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材料;阅读;修改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40-01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越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抓住契机。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趣的见闻,新近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教师适时而命题、学生自会灵感突现,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教师经常训练学生抓住这些机会练笔,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就达到了作文最理想的境界,即能够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
2.营造情境。只有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的文章。
二、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得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更会充溢着鲜活的灵性。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结合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介入生活、体会生活。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就可以把作文教学设计成一种动态的生活过程。如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训练教学时,笔者设计了《我也来当一回家》的主题作文,先让学生拟定“当家”的计划,然后让学生写好“当家”日记,最后写一篇有关“当家”的文章。这种模拟生活的作文教学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效果良好。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就是让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从阅读中获取文字资料
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方式,阅读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对生活的感情体验,也获得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材料。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有两条途径。
1.作文与课内阅读结合。利用阅读教材进行写作,以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为指导,在阅读中有意识、有计划地与作文沟通,可将模仿性的读写与创造性的读写结合起来。模仿其实就是仿写,仿写可以模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模仿内容主要模仿文章的立意、选材;模仿形式主要指作文时的遗词造句、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创造性的读写是指通过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其主要形式有读写、扩写、改写、读后感等。
2.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课内阅读是精读,课外阅读是泛读。从写作的角度看,精读侧重写作手法的揣摩,泛读侧重内容的浏览,前者受课堂教学的制约,面向班级整体,不可能兼顾所有个体的需求;而课外阅读则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课外阅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与阅读报刊结合。在现代生活中,报刊是主要的传播媒体,由于报刊能对现实生活迅速做出反映,因而,阅读报刊对学生来说是引导其作文走进生活的一条捷径。
与阅读名著结合。作文与阅读名著结合很重要。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阅读反映人文思想、科学思想的书籍,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大有益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就会独立思考,作文就会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见解,不人云亦云。
与实践调查结合。读书调查是指学生要结合书报的内容进行调查,去采集、挖掘资料,把社会生活环境变为自己的实践基地,从而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四、重视作文修改
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提高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作文经常有内容空泛、过大、不具体,立意浅显等问题。比如,就选材立意这个问题,无论是师评、自评、互评,都应遵循两条规律。首先,在选材时,应该“大题小做”,大的题目,从小处着手。任何题目即便再具体,但构思选材时,它仍很空大,必须对题目再处理一次,再缩小一次,作到具体落实,才能选出好的生活材料。其次,在确定作文中心时,还应遵循“小题大做”,即对生活中的具体、细微的现象,可以赋予它们时代的色彩和社会的精神,以小见大,使文章富有时代性和思想性。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8(B)-0040-01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越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写作教学的前提条件。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抓住契机。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趣的见闻,新近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讨论,教师适时而命题、学生自会灵感突现,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教师经常训练学生抓住这些机会练笔,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就达到了作文最理想的境界,即能够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做出及时的反应。
2.营造情境。只有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写出有真情的文章。
二、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获得素材,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充沛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更会充溢着鲜活的灵性。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结合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介入生活、体会生活。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就可以把作文教学设计成一种动态的生活过程。如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训练教学时,笔者设计了《我也来当一回家》的主题作文,先让学生拟定“当家”的计划,然后让学生写好“当家”日记,最后写一篇有关“当家”的文章。这种模拟生活的作文教学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效果良好。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就是让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从阅读中获取文字资料
阅读是写作的借鉴方式,阅读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对生活的感情体验,也获得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材料。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有两条途径。
1.作文与课内阅读结合。利用阅读教材进行写作,以作文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为指导,在阅读中有意识、有计划地与作文沟通,可将模仿性的读写与创造性的读写结合起来。模仿其实就是仿写,仿写可以模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模仿内容主要模仿文章的立意、选材;模仿形式主要指作文时的遗词造句、谋篇布局、修辞手法等。创造性的读写是指通过阅读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其主要形式有读写、扩写、改写、读后感等。
2.作文与课外阅读结合。课内阅读是精读,课外阅读是泛读。从写作的角度看,精读侧重写作手法的揣摩,泛读侧重内容的浏览,前者受课堂教学的制约,面向班级整体,不可能兼顾所有个体的需求;而课外阅读则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课外阅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与阅读报刊结合。在现代生活中,报刊是主要的传播媒体,由于报刊能对现实生活迅速做出反映,因而,阅读报刊对学生来说是引导其作文走进生活的一条捷径。
与阅读名著结合。作文与阅读名著结合很重要。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阅读反映人文思想、科学思想的书籍,对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大有益处。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了,他们就会独立思考,作文就会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见解,不人云亦云。
与实践调查结合。读书调查是指学生要结合书报的内容进行调查,去采集、挖掘资料,把社会生活环境变为自己的实践基地,从而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四、重视作文修改
在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提高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的作文经常有内容空泛、过大、不具体,立意浅显等问题。比如,就选材立意这个问题,无论是师评、自评、互评,都应遵循两条规律。首先,在选材时,应该“大题小做”,大的题目,从小处着手。任何题目即便再具体,但构思选材时,它仍很空大,必须对题目再处理一次,再缩小一次,作到具体落实,才能选出好的生活材料。其次,在确定作文中心时,还应遵循“小题大做”,即对生活中的具体、细微的现象,可以赋予它们时代的色彩和社会的精神,以小见大,使文章富有时代性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