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承方式以家学为主,家学是传统绘画师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古代,写意花鸟画自南宋时期出现,在潘天寿之后未见有大的突破性的进展,所以本文列举的是宋元至民国时期的画家,当然并不是史上所有的画家都存在家学现象,因此本文也只是列举了有家学继承现象的画家代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家学;传承
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南宋时期开始就出现了写意花鸟画,“家学传承”是写意花鸟画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代表性。受儒家思想影响,自古中华传统技艺往往不外传他人,所以相对于一般继承而言,家学继承显得有着特殊的意义,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握不同画家之间的风格差异及师承关系,了解这些画家在家学中是如何继承的,又如何发展长辈的技法,从而取法乎上,于继承中发展。
一、家学的由来
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承方式以家学为主,家学是传统绘画师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古代,写意花鸟画自南宋时期出现,在潘天寿之后未见有大的突破性的进展。
(一)家学的含义
“家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学问”,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家传之学”。按照这一说法,“家学继承”应为家庭或家 族事业的继承。所以,传统意义下的“家学”是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间的文化传承。不过,如果拆分开来看,以个人为单位是为小“家”,以社会、国家为单位是为大“家”,前者可以理解为一个家族之间传统技艺的延续,而“大家”的学问传承,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这样一来“家学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间并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前者的家学概念从属于后者。那么,写意花鸟画家学的研究实际上是写意花鸟画传承中的个例,是整个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传承中的一支。
(二)家学的形成
1、家学的形成背景
由于我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家族成员之间更加注重伦理观念的教育和培养。中国的伦理就是将家庭、家族关系中产生的伦理道德作为基础,向家族外扩展,所以家期族对画家本身的影响也很大。此外,我国早的一些知识并非全部来自于学堂,例如天文、历史、书法绘画等领域往往是靠家学传承才得以延续。所以在时代背景影响下,家学成了主要的师学手段,由此导致家学现象盛行。
2、家学的特点
写意花鸟画的家学传承源自宋朝,至今依然存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以及其继承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对于作为传承方式,历代的家学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教育方面
传统中国画是作品背后所体现的学识修养的高低。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时以家庭教育为主,将家庭教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以“立德”“礼”“修身”等内容为主的伦理道德 教育,主要是学习礼仪,规范己当时的文人除为考取功名所学的知识外还重视琴、棋、书、画、诗等内容的培养,其间也经常会有文人雅集现象出现,用以展示自己的学识从而获得他人的敬重。所以古时人们对学养教育非常重视。
(2)亲师教授
“家学”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技艺传承,教授老师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中的長辈。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或家族长辈的接触时间最长,所以在起初学习东西时便会以他们为榜样去尝试。由于存在这种血缘关系,长辈对于后辈的教授也是倾囊相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样的教授方式虽然便利,但也会出现作品的雷同、重复。
二、以宋代花鸟画家学为例
我国的写意花鸟画发祥于宋代,随着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发展,院体画兴起的同时,也有部分文人士大夫借绘画抒发性情,画家看重写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后来称为文人画。文人画以水墨呈现,故以宋代文同、苏轼为代表的四君子题材作品成了文人及文人画的代表。文同与苏轼并无血缘关系,苏轼自称文同之“从表弟”只是一种密切亲密之意。二人虽不常见面却经常以书信互通对书画的感悟,交流学习。文同受儒家思想影响,为官后受释道思想影响,专注于道学研究。苏轼崇拜文同,多面师法,故道学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相关的史料记载,文同与苏轼并没有绘画技法方面的传授与继承,但二人的审美认知相通,最后产生了一脉相承而又不同的绘画风格。除苏轼以外,继承文、苏画风的还有宋代苏轼的儿子苏过、文同外孙张昌嗣等。 但名躁一时者却是宋代李汉举、李昭等。
杨无咎为南北宋之交时期的画家,以画梅著称,汤正仲为杨无咎的外甥,梅花的画法受舅舅的风格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据史料记载南宋画家赵孟坚,字子固,花鸟画受杨无咎影响,赵孟坚之弟赵孟淳也擅长画墨竹,受赵孟坚影响,二人画风相似,可惜未有作品传世。
中国画发展至今家学现象屡见不鲜,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家学无疑给很多画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学习条件,甚至在现在的社会中,绘画领域也还有家学现象的存在。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家学的由来,分析家学形成背景以及家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受家学影响的画家在学习条件方面存在优势,但因自家长辈绘画风格及技法的影响,难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由此得出家学影响对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利弊关系,那么当下高校的学生在学校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通过总结家学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现在学生一些建议,以便从中找到以后需要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从而避免相同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第 3 版),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8.6.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册(第 3 版),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8.6.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上册(第 1 版),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5.
