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结合近年来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运行与效果,旨在为促进市场导向下的高职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展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关键词:高职;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29-03
中国珠宝首饰行业高速发展的市场对高等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珠宝首饰专业的学生因其实际操作能力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以下简称首饰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本专业在社会调研和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任务引领、工作室化教学、职业岗位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设想
珠宝首饰行业有着较长的产业链,涉及机械、激光、材料、计算机、管理、营销、艺术各个方面的知识,对不同岗位从业人员在设计理念、视觉表达方式、材料学、加工镶嵌技术、珠宝首饰鉴定等方面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行业最抢手的设计师往往是在制作和设计领域磨炼了十几年的资深人才。上海工艺美院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是2006年开设的,怎样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专业的口碑,使高职毕业生受到市场认可成为现阶段的最大挑战。
上海工艺美院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契机中,确立了“以毕业生成才为办学的逻辑起点”,从毕业生与市场对接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倒逼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以实际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倒推课程内容,最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综合指标成为同类毕业生中的翘楚。
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高职教育直接服务经济行业的特性确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学校的正确定位。首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其次,必须对所培养的人才有明确的层次定位。首饰专业对上海首饰行业职业岗位的技术和规范要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市场调查。上海的珠宝首饰行业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考虑到行业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与高职毕业生水准间的客观差距,首饰专业确立了培养业内短缺的中间层次人才——鉴定、设计、加工、营销四位一体复合型人才的规格,明确了“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的素质和能力规格。另外,通过“毕业证+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资格证书+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检验方式,真实地反映出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1)学习效益最大化原则。要使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争取学到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最佳的知识能力结构。(2)能力—素质本位原则。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使学生不仅具有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而且具备除专业能力以外的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3)融合性原则。根据珠宝首饰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按照从事珠宝首饰行业不同岗位工作的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衔接;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并举;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并重;专业设计与技能操作合一;课堂与工场相互转换,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的同步发展。(4)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就业的近期需要,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发展后劲,满足学生今后生存、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
力求达成的培养目标 (1)培养适合性和针对性人才。根据人才定位,按照比本科设计专业人员更了解制作流程,比业内初级熟练技工掌握更高的设计能力,比店面中资深的销售人员懂得更多的首饰鉴定、设计知识的标准,培养技能和素质都符合市场需求的珠宝鉴定、设计、加工、营销方面的高素质、能设计、懂材料、会制作、擅销售的人才。(2)促进学生就业。以“三真”(真实市场、真实产品、真实材料)为特点,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培养,突出专业实际技术训练,锻炼本科院校学生所不具备的核心制作能力,并由此全面了解珠宝成为商品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了解技术在珠宝制作中的各种表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最大契合,保障毕业生就业。(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在校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技术、社交、管理技能,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能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商机的创业者,使学生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原理
以学生成才为逻辑起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主轴,实现工学结合。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项目任务引领 依据首饰的生产实际,制定科学性的典型项目,实行项目任务引领型教学,以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其基本途径,一是企业兼具市场导向和典型教学内涵的真实项目任务;二是校企联合开发的真实任务;三是根据实际适当组织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任务并适当虚拟化。项目团队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为串联整个教学内容的轴线,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科性知识相对于技能的实训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与企业及市场评价体系(如国家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证)完全结合了起来。
工作室制教学 在专业核心设计、制作、营销及鉴定课程中,按企业标准将传统的教室改造成与课程相对应的工作场所,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平面理论传授为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通过“以工作任务下达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提出教学要求,包括任务的名称、尺寸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制作时间、制作人签名等。同时,根据企业生产制作流程确定教学流程步骤,并且注意在各个步骤的关键节点处适时“供给”必要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职业岗位对位 学校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与相应的企业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在教学过程和方式上,课堂教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学主轴,将静态的课堂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岗位技能,并安排充分的毕业设计训练和岗位实习训练。随着教学的深入,先期的专业训练逐渐向后期的具体工作岗位训练过渡,虚拟岗位逐渐向真实工作岗位过渡,使学生从思维模式到工作习惯都能逐渐以职业化方式进行,最终达到与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
