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媒体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更为传统媒体带来了极为巨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媒体的发展备受制约,即便传统媒体有着专业性、权威性、深度性的优势,却也由于其局限性以及新媒体的势不可挡而受到阻碍。为使传统媒体可以实现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就应不断结合具体情况,依托传统媒体优势探索融合之路,获得长足发展。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要求
新媒体的蓬勃生长不仅对传统新闻业造成了影响,也对新闻报道工作造成了影响。新媒体时代,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相应的新闻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新闻报道模式与编写模式,已不再成为广大受众的阅读首选。受众更偏向于碎片化的阅读,而碎片化阅读也更为适合当前社会的快节奏模式。受众阅读新闻时,往往倾向于浅阅读模式,即从简短信息中获取相关信息以及核心内容,这种浅阅读模式也对文字编辑工作造成了影响。其次,新媒体形式下的浅阅读也使受众对深度报道愈发渴望,然而由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虚假信息时有发生,这也导致受众对更为真实的、更为深入的新闻内容具有渴求心理,这也意味着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对深度报道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最后,新媒体时代中所采用的多种技术手段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所展现出的新型新闻文体形式,也呈现出愈发灵活多样的趋势,且趣味性更强。图文结合的新闻编辑形式正逐步占据市场主流,这种个性化的、趣味性的、图文并茂的文体模式,不仅提升了受众对于新闻模块的关注度,更对新闻报道工作产生了新要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策略分析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作为对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以及重大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因此,传统纸媒在摸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时,也应时刻考虑到时政新闻的优化,将时政新闻与时俱进,使时政新闻更为顺应时代潮流。
优化时政新闻,首先就应对时政新闻的优劣之处都有所认知,时政新闻其优势在于专业性与权威性。在这一“全民记者”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扮演“记者”的角色,但这与传媒领域的“新闻记者”概念与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全民记者”并不具备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新闻事件与新闻报道的编辑写作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只是扮演着“线人”的角色,起着发现事件,搜集信息,传播线索的作用,并没有新闻记者所独有的专业素养以及客观公正,而传统纸媒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其优势就在于发布新闻步骤的严谨与专业性,通过层层的审核与编辑整合使时政新闻呈现到受众眼前,将事件的脉络与会议的主题进行整体呈现,使所报道的会议、事件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深度,使读者可以在阅读时精准抓牢阅读中心。
同时,时政新闻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时政新闻本身对时效性就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由于传统纸媒的局限,导致时政新闻并不能完成新闻同步性的需求。编辑的专业撰写与严谨的操作审核虽然提升了时政新闻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却也使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进而致使时政新闻发布延缓。
此外,由于时政新闻多是对相关主题与政策方针的记述,这也是时政新闻“强政治性”的特点。由于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会议主题本身就具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往往会出现大量专有名词或专业概念以及多种专业性极强的条文或条款,部分编辑记者在进行这部分新闻的报道时,往往直接引用这些专有名词,没有进行解读,使得时政新闻的“解读性”有所不足,进而使读者丧失对时政新闻的阅读兴趣。因此,优化时政新闻,应坚持时政新闻以小见大,即从小处入手,致力于将时政新闻做小、做透,体现新闻性与传媒专业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纸媒的人文关切,积极响应“走、转、改”理念,改变文风,转变作风,使传统纸媒的形象从严肃的说教转化为温和的讲解,关注群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使群众可以积极参与进时政新闻的阅读中去,并积极与他人分享。同时地方纸媒也要将时政新闻向着本土化转变与延伸,贴近群众生活。讲解国家政策时,应仔细阐述国家政策所制定的用意以及具体措施条例等,确保群众对政策与理念有所了解,发挥传统纸媒的引领作用。在对国家重大国家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应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地方新闻与地方热点话题予以报道,充分激发本地群众的阅读与讨论兴趣。
新闻可视化
