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石化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石化现象,遵从二语习得的规律,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预防学生二语习得中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关键词: 中介语 石化现象 教学对策
Selinker曾经指出很多外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前进,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据调查,只有百分之五的学习者能到达目标语的水平,其他的外语学习者只是在无限靠近目标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稳定化的中介语长时间没有向目标语靠近,暂时性的石化会转化成永久性的石化。这是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石化现象具有广泛性、过程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到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对策,才更具有实践意义。以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谈一些启示和感悟。
一、坚持输入的有效性是防止石化现象的基本原则
案例一:在一次英语观摩课中,老师在教授高中牛津英语Model 1 Unit 2 “Growing Pains” Reading板块时,在开始导入环节,将搜集来的所有材料包括图片、文章、新闻等内容进行选择、加工、整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做成一份“21century”的一个关于“Growing Pains”专题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这份独特的报纸。课堂上学生对所提供的材料产生极大的兴趣,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开始就对“Growing Pains”这一话题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输入,扫除了一些障碍,积累了很多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信息,增强了语言感悟能力。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可以用i+1来表示。在心理学范畴,维果茨基提出有相似意义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发展区。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一是要时时把握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由于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独特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坚持“望、闻、问、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是语言质量。二是要精心预设。精心挑选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准确把握难度,确保达到最佳的输入效果。如果输入的知识过于简单,那输入就是i、甚至低于i,等同于、甚至低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这样就不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输入的知识过难,即输入变为“i+2”,甚至“i+3”。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产生焦虑和厌学的情绪。教师要把握好“i”的度,尽量做到有效的输入。再次,实施任务型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和个体之间,开展多样性的言语活动,在广泛深入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形成言语交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强化母语的正迁移效应是防止石化现象的主要措施
案例二:将口头语言落实到纸上,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在翻译时经常发现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出现“汉语式”的句子,例如:
They feel that eating full and wearing warm is not enough.
Many foreign auto companies are 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
英语有名词化的倾向,而汉语的动词则非常发达,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因此学生会把“吃饱穿暖”直译为“eating full and wearing warm”。句2中“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则是生搬硬套了汉语中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英语中并没有put sight to这一用法。
由于学生对外语的接触量有限,存在利用先前语言学习目的语的强烈心理倾向,加之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对于学习第二语言,语言知识的储备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既然无法摆脱母语的影响,那就充分利用母语中的有利因素,把母语的优势变成习得二语的平台和拐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英汉语的对比教学,充分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性和不同之处,让学生理性的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多搜集一些有关母语负迁移的范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注意目的语和母语两种语言在语义、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让学生明白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再之,在汉语中的语法、词法、某些句型、语序等方面都可以对学生习得外语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强化母语的正面影响。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丰富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创造更多习得、运用外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三、把学生的失误变成教学资源是防止石化现象的有效方式
案例三: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经常容易出现错误。教师的引导、纠错其实是课堂的亮点之一。下面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组对话: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ok?
S:It is worth to read.
T:Good,it is worth reading.
S:Yes,it is worth reading.
从上述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师纠错的艺术性。因为这是一段富有实际意义的对话,更注重意义的传达,所以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重复学生的话并加以更正来引导学生。这样的方式在起到纠错的作用的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这时候教师的纠错方式至关重要。不过,事实证明,教师既不能逢错必纠,也不能视而不见。“逢错必究”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视而不见容易出现石化现象。关键在于机智教学,因变而变。一是把握纠错的分寸,比如由学生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所导致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就应该给予纠正。但是有些错误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监控得到改正的,尤其是当学生的主要意图是在传达意义的时候所犯的错误就不必纠正。二是注意纠错的技巧。简单直白地指出错误(e.g.You are wrong,you should say...)直接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重复学生错误,提醒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把改错的过程变成避免石化现象,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三是强调纠错的主体。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提供正确的范式,让学生自己正确表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而最终目的是“诱导”学生自己纠错,把纠错的过程变成生成的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防止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四、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避免石化现象的重要防线
案例四:在一次听课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读“I should be surprised if John and Mary were late.”这句话时,按照汉语习惯说成“/ai//ud//bi://s’prizd//if//d?廾n//nd//mri//w://leit/.”每个音节都有重度、停顿。殊不知,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为:“/ai u bi spraizd if d?廾n mri w leit/.”,音节间并无停顿,而且由于句子重读等原因,不少单词的发音也略有改变。例如should中的/d/、surprised中的//都省略了;单词be,and和were的发音也有变化。由于教师自身没有熟练掌握英语发音规律(连读、省略、爆破),给学生错误的语言输入,将导致学生的发音出现错误。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可以接触到最近的使用目标语的对象,教师职业的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教师授课时犯的错误会被学生当作正确的输入,如果这种错误没有被意识到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那就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石化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自身标准、地道的语言水准,防止由于自己的语言失误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由于石化现象存在的广泛性和成因的复杂性,所以缓解或削弱石化也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作为主要的语言输入者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监督者,及时转变观点,采取有效可行的教学措施,可以缓解石化现象,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姚凤华.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
[2]王俊新.英语教学中如何应对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
[3]何盟.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A].文学界,语言研究,2010.
[4]王淑君.解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科教文汇(外语),2010.
