脉再现原则城市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地域文化是在地域气候、地理环境、景观特色以及城市居民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经年累月的积累起来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寒冷的气候条件赋予寒地城市与南方温暖地区完全不同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寒地城市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特色。我国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地狱文化也非常鲜明。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应当从城市的历史文化着手,挖掘城市文明内涵,将历史资源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筑、小品、游廊等不同形式表现,在城市滨水区内借助景观的魅力,展示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在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应当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着手,挖掘城市的内涵,并将这些人文资源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建筑、雕塑、廊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城市的历史,延续城市的文化。城市特色也可以说是文化特色、历史特色,城市建设应当将历史融入现代化建设,将滨水区作为雕塑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通过城市内河滨水区来描绘历史、诉说历史,在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今,城市滨水区不仅仅是景观的表现,更是历史的再现,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5.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城市功能,实现不同水位、不同水景与不同城市功能区、城市活动和城市场所的结合。根据两岸的功能布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全面考虑。纵向上,通过林荫布道、自行车道、植被以及小品等将水系联系起来,保持水岸的连续性。横向上,通过适当地点的节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或设置城市地表等,扩大滨水区与城市的联系、渗透,与城市中其他公共开放空间构成完整的系统。不仅美化城市,而且改善局部小气候。整合城市内水系和绿地系统,使其构成完整和较为独立的生态基础体系,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说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寒冷,景观萧条,城市居民的活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气候的因素,使得寒地城市一年四季分明,城市中自然的景物,如花卉、树木、城市水体等,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景观,从而丰富了城市空间环境。纵观北欧以及加拿大的一些典型的寒地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就十分注重这些自然景观资源的合理搭配与利用,将其与城市的人工景观及城市特色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彰显了城市的特色。城市滨水地带是城市中最宝贵的财富,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是城市文明的缩影。通过对以往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设计探索,明确其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发展趋势,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引入城市的文化背景、与内河周边环境相融合、功能多样化以及景观主题突出化。城市内河滨水区景观设计应就整个水系流域范围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包括恢复堤岸的自然生态系统、滨水景观的自然化设计以及场所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保护等内容。从而使得城市内河滨水景观带成为城市中具有环境独特性和舒适性的亲切空间。
【参考文献】
[1]段全猛,裴东伟等.哈尔滨市滨水区开发利用研究.
[2]许珂.浅析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的开发.规划师,2002,18(4),37-41.[3]冷红.寒地城市环境的宜居性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