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爱到不能自拔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书籍的世界,不可想象。沏一壶老茶,品一卷好书,便是我最爱的美好时光。
  我出生在鄂尔多斯,一个以“羊煤土气”(指养羊、煤炭、稀土、天然气)著称于世的地方,以前称作伊克昭盟,极度贫穷落后。
  父亲在我七岁时罹患胃癌去世,家里因此欠债8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那时候根本没钱去买书,就连课本、作业本的钱,也是靠母亲卖鸡蛋一分分凑出来的。但我对书的热情,并未因贫穷减退。
  上初中时,有次在一辆拉煤车下捡到一本破书,没头没尾,讲的是农民起义和打鬼子的故事,我如饥似渴读完,若干年后才知道它叫《苦菜花》。
  我还曾经为一本《唐诗三百首》费尽心思,约了两个要好的同学,借来别人的《唐诗三百首》,加班加点分工抄写,抄完了再合刊,终于各自拥有了一本完整的《唐诗三百首》。
  那一刻的激动和喜悦,刻骨铭心。
  或许正因为这样那样的遗憾,让我格外珍惜和享受当下每一分每一秒的阅读时光。
  爱读书,也爱藏书。
  就像中了毒,我爱书到了“不要脸”的地步。每次拜访朋友,看到人家的书架,就走不动了,一旦发现同样的两本书,就会厚着脸皮讨要:能不能给我一本?
  那时候的我,想来应该很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吧,爱书爱到不能自拔。我跟他不同的是,人家会吊着他打个半死,朋友们对我则是十分慷慨,往往“一笑赠之”。
  除了四处讨书,我也四处买书。
  夏天的夜晚,常跟太太一起出去散步,只要看到哪里有书摊,我就情不自禁可劲儿往前凑。
  这时候太太准会拽着我,说啥也不让去,她知道我又想买书了。可这个时候她是拗不过我的。久而久之,用太太的话说,家里那点闲钱,都叫我“败”在书上了。
  连讨带买,书慢慢攒下来也略有小成,我无意中竟然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大藏书家之一,藏书大概有两三万册。
  最惬意的倒不是顶着这个名头,而是每次在家休息时,都可以随心抽出一本,反复品读。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利用手上的藏书,创建了毛泽东图书文献博物馆、内蒙古史料博物馆、世界报刊博物馆等三大馆。
  在这里能见到市面罕见版本的毛泽东图书文献、内蒙古种类最全的地方志、《红旗》杂志创刊号……目前我已经启动了三馆合一工作,扩充空间,补充藏书。
  读书渐渐多了,藏书渐渐多了,写书也渐渐成为冲动。
  经过漫长的编撰,我的第一本书《中外词语故事溯源大辞典》终于面世,后来又修订出了第二版,不少权威媒体做了报道。时至今日,这本辞典已出了六个版本。
  对于出书,我有自己的目标,就是要让读者有收获,不求自嗨,务求实用。不论是已出版的还是将要出版的,尽皆如此。
  读书、藏书、写书,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就这样构成了我人生绕不开的爱书三部曲。我常常好奇,到底是什么魔力,让我嗜书如命?
  古往今来有太多同道中人,从“其书五车”的战国时期政治家惠施,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筆录,计日以还”的元末明初大儒宋濂,再到常年随身携带木头书箱、一生圈阅“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不止的毛泽东,他们对书的热爱,远甚于我。
  或许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那样起眼和像我这样不起眼的爱书之人,在用书籍满足表达和沟通的欲望时,无意间让更多的“牛顿”有机会站上了“巨人的肩膀”,开拓了文明的高度、深度、宽度。
  不过,作为小小个体的我,又何需想太多?
