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本科生与研究生创业教育在历史沿革、内涵、开展模式、具体内容、研究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政府高校引导、创业教育的内涵以及产学结合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生;创业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1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概念,并对高等院校提出了要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培养目标要求[1]。
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创业教育的重心,而不只是培养能去创业的人。研究生群体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本科生创业教育开展势头良好,而研究生创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由此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方式等并不完全适合研究生群体[2]。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总体还处于少数研究者的理论探讨阶段,缺少实践教育环节。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但从全国整体来看,研究生的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存在空白。因此怎样能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群体进行创业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研究生与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对比
198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届创业大赛,这一举动解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4年后,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选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以推动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跨入了多元化探索的阶段。2010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成立了,随后教育部组织召开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引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这标志了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3]。
因此,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我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同时起步,并驾齐驱。只是大部分高校都将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本科生,而针对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却被忽略掉了。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对比
目前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对于本科生的创业教育的内涵来说,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创业型人才说”,即指以培养创业者为教育的主要方向,提出本科生创业教育应该多培养能够真正创业的人才,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种为“创业素质说”,指的是以企业家精神、创业能力、创新素质等为培养内容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改变未来的工作[4]。
而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学者们提出首先是要对研究生主观精神层面的塑造,通过理论知识的丰富,让研究生对于创业思想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创业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更加重要[5]。
可见,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较本科生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塑造,同时,也更加强调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
(三)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对比
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包括核心层、社会层和国际层三个层面。核心层是基于学校层面的,它包括三大要素:创业教学、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社会层是基于国内社会环境层面的,它包括四大要素:校际交流、企业、政府、社会舆论,它们共同构成了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层面。而国际层是基于国际环境层面的,它包括两大要素: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
目前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设计和大赛,同时设计和组织一些创业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进去。同时要做好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国际合作,如开展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6]。
而研究生创业教育主要有:第一,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相关创业大赛,强化创业意识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强化研究生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思想。第二,建立创业园,进行商业化运作,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资金资助以及技术援助,教会学生如何创业。第三,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在学生中间开展专门的创业教育和训练,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以及联和企业实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7]。
(四)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对比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来看,其创业教育的内容侧重在: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含创业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
而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则主要以创业知识技能类课程为主,也会开设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相关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程为主,少数高校开设了创业必修课。
从创业教育内容方面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大体相似,但就开展的情况而言,仍旧不够全面,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在内容上都过于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而实践类的课程显得比较少。
(五)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对比
国内本科生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普遍不足,有的学校还没有设立创业课程;第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相关的创业教育教材还不够科学系统;第三,学生在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的参与度方面积极性不高;第四,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可依[6]。
在研究生创业教育方面,主要遇到的问题有:第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不太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所以其大的教育环境还没有充分形成;第二,大部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都是走在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后面,一部分高校简单模仿本课程的创业教育,另一部分则实施较严格的管理,但缺乏复合研究生专业和个性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第三,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开始实施奖学金制度,而且竞争激烈,因此研究生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很难将精力转移到创业方面[7]。 三、加强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措施分析
(一)政府和高校应更加重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状况来看,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要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指明方向,提出了主要的目标和具体规划,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同时联合社会企业,推动企业要为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提供平台。高校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方,高校应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培育优良的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工作实效。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人才。
(二)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定位
高校应结合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对研究生创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应更多地注重从广义的角度来探索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应将研究生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毕竟研究生创业的愿望与本科生相比并不强烈,另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及专业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是指培养能够自主创业的人。但实际上,创业教育并非是要让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更多的是让大学生能理解创业的内涵,了解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创业教育应更加要基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应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心里调适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重点放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上。
(三)高校应结合产学研,在培养方案和第二课堂中渗透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可以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中理论知识的教育相对比较容易开展,研究生本身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获取,而创业实践教育则会更有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由于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大,科研任务重,将创业教育内容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应用型科研、产学研的方式来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是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因此高校可以考虑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重新等平台,也可以让研究生直接到企业开展科研论文的研究,让研究生更直接地了解研究领域前沿的应用专业技术。
同时,高校大力结合研究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公益比赛,不断促进研究生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高校要主动引导、因材施教。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创业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教会他们创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放眼海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开展了几十年。即便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校也十分注重培训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其教育内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如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林艳.浅谈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的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1):50-51.
[2]李成虎,高云.关于开展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5):226-227.
[3]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5):28-33.
[4]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76-78.
[5]翟文艳,赵海琳,卢进丽.浅谈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8):336-337.
[6]林建建,等.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1):46-48.
