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尤其是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达到约150万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好,而且学的轻松;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多数成绩上不去,学的还挺苦。因此,笔者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阅读能力
一、阅读能力定义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二是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三是感受能力。在教學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四是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意识的对一些优美词句用彩色笔做出记号,然后加强诵读记忆。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是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二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学生是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表现展示,他们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形成习惯。比如每周可以举办一次故事会,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新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等,会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三是创造读书环境诱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没有能找到要读的书刊,有再大的兴趣也是徒然。因此,可以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三、阅读计划与方法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需要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读书方法上的引导点拨。
可以试着拟定如下的计划:一是以小学六年整体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从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训练要求出发制定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和各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便于实施和检测。二是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巩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抄读法。每读一篇文章,遇到要点或精彩处,不惜时间和笔墨抄录片段,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二是精读法。选择精选的文章,运用以下“六字”读书法读熟读透:“读”内容,知其概要;“查”不懂的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划”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好词佳句;“想”读后所得所感;“记”精彩片断、优美范文。三是浏览法。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四是跳读法。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四、阅读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后,让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五、将阅读转化为应用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要有目的的指导他们去运用,去实践。让他们通过已获得的阅读信息去写作,写日记、写作文是最好的方法。日记就是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有什么想说的,用文章表述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巧妙的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个作业,一篇优秀的日记只要真挚就行,哪怕只有一行字,哪怕他真的是抄的一段话,只要用心就行。还有就是写作文的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是看图写话的形式,这就是最简单的作文题目了,教师一定要注重起来,多让学生看图,多进行这些内容的训练,不要只局限于单一的语文课本,还可以掺杂其他科目的课本,对语文课而言,这就是最好的课外读本,只看它的图,展开联想,自由发挥,一周一篇,只要不间断,就可以与语文阅读的提高,相得益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得进行大量的作文训练了,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成文的价值观,面对一个人能够描述,面对一件事,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作文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关键词】提高 小学生 阅读能力
一、阅读能力定义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认读能力。认读不是孤立的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认读时,必须要逐字逐句的读,朗读要读准字音,默读要看清楚每个字每个词。二是理解能力。它是阅读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的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的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三是感受能力。在教學中,要培养学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四是记诵能力。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意识的对一些优美词句用彩色笔做出记号,然后加强诵读记忆。
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是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二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平台。学生是好表现才能的,当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或知识时,如能及时让他们交流表现展示,他们就会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从而持之以恒地进行阅读,形成习惯。比如每周可以举办一次故事会,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新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等,会大大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三是创造读书环境诱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果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没有能找到要读的书刊,有再大的兴趣也是徒然。因此,可以在班中开辟图书角,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三、阅读计划与方法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尚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需要教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读书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读书方法上的引导点拨。
可以试着拟定如下的计划:一是以小学六年整体规划,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从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训练要求出发制定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和各学期的教学计划统一起来,便于实施和检测。二是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要利用课堂,把“教材”变为“学材”,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巩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般来说,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抄读法。每读一篇文章,遇到要点或精彩处,不惜时间和笔墨抄录片段,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二是精读法。选择精选的文章,运用以下“六字”读书法读熟读透:“读”内容,知其概要;“查”不懂的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划”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好词佳句;“想”读后所得所感;“记”精彩片断、优美范文。三是浏览法。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四是跳读法。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四、阅读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再见了,亲人》后,让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五、将阅读转化为应用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要有目的的指导他们去运用,去实践。让他们通过已获得的阅读信息去写作,写日记、写作文是最好的方法。日记就是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感想,有什么想说的,用文章表述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巧妙的督促学生去完成这个作业,一篇优秀的日记只要真挚就行,哪怕只有一行字,哪怕他真的是抄的一段话,只要用心就行。还有就是写作文的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的是看图写话的形式,这就是最简单的作文题目了,教师一定要注重起来,多让学生看图,多进行这些内容的训练,不要只局限于单一的语文课本,还可以掺杂其他科目的课本,对语文课而言,这就是最好的课外读本,只看它的图,展开联想,自由发挥,一周一篇,只要不间断,就可以与语文阅读的提高,相得益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得进行大量的作文训练了,这个时候,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成文的价值观,面对一个人能够描述,面对一件事,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作文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学生的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我们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