课程体系 国内许多高职首饰专业以知识、理论为主体的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直接后果是毕业生难以就业。我院的首饰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重新打造了课程体系。针对首饰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首饰设计与制作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特点,设计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基于就业岗位中的设计、制作及鉴定(包含营销),设计了包括“首饰制作课程”、“首饰设计课程”、“宝玉石鉴定课程”三大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起,构成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课程体系。对这些课程的授课顺序也做了调整,以配合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如图1所示。国内高职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六个学期,第六学期是顶岗实习。因此,专业学习主要在前五个学期内。以往因为注重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第一、二学期往往安排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文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在第三、四、五学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同时,缺少相对应的入学专业教育,一年级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主攻方向和就业路径,对自身定位相当茫然,学习基础课时容易厌烦,缺乏动力,对本专业的兴趣也容易低落,基础课的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在首饰专业新的课程安排中,专业核心课前提,基础课延后,例如,首饰设计课程原先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而现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安排了设计课,原先作为基础课的《首饰速写》和《设计表现》课则推迟到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原先《制作和设计》课安排在两个或三个学期内完成,学时分散到不同的学期,如《首饰设计》课在一年级仅有十几个学时。让学生提早接触核心课程,对三年内所要形成的能力与知识体系有所认知,在心中形成架构,再接触基础课程,就能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课,同时,将所学的新知识填补进能力体系中。这一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首饰专业根据上一届教学施行的结果,在下一届继续调整,2008、2009、2010三届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加强核心课程的反复程度,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可见效果。提前接触核心课程,学生在几个学期中逐步加深对某一能力的反复训练,易于形成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能发现自己在每一学期的进步,也能很好地激发其向学的心理。
工作流程教学法 在第二、三、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在拉长授课周期的同时,使各门课程每学期按照首饰制作的工作流程连贯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主轴。这种“工作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专业学习过程是按工作任务流程顺序进行的,通过三至四个学期由浅入深的反复训练,学生可对整个制作过程形成清晰的感受和认知,能更好地掌握前后各个环节的内在因果关系。
进阶式实训 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三个不同阶段及不同任务的进阶式实训,使学生完成从学校向企业的无间隙过渡。第一阶段:工作室制教学——企业典型真实任务和虚拟任务。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以企业的真实任务或具有典型性的虚拟任务作为实训教学内容。每个学期安排一个工作任务,以企业任务单的形式下达给学生。教师首先分解任务单的步骤,然后,在实际辅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真正完全的融合。全部教学过程在完全类同于企业工作岗位的环境下进行,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任务完成的全过程。第二阶段:毕业设计——企业的真实任务,安排在第五学期。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相关企业,以企业的真实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全过程中主动与企业沟通,听取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辅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的制作,最后,由企业直接推向市场。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根据设计构思(占25%)、制作水平(占25%)、市场反馈(占30%)和工作态度(占20%)四个方面,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综合评定。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就业实践,安排在第六学期。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顶岗实习阶段实质上成为就业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完成从学校向企业的过渡,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全身心地融入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企业也能全方位地考察学生,便于企业最终正式录用。
教学特点 (1)市场导向、企业项目任务及典型教学三者内涵兼具。将市场导向、企业项目任务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形成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2)典型企业任务与适当的虚拟方式并举。以典型企业任务为主轴,依据教学本身的科学规律,适当采用一些虚拟的教学形式,作为必要的补充与合理的完善。(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利用工场化的教学场地,在完成真实项目任务的同时,适时同步融入理论知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于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这一模式的有效实施,为上海首饰行业培养出了一批职业岗位对位、学以致用、职业素质优良的毕业生,同时,扩大了学院和本专业的知名度,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欢迎。上海美院首饰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通过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同的课程实训,掌握了大量的实践制作技能,无论在销售、制作,还是设计环节,都有能力和知识作为支撑,可脱颖而出。在现今首饰业界设计人员与制作人员严重脱节的状况下,上海美院的首饰专业填补了其间的空白。
中国黄金集团委托设计打样的《婚庆对戒》专题,产品的所有设计、制作环节均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并制作成18K黄金钻石饰品产品实样,由中国黄金集团组织生产,直接投放“中国黄金”在全国各地的1600家首饰加盟店。
我院2010届63名毕业生在第五学期就已接到老凤祥、老庙黄金、东华美钻、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首饰研究所、上海郁金香珠宝有限公司(港资企业)等10家公司的“订单”,订单数超过毕业生实际人数逾50%。有的企业在试用之后还提出追加录用的要求。到老凤祥就业的毕业生已经作为储备干部在旗舰店VIP柜台任职。