  就这样继续读书、藏书、写书吧。在历史长河中,做一个微不足道的爱书人,已经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关山脚下树木掩映的山坳里,一座白墙青瓦的村落映入眼帘:村道平坦,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村委会二楼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里,政治经济、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等各种图书整整齐齐摆放在书架上……这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秦亭镇麦池村农家书屋给人的第一印象。  秦亭镇党委副书记汪茂才说,村里依托农家书屋,开办了麦池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将农家书屋和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而且拉近了科学文化知识与贫
期刊
第一次听到太史公司马迁这个名字时,还在初中。历史老师说:“他承受腐刑加身,却铸就第一史书,让人可叹可敬。”我却暗自摇头,七尺男儿宁死不屈,怎能受此大辱?  那个时候年少轻狂,心中的英雄都是热血的,或如李广,不愿受辱,引刀自刭;或如金庸、古龙笔下的豪杰,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但到而立之年,再读《太史公记》,再读《报任安书》,才明白,对于中年来说,死亡是一种解脱,而活着才是一种勇气。  01  “闻陵降
期刊
劳动,是人生教育的必修课,热爱劳动更是我们祖先自古以来的光荣传统。畅游于古诗词中,欣赏其中的劳动赞歌,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记述歌咏劳动的名篇,如《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全诗表达出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怨恨,反映了被剥削者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
期刊
名著里的鼠,大都写得不甚猥琐卑微,而是有褒有贬,甚至褒多于贬:或因其聪明黠智,或赞其本领高强。  《西游记》里多处写到鼠。20回写黄风怪,此怪本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因偷吃了如来琉璃盏中的清油,潜逃到黄风山兴妖作怪。与悟空拼斗时,他噀起怪风,悟空“被那怪劈脸喷了一口黄风,把两只火眼金睛,刮得紧紧闭合,莫能睁开”,泪水止不住地流,到处寻眼科医治,可见鼠怪的厉害。末后,他才被吉灵菩萨收伏。  第80回
期刊
从前,有一位汉子,一直在找一条万能的真理,希望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用得上,然而苦寻无果,于是去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听后,送给他三个锦囊。  汉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三个小纸条,依次写着:冷静、转弯、释怀。汉子看着这些纸条,一时摸不着头脑,但还是收好了锦囊,拜别了智者。令汉子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三个词,竟让他受益终生。  每当面临一些令人纠结的难题时,这三个办法,总有一个能帮他顺畅地解决
期刊
我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正如我藏不住爱你的喜悦,藏不住分离时的彷徨。  我就是这样坦然,你舍得伤,就伤。  如果有一天,你要离开我,我不会留你,我知道你有你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你说还爱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一直在等你;  如果有一天,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你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或许人一生可以爱很多次,然而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最灿烂,哭得最透彻,想得最深切
期刊
在人类历史的演化过程中,瘟疫时时与人相随。欧洲历史上更是暴发过多次,14世纪发生的“黑死病”更是让人难忘。由此缘故,西方作家写瘟疫的,当然不止加缪的《鼠疫》一本。比如“黑死病”猖獗的时代,便有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名著。此书的写作背景,至少按照作者交代,正是“黑死病”发生的那个世纪。薄伽丘讲的是七女三男为了避疫,躲进了一座山庄。为了消磨时光,各人讲故事度过了十天,于
期刊
《月落荒寺》以一段充满遗憾的男女情事为主线,以典雅的学院派笔触,细密勾勒出都市知识分子与时代同构又游离于外的种种众生相。同时又不断以华美的古典诗词穿插其中,营造出迷离惝恍、亦中亦西的间离效果,其情思蕴藉之处,精妙至于不可言說,是近年来长篇小说中难得的艺术佳构,也是作家躬身向内重新书写这个浮躁时代的再出发。  看完这部作品,我找来德彪西的《月落荒寺》,滴滴点点的钢琴声送来,没有欢快,没有暖意,让我首
期刊
1913年和1917年,李达怀抱实业救国理想,两次东渡日本学习理工科。1918年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后,留日中国学生群情激愤,李达率留日学生救国团到北平请愿不遂。这次挫折让李达毅然放弃理工科学习,全力研读马克思主义。  1923年暑期,李达到上海与陈独秀商议国共合作问题。听到李达在国共合作方式上的意见与自己不一致,陈独秀暴跳如雷。受到这样的刺激后,李达愤
期刊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活得最美的女人,冠军一定非苏小小莫属。比她长得美的、出身好的,有才华、有名气的女人多的是;可是,却没有人比她更自我、更潇洒。  余秋雨在写西湖时就说过:苏小小要比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潇洒浪漫得多,和她相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名妓,都把自己搞得太逼仄太窘迫了,或为了个负心汉,或为了个朝廷,颠簸得过于认真,活得太过沉重。而苏小小的洒脱超逸,使她成为1500多年来,“中国文人心头一幅秘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