[4]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下册(第 1 版),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5.。
关键词:中国画;家学;传承
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南宋时期开始就出现了写意花鸟画,“家学传承”是写意花鸟画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代表性。受儒家思想影响,自古中华传统技艺往往不外传他人,所以相对于一般继承而言,家学继承显得有着特殊的意义,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握不同画家之间的风格差异及师承关系,了解这些画家在家学中是如何继承的,又如何发展长辈的技法,从而取法乎上,于继承中发展。
一、家学的由来
我国早期的文化传承方式以家学为主,家学是传统绘画师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古代,写意花鸟画自南宋时期出现,在潘天寿之后未见有大的突破性的进展。
(一)家学的含义
“家学”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学问”,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家传之学”。按照这一说法,“家学继承”应为家庭或家 族事业的继承。所以,传统意义下的“家学”是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间的文化传承。不过,如果拆分开来看,以个人为单位是为小“家”,以社会、国家为单位是为大“家”,前者可以理解为一个家族之间传统技艺的延续,而“大家”的学问传承,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这样一来“家学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其间并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前者的家学概念从属于后者。那么,写意花鸟画家学的研究实际上是写意花鸟画传承中的个例,是整个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传承中的一支。
(二)家学的形成
1、家学的形成背景
由于我国受儒家思想影响,家族成员之间更加注重伦理观念的教育和培养。中国的伦理就是将家庭、家族关系中产生的伦理道德作为基础,向家族外扩展,所以家期族对画家本身的影响也很大。此外,我国早的一些知识并非全部来自于学堂,例如天文、历史、书法绘画等领域往往是靠家学传承才得以延续。所以在时代背景影响下,家学成了主要的师学手段,由此导致家学现象盛行。
2、家学的特点
写意花鸟画的家学传承源自宋朝,至今依然存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以及其继承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对于作为传承方式,历代的家学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教育方面
传统中国画是作品背后所体现的学识修养的高低。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时以家庭教育为主,将家庭教育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以“立德”“礼”“修身”等内容为主的伦理道德 教育,主要是学习礼仪,规范己当时的文人除为考取功名所学的知识外还重视琴、棋、书、画、诗等内容的培养,其间也经常会有文人雅集现象出现,用以展示自己的学识从而获得他人的敬重。所以古时人们对学养教育非常重视。
(2)亲师教授
“家学”是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技艺传承,教授老师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中的長辈。在家庭中,子女与父母或家族长辈的接触时间最长,所以在起初学习东西时便会以他们为榜样去尝试。由于存在这种血缘关系,长辈对于后辈的教授也是倾囊相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样的教授方式虽然便利,但也会出现作品的雷同、重复。
二、以宋代花鸟画家学为例
我国的写意花鸟画发祥于宋代,随着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发展,院体画兴起的同时,也有部分文人士大夫借绘画抒发性情,画家看重写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后来称为文人画。文人画以水墨呈现,故以宋代文同、苏轼为代表的四君子题材作品成了文人及文人画的代表。文同与苏轼并无血缘关系,苏轼自称文同之“从表弟”只是一种密切亲密之意。二人虽不常见面却经常以书信互通对书画的感悟,交流学习。文同受儒家思想影响,为官后受释道思想影响,专注于道学研究。苏轼崇拜文同,多面师法,故道学思想对苏轼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从相关的史料记载,文同与苏轼并没有绘画技法方面的传授与继承,但二人的审美认知相通,最后产生了一脉相承而又不同的绘画风格。除苏轼以外,继承文、苏画风的还有宋代苏轼的儿子苏过、文同外孙张昌嗣等。 但名躁一时者却是宋代李汉举、李昭等。
杨无咎为南北宋之交时期的画家,以画梅著称,汤正仲为杨无咎的外甥,梅花的画法受舅舅的风格影响,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据史料记载南宋画家赵孟坚,字子固,花鸟画受杨无咎影响,赵孟坚之弟赵孟淳也擅长画墨竹,受赵孟坚影响,二人画风相似,可惜未有作品传世。
中国画发展至今家学现象屡见不鲜,在学习过程中这种家学无疑给很多画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学习条件,甚至在现在的社会中,绘画领域也还有家学现象的存在。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家学的由来,分析家学形成背景以及家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受家学影响的画家在学习条件方面存在优势,但因自家长辈绘画风格及技法的影响,难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由此得出家学影响对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利弊关系,那么当下高校的学生在学校或多或少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通过总结家学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现在学生一些建议,以便从中找到以后需要学习与借鉴的地方,从而避免相同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第 3 版),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8.6.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下册(第 3 版),北京:新知三联书店,2018.6.
[3]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上册(第 1 版),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5.
[4]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下册(第 1 版),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