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主力军作用

来源 :旗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作者(右) 看望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对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对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为工会组织团结引导亿万职工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建功立业、再创辉煌。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凝魂聚力的基础性工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团结的力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进一步完善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长效机制,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以理想信念教育职工。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工会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永远跟党走”和“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生产生活,内化为职工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引导广大职工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搭建建功立业广阔舞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在广泛、深入、持久上下功夫、求实效,积极探索新途径、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推动健全竞赛同劳模评选、职称评定、技术等级认定、工资收入等相融合的体制机制,推动竞赛在促进区域联动、體现产业特色、丰富载体内涵、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拓展科技创新这一动力之源。助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作用。加强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广泛开展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师徒技能传承活动,影响和带动更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争当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加大对劳模、工匠的宣传力度。关心关爱劳模、工匠,推动落实劳模、工匠政策,提高劳模、工匠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激励广大职工以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为榜样,奉献在岗位、奋斗在一线,让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美好生活成为普遍追求。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支撑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围绕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以点带面推进改革不断深化拓展。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首届“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方面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建立技高者多得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成果分享、收入分配等配套机制,健全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工作机制、培训交流机制、分类指导机制、产业工会作用发挥机制、促进企业重视和积极推进改革机制、评价考核机制等,抓好改革试点、开展改革评估,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政策集成,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升产业工人对改革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社会环境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围绕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技能培训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城市困难职工、农民工和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就业人员的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协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改革中职工的转岗安置、再就业培训、劳动关系处置、社保接续等工作,切实帮助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加强协商协调机制建设。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健全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监测和分析研判制度。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协商,加强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组织产业(行业、地方)工会与行业协会或行业企业代表协商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工时标准、奖惩办法等行业规范。
  规范和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突出预防和协商的监督理念,重点围绕用人单位恶意欠薪、违法超时加班、违法裁员、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规范和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协作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监督实效,推动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之基


  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发挥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必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健全困难职工家庭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状况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把工作重点从解困脱困转向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把工作对象从建档立卡的绝对困难职工转向相对困难、意外致困职工,把工作方式从以大规模投入、超常规帮扶、特惠性政策支持为主转向常态化、长效化、日常化帮扶为主,实现巩固拓展解困脱困成果与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有效衔接,对困难职工家庭精准帮扶、分类施策,形成层次清晰、各有侧重、有机衔接的梯度帮扶工作格局。
  打造服务职工系列品牌。健全完善常态化送温暖机制,继续叫响做实送温暖、金秋助学、阳光就业、职工医疗互助、工会法律援助、关爱农民工子女、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工会工作品牌,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
  实施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行动。积极构建以精准帮扶、生活性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服务职工体系,提升职工服务中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综合服务职工功能,加强工会帮扶工作智能化平台建设,推行工会服务职工工作项目清单制度,培育一批以满足职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项目,助力职工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他文献
修身养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及其成员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政治概念。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指通过内心的反省培养一种完善的人格。中国共产党人把“党性”与“修养”相结合提出了党性修养这一概念。
“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在安徽民政厅工作期间,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用在下基层。曾与李宏塔共事过的同志回忆:他从基层调研回来,常常穿着军绿色的球鞋、卷着裤脚,鞋上满是泥土,到了办公室,立即叫相关处室同志就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协商解决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然而,实际工作中,不少党员干部却不能像李宏塔一样,能沉到一线去调研,他们有的光是坐在办公室不起身,走进机关大院不出门;有的偶尔到一线去一下,“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沉不下去,探不来实情,对一线情况若明若暗。
军队保卫工作作为军队政法工作的重要组成,必须积极适应新时代国防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求,把现代科技应用作为保卫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全力建设打造基于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智慧保卫”,努力实现保卫工作跨越式发展。一、“智慧保卫”建设的价值意义“智慧保卫”是军队保卫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它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驱动,通过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方式,整合军队保卫工作信息资源,促进智能技术与保卫工作深度融合,提升保卫部门服务备战打仗、维护部队安全稳定的能力。
虽然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官兵成长进步,但压力负担过重,不仅有损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激发官兵的内在动力。为此,要引导基层官兵敢于直面压力,善于化解压力,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让军旅人生更加精彩。一、自觉增强应对能力。与其将时间花在焦虑上,不如把时间用在全身心地提高自身应对能力上。一是校正认知方向。明白“压力因人而异”,面对同样的压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或消极回避,或积极应对;知晓“压力过犹不及”,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耐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但压力超过一定的度,就会成为一种束缚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部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营级地位作用更加突出,抓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更强,尤其需要基层干部支撑保障其担当新时代使命任务。面对营党委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不真管、不全管、不常管等现象,针对基层干部思想不稳、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等问题,营党委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力在写好“教、管、育、用、帮”五个关键字上下功夫、出实招、求成效。
习主席强调,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深刻指出运用信息手段开展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求“资源互通、好课共享”,给部队利用网络开展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丰富了官兵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减轻了部队备课施教压力。着眼更好发挥网络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旅团级党委机关既要落实好抓教施教职责,也要注重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作用,实施分层、分级、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打造网上线下良性互动的生动格局。
习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重要论述,从源头上揭示了我们党最鲜明的精神特质,把我们对百年党史的认识、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提到新高度,也为新时代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行动指南。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又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是一项具有明确目标指向和内在关联的庞大系统工程。按照“四有”标准树好新时代革命军人样子,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方法,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培养作为系统来综合、整体地进行考察认识,按照系统的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调控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对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进行系统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此避免培养实践中孤立的、线性的和零碎的思维模式及其局限,确保培养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力求取得最佳效果。
2020年4月,习主席在陕西考察时首次强调“国之大者”这一重要概念,今年又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新的征程上必须牢记“国之大者”。当下一些工作“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症结就在于各级思维层次不在一个界面、认知理解不在一个频道,不能做到上下同欲、同频共振。常念“国之大者”,就是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将“国之大者”同本职工作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一招棋”融入“全国一盘棋”,让“国之大者”从心中有数走向行动有数。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队思想,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应对强敌挑衅的复杂局面,紧而又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当前一线部队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坚决响应领袖号令,政治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本真,把根本指向归正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推动战斗力标准在政治工作领域落下来,不断提高对战斗力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