[5][美]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版社,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中介语 石化现象 教学对策
Selinker曾经指出很多外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前进,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据调查,只有百分之五的学习者能到达目标语的水平,其他的外语学习者只是在无限靠近目标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稳定化的中介语长时间没有向目标语靠近,暂时性的石化会转化成永久性的石化。这是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石化现象具有广泛性、过程性、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入到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对策,才更具有实践意义。以下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谈一些启示和感悟。
一、坚持输入的有效性是防止石化现象的基本原则
案例一:在一次英语观摩课中,老师在教授高中牛津英语Model 1 Unit 2 “Growing Pains” Reading板块时,在开始导入环节,将搜集来的所有材料包括图片、文章、新闻等内容进行选择、加工、整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做成一份“21century”的一个关于“Growing Pains”专题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这份独特的报纸。课堂上学生对所提供的材料产生极大的兴趣,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开始就对“Growing Pains”这一话题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阅读输入,扫除了一些障碍,积累了很多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信息,增强了语言感悟能力。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可以用i+1来表示。在心理学范畴,维果茨基提出有相似意义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发展区。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一是要时时把握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由于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独特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坚持“望、闻、问、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是语言质量。二是要精心预设。精心挑选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准确把握难度,确保达到最佳的输入效果。如果输入的知识过于简单,那输入就是i、甚至低于i,等同于、甚至低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这样就不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如果输入的知识过难,即输入变为“i+2”,甚至“i+3”。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产生焦虑和厌学的情绪。教师要把握好“i”的度,尽量做到有效的输入。再次,实施任务型教学,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和个体之间,开展多样性的言语活动,在广泛深入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形成言语交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强化母语的正迁移效应是防止石化现象的主要措施
案例二:将口头语言落实到纸上,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学生在翻译时经常发现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出现“汉语式”的句子,例如:
They feel that eating full and wearing warm is not enough.
Many foreign auto companies are 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
英语有名词化的倾向,而汉语的动词则非常发达,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语,因此学生会把“吃饱穿暖”直译为“eating full and wearing warm”。句2中“putting sights to Chinese market”则是生搬硬套了汉语中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而英语中并没有put sight to这一用法。
由于学生对外语的接触量有限,存在利用先前语言学习目的语的强烈心理倾向,加之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对于学习第二语言,语言知识的储备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二语习得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既然无法摆脱母语的影响,那就充分利用母语中的有利因素,把母语的优势变成习得二语的平台和拐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英汉语的对比教学,充分比较两种语言之间的相同性和不同之处,让学生理性的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多搜集一些有关母语负迁移的范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注意目的语和母语两种语言在语义、表达形式上的差异,让学生明白产生负迁移的原因,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再之,在汉语中的语法、词法、某些句型、语序等方面都可以对学生习得外语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强化母语的正面影响。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丰富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学生创造更多习得、运用外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三、把学生的失误变成教学资源是防止石化现象的有效方式
案例三: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经常容易出现错误。教师的引导、纠错其实是课堂的亮点之一。下面是发生在师生间的一组对话: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ook?
S:It is worth to read.
T:Good,it is worth reading.
S:Yes,it is worth reading.
从上述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师纠错的艺术性。因为这是一段富有实际意义的对话,更注重意义的传达,所以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通过重复学生的话并加以更正来引导学生。这样的方式在起到纠错的作用的同时还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这时候教师的纠错方式至关重要。不过,事实证明,教师既不能逢错必纠,也不能视而不见。“逢错必究”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视而不见容易出现石化现象。关键在于机智教学,因变而变。一是把握纠错的分寸,比如由学生知识储备的局限性所导致反复出现的错误,教师就应该给予纠正。但是有些错误是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监控得到改正的,尤其是当学生的主要意图是在传达意义的时候所犯的错误就不必纠正。二是注意纠错的技巧。简单直白地指出错误(e.g.You are wrong,you should say...)直接影响二语习得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重复学生错误,提醒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把改错的过程变成避免石化现象,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三是强调纠错的主体。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提供正确的范式,让学生自己正确表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而最终目的是“诱导”学生自己纠错,把纠错的过程变成生成的教学资源,以此提高学习效率,防止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四、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避免石化现象的重要防线
案例四:在一次听课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读“I should be surprised if John and Mary were late.”这句话时,按照汉语习惯说成“/ai//ud//bi://s’prizd//if//d?廾n//nd//mri//w://leit/.”每个音节都有重度、停顿。殊不知,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为:“/ai u bi spraizd if d?廾n mri w leit/.”,音节间并无停顿,而且由于句子重读等原因,不少单词的发音也略有改变。例如should中的/d/、surprised中的//都省略了;单词be,and和were的发音也有变化。由于教师自身没有熟练掌握英语发音规律(连读、省略、爆破),给学生错误的语言输入,将导致学生的发音出现错误。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可以接触到最近的使用目标语的对象,教师职业的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为重要。教师授课时犯的错误会被学生当作正确的输入,如果这种错误没有被意识到也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那就会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石化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坚持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自身标准、地道的语言水准,防止由于自己的语言失误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由于石化现象存在的广泛性和成因的复杂性,所以缓解或削弱石化也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作为主要的语言输入者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监督者,及时转变观点,采取有效可行的教学措施,可以缓解石化现象,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地接近目的语。
参考文献:
[1]姚凤华.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
[2]王俊新.英语教学中如何应对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
[3]何盟.中介语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A].文学界,语言研究,2010.
[4]王淑君.解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A].科教文汇(外语),2010.
[5][美]Rod 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版社,199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