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修正案司法适用疑难问题研究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法修正案(十一)涉及的条文数量众多、内容广泛,既有罪状的修订,又有法定刑的调整,可以划分为升格、降格、入罪、出罪四种类型.部分条文包含多种修订内容,有同向的修订也有反向的修订.最新修正案生效后,新增罪名是否能溯及既往需要结合个罪的立法背景及目的具体分析.当行为时法与裁判时法之间出现“中间法”时,应有条件地适用“看两头,弃中间”的规则.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中,“从旧”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内容,“从轻”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根本精神.处刑轻重的比较应以法定刑为标准,且应排除条文中量刑情节的考量.处刑轻重的比较包括主刑也包括附加刑,主刑与附加刑发生反向变化,应确定主刑优先原则.修正案通过压缩或增加量刑档次的方式调整法定刑,在与刑法原条文规定进行法定刑比较时不能简单对比.
其他文献
“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大生产要素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中央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但数据要素产权不清晰、权利属性不明确和数据要素交易规则的缺乏制约了我国形成数据要素市场.为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我国应通过对数据要素市场结构的解析,建立公共机构数据开放的公平原则和科学的公共数据开放效果评价机制,构建以公共数据为供给侧的数据市场客体结构法律制度;构建以降低数据处理成本和充分实现个人信息、隐私保护为核心的数据源供给主体结构法律制度;建立实现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供给最大效用和数据潜在价值的全国数
预防性法律制度的提出源起于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在对“枫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制度实践和理论提升.核心要义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与安全利益,事先主动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影响发展的重大安全事件尤其是重大犯罪案件的发生.预防性法律制度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自适应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性法律制度应采取“分级预防模式”,构建和完善前段、中段、末段预
既有关于女性劳动者的研究多基于特定社会角色或职业类别,少有研究关注性别化劳动在平台经济下的微观实践.通过对女性外卖员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女性外卖员在平台规制下的性别展演表现为动态的身份调整,从“示弱劳动”到“优势劳动”的转化,以及基于社交媒体和社群所实现的“逆向连接”.这样的展演与平台经济下基于算法的“无差别”监管、精细化服务、情感规训等数字劳动机制密切相关.虽然受到生产领域下性别规范的羁绊,但女性外卖员能够依据情境化、个体化的送餐实践重新塑造属于自己的平台劳动话语,这样的性别展演凸显了性别与平台劳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出发,立足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论述了教师责任的独特价值、具体内容、素养要求和实现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教师责任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秉持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明确教师要履行的三种责任;坚持知、情、能三位一体,提出了教师责任素养要求;兼顾教师主体自觉与外部支持以推动教师责任的实现.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责任的重要论述,让教师人人明责、个个尽责
1936年居于上海的夏衍和1940年居于延安的颜一烟分别创作了以秋瑾为主角的剧本《秋瑾传》(又名《自由魂》)与《秋瑾》.夏衍和颜一烟对于秋瑾形象的不同艺术加工,折射出女界革命、辛亥革命、20世纪30年代左翼革命与《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后的延安革命之间的观念碰撞.两部剧作通过秋瑾的"女性气质"隐喻着革命者的真诚、急躁、不成熟、博爱、悲悯、情感冲动等多种特征,探讨理想革命者的品质、革命的方式、性别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等问题.在左翼文艺中,革命者的"女性气质"构成了一种重要的隐喻,容纳着丰富的政治议题.分析两部剧
“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也是其在海洋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法制建设的话语创新和战略依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创新性话语表达,需要通过“嵌入”国际海洋法律规则加以固化,实现从共识性话语到制度性安排的转化.处于磋商阶段的BBNJ协定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最重要的国际海洋立法进程,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制度性安排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此,我国需要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完善“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国内法路径,
本文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了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多个维度家务分工和育儿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家务分工的性别不平等,但是对育儿分工的性别不平等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辅导这一维度.分城乡、子女数量和子女年龄的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水平对育儿分工的影响在农村、多孩家庭和子女年龄较大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因而未来必须加强对受教育程度较高女性的育儿状况及其性别分工状况的研究,只有不断降低受教育程度较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