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人工模仿野生黄芪的生长条件进行人工栽培,不仅对保护野生黄芪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对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培育后续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有着重要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介绍了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以为药农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黄芪;栽培;仿生;管理技术
黄芪,别名膜夹黄芪,为豆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升阳、治疮、生津、利尿的作用。其系列产品既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又有保健功能,因此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黄芪在种植过程中,忌高温,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轮作。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涝,于砂质、黑质、黄质土壤生长良好,碱地不宜种植[1]。为此,建平县充分利用承德颈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后劲,积极发展中药材黄芪栽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现就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种籽地块选择技术
1.1种子选择
选择种籽时要求黄芪不带病,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机械破损少,贮存期不超过3年。
1.2选择地块
选择灌溉方便、地块平整、不积水、地力肥沃的半沙质土壤作为育苗地。
2.整地施肥播种技术
2.1整地技术
将秋翻后的土地进行细致的平整,做到整块育苗地无跑水、不积水,开春后按照大田作物种植时间浇灌底水,地块稍平后施48%氟乐灵3t/hm2并耙耱,除去田间阔叶杂草。
2.2施肥技术
播种前灌溉、整地,施入磷酸二铵15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尿素150kg/hm2、农家肥15.0~22.5t/hm2,然后旋耕1遍并耱平。
2.3播种技术
育苗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旬,当地最后1次霜冻前5d左右最佳。播种时按行距10cm开2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也可机播),覆土耱平,保持地下湿润,或将种籽均匀撒播后,再用手扶拖拉机旋耕器轻轻耙1遍,深度在2cm左右,然后耱2遍,用铁磁镇压1遍,盖上遮阳网,约15d出苗,用种量450kg/hm2[2]。
3.田间管理技术
3.1除草技术
黄芪出苗比田间杂草出苗晚,所以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头遍草在出苗后15~20d时进行,不论杂草是否出齐,头草必须及时拔除;二草拔除时间一般在头草拔完后的20~25d。
3.2水肥管理技术
一般浇水、追肥与除草同步进行,头草除完后,紧接着浇头遍水,同时施尿素75kg/hm2作为追肥。力争苗齐、苗壮,浇第2遍水时施尿素37.5kg/hm2左右,力争稳产、高产。10月底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增加地上部分生长期,进一步提高产量。第3遍水视田间具体情况定,天旱地干时浇水,雨水较多时不浇水。最后1遍水应在立冬前15d浇灌。
4.大田移栽及管理
4.1移栽地块选择
移栽黄芪的地块应该选择土层厚度为50cm以上、水平一致、无明显跑水和积水的砂壤地。尽量不选择前茬是豆科和马铃薯的地块。
4.2整地施肥
选好黄芪移栽地块,一般要求移栽地塊在前1年进行秋翻,同时,施48%氟乐灵3 750g/hm2进行土壤处理,并耙耱整平,坐水比大田灌溉略迟1周左右,移栽时深翻土壤30cm,施磷酸二铵300kg/hm2,同时随栽沟施农家肥1 125~2 250kg/hm2[3]。
4.3优良种苗的选择
移栽的黄芪应选择根系完整、整体没有明显机械破坏、表皮不带病斑、生长均匀旺盛的种苗。
4.4种苗移栽
种苗移栽时间和当地大田作物基本同步,种苗摆放形式是顺开沟方向倾斜摆放,决不允许垂直方向摆放,株行距为20cm×25cm,种苗顶部覆土厚度3~5cm,栽完后耱平地块。
4.5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拔除杂草,浅锄表土,以后保持地内无杂草,无雨干旱时可适当浇水以利根向下生长。当苗高20cm时,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种苗移栽田的除草、浇水和大田作物同步进行,只是拔头草略早于大田,浇头水略迟于大田,除草必须在3次以上,一般浇水4次。
4.6病虫害防治
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高温多雨注意白粉病发生危害叶面,一旦叶面发现有白点应及时用50%多菌灵750g/hm2对水225kg/hm2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次[4]。
4.7收获
春季栽的黄芪于当年霜降后或翌年早春收刨,收获时刨出全根去掉茎叶及泥土,收获鲜货9.0~10.5t/hm2,收获是采用人工采挖,也可采用机械采挖,但要注意采挖度要够,尽量做到采挖干净,减少伤根。
4.8贮存
采挖后的黄芪不宜曝晒,也不能受冻,应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贮存。
参考文献:
[1]谢小龙,王溪森,赵利,等.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21-123.
[2]谢新玲.黄芪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2):39.
[3]黄利珍.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6(S3):96-97.
[4]王羿廉.黄芪病虫害及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6):30-31.