[7]王桂荣,黄君玲.高校对主动型创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J].石油教育,2011,(1):81-85.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生;创业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18-02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概念,并对高等院校提出了要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高等教育基本培养目标要求[1]。
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创业教育的重心,而不只是培养能去创业的人。研究生群体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本科生创业教育开展势头良好,而研究生创业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由此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方式等并不完全适合研究生群体[2]。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总体还处于少数研究者的理论探讨阶段,缺少实践教育环节。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但从全国整体来看,研究生的创业教育的实践开展还存在空白。因此怎样能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群体进行创业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我国研究生与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对比
198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届创业大赛,这一举动解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4年后,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教育部选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以推动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跨入了多元化探索的阶段。2010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成立了,随后教育部组织召开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引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这标志了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3]。
因此,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我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创业教育可以说是同时起步,并驾齐驱。只是大部分高校都将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本科生,而针对研究生的创业教育却被忽略掉了。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对比
目前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
对于本科生的创业教育的内涵来说,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为“创业型人才说”,即指以培养创业者为教育的主要方向,提出本科生创业教育应该多培养能够真正创业的人才,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种为“创业素质说”,指的是以企业家精神、创业能力、创新素质等为培养内容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改变未来的工作[4]。
而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学者们提出首先是要对研究生主观精神层面的塑造,通过理论知识的丰富,让研究生对于创业思想有深入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创业相关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则更加重要[5]。
可见,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较本科生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塑造,同时,也更加强调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
(三)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对比
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包括核心层、社会层和国际层三个层面。核心层是基于学校层面的,它包括三大要素:创业教学、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社会层是基于国内社会环境层面的,它包括四大要素:校际交流、企业、政府、社会舆论,它们共同构成了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层面。而国际层是基于国际环境层面的,它包括两大要素: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
目前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为: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创业设计和大赛,同时设计和组织一些创业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参与进去。同时要做好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另外,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国际合作,如开展国际院校交流和国际校企交流[6]。
而研究生创业教育主要有:第一,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相关创业大赛,强化创业意识的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强化研究生的创业理论和创业思想。第二,建立创业园,进行商业化运作,专门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资金资助以及技术援助,教会学生如何创业。第三,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并以此为依托,在学生中间开展专门的创业教育和训练,并通过各类创业活动以及联和企业实训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7]。
(四)创业教育的具体内容对比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来看,其创业教育的内容侧重在: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含创业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
而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则主要以创业知识技能类课程为主,也会开设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的相关课程,主要以选修课程为主,少数高校开设了创业必修课。
从创业教育内容方面来对比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大体相似,但就开展的情况而言,仍旧不够全面,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在内容上都过于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而实践类的课程显得比较少。
(五)创业教育遇到的问题对比
国内本科生创业教育虽然已经开展了多年,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高校开设创业课程普遍不足,有的学校还没有设立创业课程;第二,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相关的创业教育教材还不够科学系统;第三,学生在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的参与度方面积极性不高;第四,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可依[6]。
在研究生创业教育方面,主要遇到的问题有:第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不太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所以其大的教育环境还没有充分形成;第二,大部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都是走在本科生创业教育的后面,一部分高校简单模仿本课程的创业教育,另一部分则实施较严格的管理,但缺乏复合研究生专业和个性的多样性教育方式;第三,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已经开始实施奖学金制度,而且竞争激烈,因此研究生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很难将精力转移到创业方面[7]。 三、加强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措施分析
(一)政府和高校应更加重视研究生的创业教育
就目前的研究生创业教育状况来看,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要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指明方向,提出了主要的目标和具体规划,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同时联合社会企业,推动企业要为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提供平台。高校是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具体执行方,高校应重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培育优良的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工作实效。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人才。
(二)对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定位
高校应结合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对研究生创业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应更多地注重从广义的角度来探索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应将研究生创业教育定位为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毕竟研究生创业的愿望与本科生相比并不强烈,另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及专业能力。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是指培养能够自主创业的人。但实际上,创业教育并非是要让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更多的是让大学生能理解创业的内涵,了解创业和创新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创业教育应更加要基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研究生创业教育应加强研究生的自我认知的能力、心里调适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重点放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上。
(三)高校应结合产学研,在培养方案和第二课堂中渗透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可以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中理论知识的教育相对比较容易开展,研究生本身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获取,而创业实践教育则会更有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由于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大,科研任务重,将创业教育内容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应用型科研、产学研的方式来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是符合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因此高校可以考虑成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重新等平台,也可以让研究生直接到企业开展科研论文的研究,让研究生更直接地了解研究领域前沿的应用专业技术。
同时,高校大力结合研究生的第二课堂,开展科技创新大赛,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学术竞赛和公益比赛,不断促进研究生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高校要主动引导、因材施教。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创业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教会他们创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放眼海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开展了几十年。即便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校也十分注重培训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其教育内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如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林艳.浅谈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控制的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1):50-51.
[2]李成虎,高云.关于开展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5):226-227.
[3]郭雷振.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5):28-33.
[4]房欲飞.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实施的意义[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76-78.
[5]翟文艳,赵海琳,卢进丽.浅谈我国研究生创业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8):336-337.
[6]林建建,等.高校本科生的创业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1):46-48.
[7]王桂荣,黄君玲.高校对主动型创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研究[J].石油教育,2011,(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