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引导,属于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小学时候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这个时期对其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们塑造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联系起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来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效率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体系形成以及核心思想价值理念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中心也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转移到了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上面,这给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其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确立,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柔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班主任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大多数的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采用刚性管理模式,处于强势的支配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其次,班级的教育管理结构不合理,班主任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试成绩的提升上面,忽视了对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管理过于偏颇,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班主任过早地确立班级干部的岗位和职务,使得班级内的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
2、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理念的确立,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促进德育教育渗透和学生良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构建,从而创建良好的班级风尚,为学生的成长创建出良好的环境以及氛围,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1]。可以说小学班主任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態度的确立以及核心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策略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班主任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分阶段,深入持久地研究和分析学生,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我们的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思想品德逐渐形成的时期,易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2]。就如人们常说的“5+2=0”,为此,我们班主任要做到持之以恒,充分利用身边有利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学习和效仿,因此班主任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礼”和“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3]。例如:为学生示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以及对话的艺术,同时为学生灌输“和”、“孝”、“仁”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3、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实践”二字,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并且实践活动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资料,学生实际地投入到各种工作中来,亲身地体会到其中的意义[4]。于是班主任可以基于一些纪念日,开展具有引导意义的实践活动。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把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开展理论的教学,学生接受到的内容比较有限,也会愈发的被动。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在“学雷锋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比如带领学生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力的劳动,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城市环卫工人的光荣,也感受得到城市的清洁离不开他们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学生从中学习到要爱护环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课更有意义。再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庆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各种抗战纪念馆、慰问抗战老兵,直观地接触到那段艰苦的抗战史,了解到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进而进一步珍惜和热爱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且乐于奉献的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受到直接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学生。
4、保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德育教育不是短时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同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单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家长与班主任的目标保持一致,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班主任要定期的组织家长会,或定期的进行家访,从而使班主任和家长都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潜心研究以及不断总结,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突出的德育工作成果。只有教师不懈努力用心经营,无私奉献,不断创新,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03):71-72.
[2]周明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5):134-136..
[3]高瑞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策[J].中华少年,2015(06):195-196.
[4]刘敏.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6(19):274-27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体系形成以及核心思想价值理念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中心也由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转移到了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上面,这给小学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其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确立,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柔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1、班主任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大多数的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采用刚性管理模式,处于强势的支配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其次,班级的教育管理结构不合理,班主任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考试成绩的提升上面,忽视了对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管理过于偏颇,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班主任过早地确立班级干部的岗位和职务,使得班级内的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
2、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教育理念下,小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情感价值理念的确立,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促进德育教育渗透和学生良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的构建,从而创建良好的班级风尚,为学生的成长创建出良好的环境以及氛围,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1]。可以说小学班主任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態度的确立以及核心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策略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班主任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分阶段,深入持久地研究和分析学生,因为学生的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我们的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思想品德逐渐形成的时期,易受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往往会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变化[2]。就如人们常说的“5+2=0”,为此,我们班主任要做到持之以恒,充分利用身边有利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发挥出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其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学习和效仿,因此班主任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自身的言行举止符合“礼”和“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核心思想道德素质[3]。例如:为学生示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以及对话的艺术,同时为学生灌输“和”、“孝”、“仁”等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3、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实践”二字,有效的德育工作也是如此。并且实践活动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资料,学生实际地投入到各种工作中来,亲身地体会到其中的意义[4]。于是班主任可以基于一些纪念日,开展具有引导意义的实践活动。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把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开展理论的教学,学生接受到的内容比较有限,也会愈发的被动。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在“学雷锋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比如带领学生走向街头,深入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力的劳动,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城市环卫工人的光荣,也感受得到城市的清洁离不开他们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学生从中学习到要爱护环境,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课更有意义。再比如,教师可以在国庆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各种抗战纪念馆、慰问抗战老兵,直观地接触到那段艰苦的抗战史,了解到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进而进一步珍惜和热爱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且乐于奉献的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从中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受到直接的启发,从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学生。
4、保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德育教育不是短时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同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单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家长与班主任的目标保持一致,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班主任要定期的组织家长会,或定期的进行家访,从而使班主任和家长都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潜心研究以及不断总结,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突出的德育工作成果。只有教师不懈努力用心经营,无私奉献,不断创新,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双.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03):71-72.
[2]周明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6(05):134-136..
[3]高瑞芹.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对策[J].中华少年,2015(06):195-196.
[4]刘敏.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华少年,2016(19):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