关键词:黄芪;栽培;仿生;管理技术
黄芪,别名膜夹黄芪,为豆科植物,以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升阳、治疮、生津、利尿的作用。其系列产品既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又有保健功能,因此市场需求日益增加。黄芪在种植过程中,忌高温,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轮作。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涝,于砂质、黑质、黄质土壤生长良好,碱地不宜种植[1]。为此,建平县充分利用承德颈复康药业有限公司的龙头企业后劲,积极发展中药材黄芪栽培,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现就黄芪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种籽地块选择技术
1.1种子选择
选择种籽时要求黄芪不带病,籽粒饱满,发芽率高,机械破损少,贮存期不超过3年。
1.2选择地块
选择灌溉方便、地块平整、不积水、地力肥沃的半沙质土壤作为育苗地。
2.整地施肥播种技术
2.1整地技术
将秋翻后的土地进行细致的平整,做到整块育苗地无跑水、不积水,开春后按照大田作物种植时间浇灌底水,地块稍平后施48%氟乐灵3t/hm2并耙耱,除去田间阔叶杂草。
2.2施肥技术
播种前灌溉、整地,施入磷酸二铵15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尿素150kg/hm2、农家肥15.0~22.5t/hm2,然后旋耕1遍并耱平。
2.3播种技术
育苗播种期一般在5月上旬,当地最后1次霜冻前5d左右最佳。播种时按行距10cm开2cm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也可机播),覆土耱平,保持地下湿润,或将种籽均匀撒播后,再用手扶拖拉机旋耕器轻轻耙1遍,深度在2cm左右,然后耱2遍,用铁磁镇压1遍,盖上遮阳网,约15d出苗,用种量450kg/hm2[2]。
3.田间管理技术
3.1除草技术
黄芪出苗比田间杂草出苗晚,所以除草是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一般头遍草在出苗后15~20d时进行,不论杂草是否出齐,头草必须及时拔除;二草拔除时间一般在头草拔完后的20~25d。
3.2水肥管理技术
一般浇水、追肥与除草同步进行,头草除完后,紧接着浇头遍水,同时施尿素75kg/hm2作为追肥。力争苗齐、苗壮,浇第2遍水时施尿素37.5kg/hm2左右,力争稳产、高产。10月底进行一次叶面追肥,增加地上部分生长期,进一步提高产量。第3遍水视田间具体情况定,天旱地干时浇水,雨水较多时不浇水。最后1遍水应在立冬前15d浇灌。
4.大田移栽及管理
4.1移栽地块选择
移栽黄芪的地块应该选择土层厚度为50cm以上、水平一致、无明显跑水和积水的砂壤地。尽量不选择前茬是豆科和马铃薯的地块。
4.2整地施肥
选好黄芪移栽地块,一般要求移栽地塊在前1年进行秋翻,同时,施48%氟乐灵3 750g/hm2进行土壤处理,并耙耱整平,坐水比大田灌溉略迟1周左右,移栽时深翻土壤30cm,施磷酸二铵300kg/hm2,同时随栽沟施农家肥1 125~2 250kg/hm2[3]。
4.3优良种苗的选择
移栽的黄芪应选择根系完整、整体没有明显机械破坏、表皮不带病斑、生长均匀旺盛的种苗。
4.4种苗移栽
种苗移栽时间和当地大田作物基本同步,种苗摆放形式是顺开沟方向倾斜摆放,决不允许垂直方向摆放,株行距为20cm×25cm,种苗顶部覆土厚度3~5cm,栽完后耱平地块。
4.5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拔除杂草,浅锄表土,以后保持地内无杂草,无雨干旱时可适当浇水以利根向下生长。当苗高20cm时,追施尿素112.5~150.0kg/hm2。种苗移栽田的除草、浇水和大田作物同步进行,只是拔头草略早于大田,浇头水略迟于大田,除草必须在3次以上,一般浇水4次。
4.6病虫害防治
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高温多雨注意白粉病发生危害叶面,一旦叶面发现有白点应及时用50%多菌灵750g/hm2对水225kg/hm2喷雾,每7~10d喷1次,连喷2次[4]。
4.7收获
春季栽的黄芪于当年霜降后或翌年早春收刨,收获时刨出全根去掉茎叶及泥土,收获鲜货9.0~10.5t/hm2,收获是采用人工采挖,也可采用机械采挖,但要注意采挖度要够,尽量做到采挖干净,减少伤根。
4.8贮存
采挖后的黄芪不宜曝晒,也不能受冻,应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贮存。
参考文献:
[1]谢小龙,王溪森,赵利,等.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1):121-123.
[2]谢新玲.黄芪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2):39.
[3]黄利珍.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J].华北农学报,2006(S3):96-97.
[4]王羿廉.黄芪病虫害及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