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各种社会思潮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理论课 影响 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纷纷凸现出来,伴随着这些变化产生了各种社会思潮。大学校园更是各种社会思潮活跃的场所,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代社会思潮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从根本上看是社会存在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借机寻找其生长的土壤,特别是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着重要影响。下面列举几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
1.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以自由理论为依据,主张全面实现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否定凯恩斯主义,力主取消国家干预,否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狂热鼓吹超级大国主导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推崇资本主义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强调非控制化,信奉市场万能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私有制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主张全球一体化,但前提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之下的自由经济秩序,极力反对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新自由主义将更高的价值赋予个人而非集体,认为个人是比人类社会及其制度更为“真实”的存在,把个人与社会孤立起来,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些思想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容易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催生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2.消费主义思潮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消费至上、享受至上的社会思潮。崇尚消费主义的人们,他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地追求对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以极端追求个人享乐为目的,过分追求自己的享受性消费,而忽视我们民族一贯坚持的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种思潮也是当前社会上攀比浮躁之风盛行的来源之一。消费主义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和在消费中追求新、奇、美的心理。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不顾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自己家庭收入状况的超前消费的倾向,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超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自己家庭收入增长的速度,造成了大学生人格上的扭曲及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一种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重等价交换轻无私奉献的思想,把奢侈和享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美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虚无历史,它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全面抹杀我们先辈的革命成果,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是一种违反历史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社会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使大学生无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导致价值虚无主义。
4.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由来已久,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就长期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与暴力革命手段的对立。它是一种企图通过议会制道路来实施改良的资本主义思潮,虽然它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从其本质来讲,其不过是在鼓吹资本主义的一套所谓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它提出所谓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共产党进行改制,放弃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未来健康发展,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完全不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社会实际状况。民主社会主义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将革命看做是改变社会,实现社会民主的手段。但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民主社会主义逐步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思想多元化,对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造成了不利影响。
5.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或观念形态,它既是后工业社会或晚期社会主义文明困境的反映,又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产物。[2]它主要有以下特征:反对权威主义,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倡导多元主义;反对整体中心,倡导局部与边缘;反对理性逻辑,倡导非理性的潜意识;反对群体意识,倡导个性差异。后现代主义者否定人们有承担责任的义务,认为责任是人们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枷锁,不需要去理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以极端个人主义和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身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在学习上,将父母的期望与学习的责任抛在脑后,把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的享受上;在与他人的交往上,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出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责任,丝毫没有责任意识;在爱情观上,他们认为婚姻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只要自己过好就行。后现代主义思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理性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其精神实质,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辩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生成和发展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2]王东辉.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教育探索,2010(9).
【作者简介】
万舒全(1980-),男,辽宁阜新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理论课 影响 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由于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纷纷凸现出来,伴随着这些变化产生了各种社会思潮。大学校园更是各种社会思潮活跃的场所,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代社会思潮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思潮的内涵
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1]社会思潮总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并带有该时代的印记,对该时代人们的精神层面、生活层面起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而生成的各异的社会思潮。有国外引进的,也有本土产生的,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人群中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与支持,显现出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与趋同。社会思潮作为一定社会利益集团的一种愿望表达,它总是带有明显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与其利益和要求联系在一起。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从根本上看是社会存在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借机寻找其生长的土壤,特别是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着重要影响。下面列举几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负面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
1.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思潮以自由理论为依据,主张全面实现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否定凯恩斯主义,力主取消国家干预,否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狂热鼓吹超级大国主导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推崇资本主义全球化。新自由主义强调非控制化,信奉市场万能论,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私有制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主张全球一体化,但前提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之下的自由经济秩序,极力反对构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新自由主义将更高的价值赋予个人而非集体,认为个人是比人类社会及其制度更为“真实”的存在,把个人与社会孤立起来,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些思想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容易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催生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2.消费主义思潮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消费至上、享受至上的社会思潮。崇尚消费主义的人们,他们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地追求对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以极端追求个人享乐为目的,过分追求自己的享受性消费,而忽视我们民族一贯坚持的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种思潮也是当前社会上攀比浮躁之风盛行的来源之一。消费主义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和在消费中追求新、奇、美的心理。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不顾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自己家庭收入状况的超前消费的倾向,消费欲望的膨胀速度超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自己家庭收入增长的速度,造成了大学生人格上的扭曲及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一种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重金钱实惠轻理想信念、重等价交换轻无私奉献的思想,把奢侈和享乐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美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虚无历史,它否认历史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通过对我国一些阶段性错误发展的分析,全面抹杀我们先辈的革命成果,抹杀我们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是一种违反历史事实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社会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会使大学生无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导致价值虚无主义。
4.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由来已久,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就长期存在着民主社会主义与暴力革命手段的对立。它是一种企图通过议会制道路来实施改良的资本主义思潮,虽然它也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从其本质来讲,其不过是在鼓吹资本主义的一套所谓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它提出所谓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共产党进行改制,放弃已经建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未来健康发展,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完全不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的社会实际状况。民主社会主义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将革命看做是改变社会,实现社会民主的手段。但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中,民主社会主义逐步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思想多元化,对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造成了不利影响。
5.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或观念形态,它既是后工业社会或晚期社会主义文明困境的反映,又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产物。[2]它主要有以下特征:反对权威主义,倡导无政府主义;反对本质主义,倡导多元主义;反对整体中心,倡导局部与边缘;反对理性逻辑,倡导非理性的潜意识;反对群体意识,倡导个性差异。后现代主义者否定人们有承担责任的义务,认为责任是人们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枷锁,不需要去理会。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一些大学生忽视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以极端个人主义和实用利己主义作为自身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态度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在学习上,将父母的期望与学习的责任抛在脑后,把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的享受上;在与他人的交往上,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出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责任,丝毫没有责任意识;在爱情观上,他们认为婚姻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只要自己过好就行。后现代主义思潮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
分析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社会思潮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异性和多样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尊重差异绝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样绝不是放弃主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是即将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理性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掌握其精神实质,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辩证学习当代社会思潮,正确处理好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其真正认识和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生成和发展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2]王东辉.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J].教育探索,2010(9).
【作者简介】
万舒全(1980-),男,辽宁阜新人,辽宁中医药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