我院2011届87名毕业生仍在顶岗实习阶段,有近90%已经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其中,营销岗位28名、制作岗位16名、设计岗位7名、鉴定岗位3名,都是在老凤祥、老庙、亚一金店、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首饰研究所等知名珠宝首饰企业实习,并受到企业的信任与重用。其中,在鉴定岗位上的实习打破了沪上其他高职在这方面的垄断局面,凸显了上海美院首饰专业重视并追加鉴定课时量后的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思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各界的肯定,但受制于时间、政策和经验等因素,也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1)产、学、研、商的一体化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从教学运行的角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方面,以及教学、实习、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企业生产元素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合。不仅仅是在满足实训的层面,特别是要在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方面形成优势。但目前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以期最终能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2)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要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运作合理的衔接,不仅要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质量监控,还有加强企业参与校内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力度,对教学与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检查与评估,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及考核系统,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发展和生成的眼光看待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培养过程中所应用的知识、实践操作方法和必备的素质,并从中提炼出新的改革依据,以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新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要真正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职院校,这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正在已有的经验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灵活应变,大胆创新,利用试验区在政策、基金等各方面的优势,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方面积极突破,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明高.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6):121.
[2]赵乐飞.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02.
[3]黎卫.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126.
[4]佟景贵.高职院校珠宝首饰鉴定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1):140.
[5]于学甫.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OL].(2010-03).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JTS201003020.htm.
[6]李娅莉.双重模式珠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4):49.
[7]肖启云.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1):61.
作者简介:
吕洋(1962—),男,医学专业博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俞晓菁(1981—),女,上海市人,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
关键词:高职;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29-03
中国珠宝首饰行业高速发展的市场对高等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珠宝首饰专业的学生因其实际操作能力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以下简称首饰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本专业在社会调研和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项目任务引领、工作室化教学、职业岗位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应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设想
珠宝首饰行业有着较长的产业链,涉及机械、激光、材料、计算机、管理、营销、艺术各个方面的知识,对不同岗位从业人员在设计理念、视觉表达方式、材料学、加工镶嵌技术、珠宝首饰鉴定等方面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行业最抢手的设计师往往是在制作和设计领域磨炼了十几年的资深人才。上海工艺美院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是2006年开设的,怎样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专业的口碑,使高职毕业生受到市场认可成为现阶段的最大挑战。
上海工艺美院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契机中,确立了“以毕业生成才为办学的逻辑起点”,从毕业生与市场对接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倒逼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以实际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倒推课程内容,最终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使毕业生综合指标成为同类毕业生中的翘楚。
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高职教育直接服务经济行业的特性确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学校的正确定位。首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必须服务于区域经济;其次,必须对所培养的人才有明确的层次定位。首饰专业对上海首饰行业职业岗位的技术和规范要求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市场调查。上海的珠宝首饰行业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考虑到行业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与高职毕业生水准间的客观差距,首饰专业确立了培养业内短缺的中间层次人才——鉴定、设计、加工、营销四位一体复合型人才的规格,明确了“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强能力”的素质和能力规格。另外,通过“毕业证+不同级别、不同种类的资格证书+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检验方式,真实地反映出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1)学习效益最大化原则。要使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争取学到尽可能多的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最佳的知识能力结构。(2)能力—素质本位原则。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使学生不仅具有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而且具备除专业能力以外的诸如解决问题、与人交流等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3)融合性原则。根据珠宝首饰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按照从事珠宝首饰行业不同岗位工作的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融合;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衔接;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并举;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并重;专业设计与技能操作合一;课堂与工场相互转换,突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教育、技能训练与素质养成的同步发展。(4)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备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就业的近期需要,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发展后劲,满足学生今后生存、发展及竞争的长远需要。
