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环保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水土流失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政府部门应加大重视程度,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迅速,兴修水利工程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导致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后续运行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从而遏制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成效。因此,就需要从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方面进行分析,做好协调与平衡工作,做好经验分析和技术的应用,做好管理,最终为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1水土流失特点
1.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1.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
1.3土壤流失严重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 亿吨,2004 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 12.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 1 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1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2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
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人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效益。
3水土保持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进行了领域发展的融合,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利用量和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造产生了破坏。为了避免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措施和政策促进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水土保持方面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而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而言,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周边人民群众等都有着密切的聯系。需要建设单位统一统筹、设计施工单位的协调跟进,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的质量得到保证,也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4.1保护生态环境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已经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环境的建设,使人们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工程的开展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与执行水土保持理念,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化建设。首先,在水利工程开展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分析,结合植被情况进行设计与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工程开展中,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以提高施工质量与水平;最后,在竣工阶段,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避免污染物破坏水体,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2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当下的生态修复的工作中,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壤作为重要的植物载体,成为了重要的生态修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传统的粗放方式,使得土壤的破坏的程度比较高,在施工后进行土壤的回填工作,原本地表的植被已经遭到了破坏,后续也无法进行后期的植被种植的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进行土壤保护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土壤破坏的程度分析和后期修复措施制定,减少施工废渣对于植物的影响。因此,地表土壤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
4.3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并且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并不均匀,这就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水土流失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的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就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得生态修复技术和计划的使用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保证好相应工作的效率。因为水土流失的种类也具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做好因地制宜的策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技术手段融人其实际应用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为了使生态治理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在修复的过程中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种植工作,充分发挥其修复的作用,建立起分明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与人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4.4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开始水利水电项目时,必须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并保护原始生态系统,这才是最有效地生态恢复方式。水利保护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破坏区域,这会导致原始表层植被受损,失去了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肥沃的土壤被裸露的施工场地所取代,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还增加了植被恢复的复杂性。尽管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在土地分配红线内进行,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在红线范围内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开植被良好的区域,对施工用地进行严格监督,从而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进行提高。
4.5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进行更好的生态修复的工作,就需要在实际的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水土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建立起监测网络。并且,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之下进行水利工程的改革工作,在平台的建设方面进行相应的工作能力提升,也保证好生态修复技术的工作效率。监管体系的建立是立体化的,做好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降水量、温度等方面的全方面控制工作。另外,责任制度和激励政策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加强此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杜绝监督不利的现象出现。
5 结束语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加之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成为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因为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而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故此,应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护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2]王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42+44.
[3]陈锦清,单峰.城市地表水体生态规划设计技术梳理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6):50-51.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十分迅速,兴修水利工程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导致很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后续运行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从而遏制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成效。因此,就需要从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方面进行分析,做好协调与平衡工作,做好经验分析和技术的应用,做好管理,最终为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1水土流失特点
1.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1.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
1.3土壤流失严重
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 亿吨,2004 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 12.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 1 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2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1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导致垮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2.2促进水利行业综合效率提高
水利工程是人为建造的重要工程,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高。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投人低、效果差、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使得在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利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技缺陷方面的弥补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可以切实提升整个行业的综合效益。
3水土保持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也进行了领域发展的融合,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利用量和需求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生态环境造产生了破坏。为了避免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措施和政策促进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水土保持方面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而对于水土保持工作而言,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同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周边人民群众等都有着密切的聯系。需要建设单位统一统筹、设计施工单位的协调跟进,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的质量得到保证,也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4.1保护生态环境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已经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环境的建设,使人们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对于水利工程,工程的开展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落实与执行水土保持理念,以此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化建设。首先,在水利工程开展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分析,结合植被情况进行设计与规划,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工程开展中,必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以提高施工质量与水平;最后,在竣工阶段,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避免污染物破坏水体,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4.2做好表层种植土的保护工作
在当下的生态修复的工作中,土壤资源的修复与保护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土壤作为重要的植物载体,成为了重要的生态修复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传统的粗放方式,使得土壤的破坏的程度比较高,在施工后进行土壤的回填工作,原本地表的植被已经遭到了破坏,后续也无法进行后期的植被种植的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进行土壤保护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技术层面进行土壤破坏的程度分析和后期修复措施制定,减少施工废渣对于植物的影响。因此,地表土壤的保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保证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
4.3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我国土地面积大,人口基数大,并且每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并不均匀,这就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显得十分重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水土流失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的水土流失的保护工作就需要结合实际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使得生态修复技术和计划的使用能够变得更加合理与科学,保证好相应工作的效率。因为水土流失的种类也具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做好因地制宜的策略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科学技术手段融人其实际应用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为了使生态治理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在修复的过程中进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种植工作,充分发挥其修复的作用,建立起分明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与人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4.4减少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生态系统
在开始水利水电项目时,必须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并保护原始生态系统,这才是最有效地生态恢复方式。水利保护工程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破坏区域,这会导致原始表层植被受损,失去了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肥沃的土壤被裸露的施工场地所取代,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而且还增加了植被恢复的复杂性。尽管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在土地分配红线内进行,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在红线范围内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开植被良好的区域,对施工用地进行严格监督,从而对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进行提高。
4.5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
为了进行更好的生态修复的工作,就需要在实际的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水土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建立起监测网络。并且,需要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之下进行水利工程的改革工作,在平台的建设方面进行相应的工作能力提升,也保证好生态修复技术的工作效率。监管体系的建立是立体化的,做好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降水量、温度等方面的全方面控制工作。另外,责任制度和激励政策的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加强此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杜绝监督不利的现象出现。
5 结束语
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加之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成为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因为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也非常容易出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而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故此,应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护中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实现保持水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桂云,张国禹,吴笛.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219.
[2]王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42+44.
[3]陈锦清,单峰.城市地表水体生态规划设计技术梳理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