“互联网+”彰显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因此,如何将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依托优势不断优化,使自身可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了传统纸媒不断探究的问题,而将新闻可视化,既可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浏览需求,也彰显出传统纸媒对“网络强国”这一战略的积极响应,更可以推进传统纸媒产业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自己传播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拓宽读者基础,增强读者粘性。因此,传统纸媒应以信息为依托,来构建多种新媒体平台,使新闻朝着可视化方向发展,实现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数据化传播与信息化传播,深度挖掘数据报道的其传播价值与报道价值,运用新技术丰富新闻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转变报道形式,拓宽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传统纸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给读者留下了政治性、严肃性的印象,而要想使传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可以突出重围,吸纳更多读者,使自己的传媒影响力得到提升,就要增强自己的可读性,通过运用可视化新闻报道手段,提升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将具体新闻信息或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进行编辑,便于读者读取。将静态化的文字与信息进行动态可视化的转变,提升对相关事件与信息深度解读的同时,也可以以动态化的视频或动画等将数据的动态变化加以直观反应与表现,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传统媒体也应认识到将新闻进行可视化,并不是与新媒体的可视化相竞争,而是在依托自己优势的同时,将信息技术得到更为深度的利用,因此在将纸媒进行可视化时,更应注重新闻的可信度与严肃性。不论是深度报道还是灾难性报道,或是民生报道以及经济报道等诸多报道模块中,都要注重可视化的深度与专业性,彰顯出传统纸媒的严肃性与专业性。同时也应在可视化技术上不断进行研究,做到逻辑清晰、突出重点,方便读者阅读,避免“新闻的形式大于新闻内容”这一本未倒置现象的出现。另外,还要注重对可视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做到新闻的图文并茂与视面整洁。
新媒体形势下,传统纸媒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依托自己权威性、深度性、专业性的优势,加快自己融合的脚步,才能使自己立于猛烈传媒浪潮的不败之地。传统纸媒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与教导,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进行媒体融合,并将其作为长远战略任务来对待,时刻保持紧迫感,以敏感的职业嗅觉来把握转型时机与转型突破口。在对转型发展之路进行摸索探究时,传统纸媒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与新闻可视化意识,以新闻内容建设优化作为发展根本,同时提高新闻的可视化程度,优化新闻人才队伍,积极应对新时期、新潮流下所产生的危机与挑战,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中为我国新闻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总而言之,传统媒体想要在新时期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就离不开观念上的转变,只有在经营理念与报道方式上双管齐下,与时俱进,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准出路,为新闻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要求
新媒体的蓬勃生长不仅对传统新闻业造成了影响,也对新闻报道工作造成了影响。新媒体时代,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相应的新闻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新闻报道模式与编写模式,已不再成为广大受众的阅读首选。受众更偏向于碎片化的阅读,而碎片化阅读也更为适合当前社会的快节奏模式。受众阅读新闻时,往往倾向于浅阅读模式,即从简短信息中获取相关信息以及核心内容,这种浅阅读模式也对文字编辑工作造成了影响。其次,新媒体形式下的浅阅读也使受众对深度报道愈发渴望,然而由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虚假信息时有发生,这也导致受众对更为真实的、更为深入的新闻内容具有渴求心理,这也意味着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对深度报道的需求量逐步增大。最后,新媒体时代中所采用的多种技术手段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所展现出的新型新闻文体形式,也呈现出愈发灵活多样的趋势,且趣味性更强。图文结合的新闻编辑形式正逐步占据市场主流,这种个性化的、趣味性的、图文并茂的文体模式,不仅提升了受众对于新闻模块的关注度,更对新闻报道工作产生了新要求。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策略分析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作为对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以及重大事实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题材之一。因此,传统纸媒在摸索自己的发展之路时,也应时刻考虑到时政新闻的优化,将时政新闻与时俱进,使时政新闻更为顺应时代潮流。
优化时政新闻,首先就应对时政新闻的优劣之处都有所认知,时政新闻其优势在于专业性与权威性。在这一“全民记者”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扮演“记者”的角色,但这与传媒领域的“新闻记者”概念与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全民记者”并不具备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在新闻事件与新闻报道的编辑写作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只是扮演着“线人”的角色,起着发现事件,搜集信息,传播线索的作用,并没有新闻记者所独有的专业素养以及客观公正,而传统纸媒在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其优势就在于发布新闻步骤的严谨与专业性,通过层层的审核与编辑整合使时政新闻呈现到受众眼前,将事件的脉络与会议的主题进行整体呈现,使所报道的会议、事件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深度,使读者可以在阅读时精准抓牢阅读中心。