力求达成的培养目标 (1)培养适合性和针对性人才。根据人才定位,按照比本科设计专业人员更了解制作流程,比业内初级熟练技工掌握更高的设计能力,比店面中资深的销售人员懂得更多的首饰鉴定、设计知识的标准,培养技能和素质都符合市场需求的珠宝鉴定、设计、加工、营销方面的高素质、能设计、懂材料、会制作、擅销售的人才。(2)促进学生就业。以“三真”(真实市场、真实产品、真实材料)为特点,强调专业的宽口径培养,突出专业实际技术训练,锻炼本科院校学生所不具备的核心制作能力,并由此全面了解珠宝成为商品的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了解技术在珠宝制作中的各种表现,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最大契合,保障毕业生就业。(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在校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创业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技术、社交、管理技能,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培养能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商机的创业者,使学生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实施原理
以学生成才为逻辑起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主轴,实现工学结合。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项目任务引领 依据首饰的生产实际,制定科学性的典型项目,实行项目任务引领型教学,以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其基本途径,一是企业兼具市场导向和典型教学内涵的真实项目任务;二是校企联合开发的真实任务;三是根据实际适当组织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任务并适当虚拟化。项目团队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为串联整个教学内容的轴线,这种教学模式意味着在教学中学科性知识相对于技能的实训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与企业及市场评价体系(如国家相关的职业技能考证)完全结合了起来。
工作室制教学 在专业核心设计、制作、营销及鉴定课程中,按企业标准将传统的教室改造成与课程相对应的工作场所,变传统的“教师—学生”平面理论传授为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师通过“以工作任务下达工作任务单”的形式提出教学要求,包括任务的名称、尺寸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制作时间、制作人签名等。同时,根据企业生产制作流程确定教学流程步骤,并且注意在各个步骤的关键节点处适时“供给”必要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
职业岗位对位 学校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与相应的企业职业岗位紧密结合,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在教学过程和方式上,课堂教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使岗位操作训练成为教学主轴,将静态的课堂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岗位技能,并安排充分的毕业设计训练和岗位实习训练。随着教学的深入,先期的专业训练逐渐向后期的具体工作岗位训练过渡,虚拟岗位逐渐向真实工作岗位过渡,使学生从思维模式到工作习惯都能逐渐以职业化方式进行,最终达到与企业职业岗位对接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
课程体系 国内许多高职首饰专业以知识、理论为主体的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直接后果是毕业生难以就业。我院的首饰专业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重新打造了课程体系。针对首饰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首饰设计与制作的关键技术和工艺特点,设计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基于就业岗位中的设计、制作及鉴定(包含营销),设计了包括“首饰制作课程”、“首饰设计课程”、“宝玉石鉴定课程”三大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起,构成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课程体系。对这些课程的授课顺序也做了调整,以配合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如图1所示。国内高职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六个学期,第六学期是顶岗实习。因此,专业学习主要在前五个学期内。以往因为注重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第一、二学期往往安排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文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在第三、四、五学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同时,缺少相对应的入学专业教育,一年级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主攻方向和就业路径,对自身定位相当茫然,学习基础课时容易厌烦,缺乏动力,对本专业的兴趣也容易低落,基础课的学习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在首饰专业新的课程安排中,专业核心课前提,基础课延后,例如,首饰设计课程原先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而现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安排了设计课,原先作为基础课的《首饰速写》和《设计表现》课则推迟到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原先《制作和设计》课安排在两个或三个学期内完成,学时分散到不同的学期,如《首饰设计》课在一年级仅有十几个学时。让学生提早接触核心课程,对三年内所要形成的能力与知识体系有所认知,在心中形成架构,再接触基础课程,就能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课,同时,将所学的新知识填补进能力体系中。这一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率。首饰专业根据上一届教学施行的结果,在下一届继续调整,2008、2009、2010三届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加强核心课程的反复程度,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可见效果。提前接触核心课程,学生在几个学期中逐步加深对某一能力的反复训练,易于形成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同时学生能发现自己在每一学期的进步,也能很好地激发其向学的心理。
工作流程教学法 在第二、三、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在拉长授课周期的同时,使各门课程每学期按照首饰制作的工作流程连贯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主轴。这种“工作流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专业学习过程是按工作任务流程顺序进行的,通过三至四个学期由浅入深的反复训练,学生可对整个制作过程形成清晰的感受和认知,能更好地掌握前后各个环节的内在因果关系。
进阶式实训 通过工作室制教学、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三个不同阶段及不同任务的进阶式实训,使学生完成从学校向企业的无间隙过渡。第一阶段:工作室制教学——企业典型真实任务和虚拟任务。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以企业的真实任务或具有典型性的虚拟任务作为实训教学内容。每个学期安排一个工作任务,以企业任务单的形式下达给学生。教师首先分解任务单的步骤,然后,在实际辅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真正完全的融合。全部教学过程在完全类同于企业工作岗位的环境下进行,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任务完成的全过程。第二阶段:毕业设计——企业的真实任务,安排在第五学期。由学校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相关企业,以企业的真实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全过程中主动与企业沟通,听取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辅导下,完成毕业设计的制作,最后,由企业直接推向市场。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根据设计构思(占25%)、制作水平(占25%)、市场反馈(占30%)和工作态度(占20%)四个方面,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综合评定。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就业实践,安排在第六学期。经历了前两个阶段之后,顶岗实习阶段实质上成为就业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完成从学校向企业的过渡,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全身心地融入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企业也能全方位地考察学生,便于企业最终正式录用。
教学特点 (1)市场导向、企业项目任务及典型教学三者内涵兼具。将市场导向、企业项目任务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构建新型的专业课程,形成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2)典型企业任务与适当的虚拟方式并举。以典型企业任务为主轴,依据教学本身的科学规律,适当采用一些虚拟的教学形式,作为必要的补充与合理的完善。(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利用工场化的教学场地,在完成真实项目任务的同时,适时同步融入理论知识,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于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这一模式的有效实施,为上海首饰行业培养出了一批职业岗位对位、学以致用、职业素质优良的毕业生,同时,扩大了学院和本专业的知名度,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欢迎。上海美院首饰专业的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通过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同的课程实训,掌握了大量的实践制作技能,无论在销售、制作,还是设计环节,都有能力和知识作为支撑,可脱颖而出。在现今首饰业界设计人员与制作人员严重脱节的状况下,上海美院的首饰专业填补了其间的空白。
中国黄金集团委托设计打样的《婚庆对戒》专题,产品的所有设计、制作环节均由教师团队带领学生独立完成,并制作成18K黄金钻石饰品产品实样,由中国黄金集团组织生产,直接投放“中国黄金”在全国各地的1600家首饰加盟店。
我院2010届63名毕业生在第五学期就已接到老凤祥、老庙黄金、东华美钻、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首饰研究所、上海郁金香珠宝有限公司(港资企业)等10家公司的“订单”,订单数超过毕业生实际人数逾50%。有的企业在试用之后还提出追加录用的要求。到老凤祥就业的毕业生已经作为储备干部在旗舰店VIP柜台任职。
我院2011届87名毕业生仍在顶岗实习阶段,有近90%已经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其中,营销岗位28名、制作岗位16名、设计岗位7名、鉴定岗位3名,都是在老凤祥、老庙、亚一金店、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首饰研究所等知名珠宝首饰企业实习,并受到企业的信任与重用。其中,在鉴定岗位上的实习打破了沪上其他高职在这方面的垄断局面,凸显了上海美院首饰专业重视并追加鉴定课时量后的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思
虽然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各界的肯定,但受制于时间、政策和经验等因素,也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1)产、学、研、商的一体化合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从教学运行的角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方面,以及教学、实习、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求与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企业生产元素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合。不仅仅是在满足实训的层面,特别是要在与合作企业的项目开发方面形成优势。但目前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以期最终能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2)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要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运作合理的衔接,不仅要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质量监控,还有加强企业参与校内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力度,对教学与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检查与评估,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及考核系统,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发展和生成的眼光看待珠宝首饰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和培养过程中所应用的知识、实践操作方法和必备的素质,并从中提炼出新的改革依据,以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新的发展。
从目前来看,要真正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一定的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职院校,这为学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正在已有的经验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灵活应变,大胆创新,利用试验区在政策、基金等各方面的优势,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方面积极突破,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丰明高.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16):121.
[2]赵乐飞.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102.
[3]黎卫.高职艺术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8):126.
[4]佟景贵.高职院校珠宝首饰鉴定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1):140.
[5]于学甫.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OL].(2010-03).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JTS201003020.htm.
[6]李娅莉.双重模式珠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4):49.
[7]肖启云.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1):61.
作者简介:
吕洋(1962—),男,医学专业博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俞晓菁(1981—),女,上海市人,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