同时,时政新闻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时政新闻本身对时效性就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下,由于传统纸媒的局限,导致时政新闻并不能完成新闻同步性的需求。编辑的专业撰写与严谨的操作审核虽然提升了时政新闻的专业性与严谨性,却也使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进而致使时政新闻发布延缓。
此外,由于时政新闻多是对相关主题与政策方针的记述,这也是时政新闻“强政治性”的特点。由于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会议主题本身就具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往往会出现大量专有名词或专业概念以及多种专业性极强的条文或条款,部分编辑记者在进行这部分新闻的报道时,往往直接引用这些专有名词,没有进行解读,使得时政新闻的“解读性”有所不足,进而使读者丧失对时政新闻的阅读兴趣。因此,优化时政新闻,应坚持时政新闻以小见大,即从小处入手,致力于将时政新闻做小、做透,体现新闻性与传媒专业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纸媒的人文关切,积极响应“走、转、改”理念,改变文风,转变作风,使传统纸媒的形象从严肃的说教转化为温和的讲解,关注群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使群众可以积极参与进时政新闻的阅读中去,并积极与他人分享。同时地方纸媒也要将时政新闻向着本土化转变与延伸,贴近群众生活。讲解国家政策时,应仔细阐述国家政策所制定的用意以及具体措施条例等,确保群众对政策与理念有所了解,发挥传统纸媒的引领作用。在对国家重大国家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应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地方新闻与地方热点话题予以报道,充分激发本地群众的阅读与讨论兴趣。
新闻可视化
“互联网+”彰显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因此,如何将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依托优势不断优化,使自身可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成为了传统纸媒不断探究的问题,而将新闻可视化,既可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浏览需求,也彰显出传统纸媒对“网络强国”这一战略的积极响应,更可以推进传统纸媒产业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使自己传播效果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拓宽读者基础,增强读者粘性。因此,传统纸媒应以信息为依托,来构建多种新媒体平台,使新闻朝着可视化方向发展,实现新闻的可视化传播、数据化传播与信息化传播,深度挖掘数据报道的其传播价值与报道价值,运用新技术丰富新闻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转变报道形式,拓宽新闻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传统纸媒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给读者留下了政治性、严肃性的印象,而要想使传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可以突出重围,吸纳更多读者,使自己的传媒影响力得到提升,就要增强自己的可读性,通过运用可视化新闻报道手段,提升读者对新闻的关注度,将具体新闻信息或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进行编辑,便于读者读取。将静态化的文字与信息进行动态可视化的转变,提升对相关事件与信息深度解读的同时,也可以以动态化的视频或动画等将数据的动态变化加以直观反应与表现,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传统媒体也应认识到将新闻进行可视化,并不是与新媒体的可视化相竞争,而是在依托自己优势的同时,将信息技术得到更为深度的利用,因此在将纸媒进行可视化时,更应注重新闻的可信度与严肃性。不论是深度报道还是灾难性报道,或是民生报道以及经济报道等诸多报道模块中,都要注重可视化的深度与专业性,彰顯出传统纸媒的严肃性与专业性。同时也应在可视化技术上不断进行研究,做到逻辑清晰、突出重点,方便读者阅读,避免“新闻的形式大于新闻内容”这一本未倒置现象的出现。另外,还要注重对可视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做到新闻的图文并茂与视面整洁。
新媒体形势下,传统纸媒只有不断与时俱进,依托自己权威性、深度性、专业性的优势,加快自己融合的脚步,才能使自己立于猛烈传媒浪潮的不败之地。传统纸媒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与教导,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来进行媒体融合,并将其作为长远战略任务来对待,时刻保持紧迫感,以敏感的职业嗅觉来把握转型时机与转型突破口。在对转型发展之路进行摸索探究时,传统纸媒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与新闻可视化意识,以新闻内容建设优化作为发展根本,同时提高新闻的可视化程度,优化新闻人才队伍,积极应对新时期、新潮流下所产生的危机与挑战,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中为我国新闻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总而言之,传统媒体想要在新时期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就离不开观念上的转变,只有在经营理念与报道方式上双管齐下,与时俱进,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准出路,为新闻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