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情感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社会情感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就其理论基础进行探讨,为幼儿阶段社会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13-02
幼儿期是儿童行为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的社会情感教育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语言、艺术、健康以及科学一起构成了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1]。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幼儿园社会情况领域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由此给予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应有的关注十分必要,真正落实社会情感教育的实践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情感教育
(一)社会情感教育的含义
美国的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ASEL)指出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由五组核心能力构成,分别为:
1.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指的是能够准确认识到自身的兴趣、感受、价值观以及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始终充满信心。
2.自我管理。能够通过管住自身的情绪来应对焦虑,避免冲动,勇于面对挫折,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并不断督促自己实现目标。
3.社会意识。具有理解并同情他人的能力,善于发现并欣赏自身与他人存在的共同点和区别,善于发现并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资源。
4.人际关系技能。通过跟他人合作来构建并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善于预防、管理并解决跟他人之间的冲突。
5.负责任地决策。即能够充分遵从道德标准、社会规则、安全性、尊重他人以及不同行为造成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为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发展而尽微薄之力[2]。
(二)社会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制定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其科学的质量关,并且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使用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坚强的意志[3]。上述规定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生进行社会情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和转型中,重视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探讨
(一)埃里克森简介
埃里克森是美国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成员的人格是通过自身跟环境的交互中逐渐产生的。人的一生共需要经历八个阶段,并且这八个阶段是遵循生物学意义形成的,换而言之,即人格发展具有大致相同的生长方案,这种方案不仅可以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阶段性轨迹,还能够将不同阶段存在的危机标识出来。若能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危机,则其个体会产生相对应的美德,相反,若危机不能有效解决,则会感觉到失败[4]。根据埃里克森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分析,其中跟学前儿童相对应的第一个阶段为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为自主对羞愧和怀疑,第三阶段为主动对内疚。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发表的关于人格的发展理论为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理解提供了启示。幼儿园的社会情感领域必须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也即合乎天性,顺其自然。正如《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循本性所为,即是大道,大道的修整,要靠教育。因此,儿童的社会情感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然发展为基础[5]。
三、实施策略
下文将为幼儿园社会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最大亮点为明确指出了要构建课程的三维目标,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但是在实践新课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落实三维目标还表现出不平衡的情况。作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为知识和技能,因而导致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现象。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人的理念发生转变,人的行为才会随之改变[6]。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社会情感教育的空心化现象和边缘化地位,有必要加强幼儿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与领悟。只有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改变了只重知识和技能的倾向,接受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将社会情感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系统
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理应是优良的。环境根据其性质可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对人类影响更大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因此,我们应尽可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到“最要紧的是,孩子的保姆应当是说话准确的人,如果可能,她最好是受过教育的妇女。因为儿童首先听到的是她们的声音,首先模仿的是她们的语言。”[7]因此,作为幼儿社会情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健全发展的优质环境。
综上所述,幼儿期作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以及奠定基础时期。社会情感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情感教育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0~121.
[2]石义堂,李守红.“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6:46~50.
[3]林丽珍,姚计海.国外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模式与借鉴[J].海外借鉴之基础教育参考,2014,(11):72~73.
[4]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1~81.
[5]卢梭.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6]嵇 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7]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
关键词: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理论;基础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1-0013-02
幼儿期是儿童行为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的社会情感教育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逐渐成为了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语言、艺术、健康以及科学一起构成了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1]。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幼儿园社会情况领域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由此给予学前儿童社会情感教育应有的关注十分必要,真正落实社会情感教育的实践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社会情感教育
(一)社会情感教育的含义
美国的学术、社会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ASEL)指出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由五组核心能力构成,分别为:
1.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指的是能够准确认识到自身的兴趣、感受、价值观以及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始终充满信心。
2.自我管理。能够通过管住自身的情绪来应对焦虑,避免冲动,勇于面对挫折,通过设置学习目标并不断督促自己实现目标。
3.社会意识。具有理解并同情他人的能力,善于发现并欣赏自身与他人存在的共同点和区别,善于发现并利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资源。
4.人际关系技能。通过跟他人合作来构建并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善于预防、管理并解决跟他人之间的冲突。
5.负责任地决策。即能够充分遵从道德标准、社会规则、安全性、尊重他人以及不同行为造成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并为学校和所在地区的发展而尽微薄之力[2]。
(二)社会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制定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树立其科学的质量关,并且要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使用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坚强的意志[3]。上述规定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生进行社会情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深刻变革和转型中,重视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探讨
(一)埃里克森简介
埃里克森是美国伟大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家。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成员的人格是通过自身跟环境的交互中逐渐产生的。人的一生共需要经历八个阶段,并且这八个阶段是遵循生物学意义形成的,换而言之,即人格发展具有大致相同的生长方案,这种方案不仅可以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阶段性轨迹,还能够将不同阶段存在的危机标识出来。若能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危机,则其个体会产生相对应的美德,相反,若危机不能有效解决,则会感觉到失败[4]。根据埃里克森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分析,其中跟学前儿童相对应的第一个阶段为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为自主对羞愧和怀疑,第三阶段为主动对内疚。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发表的关于人格的发展理论为教学领域的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理解提供了启示。幼儿园的社会情感领域必须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阶段,也即合乎天性,顺其自然。正如《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循本性所为,即是大道,大道的修整,要靠教育。因此,儿童的社会情感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然发展为基础[5]。
三、实施策略
下文将为幼儿园社会情感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最大亮点为明确指出了要构建课程的三维目标,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但是在实践新课程中,因为各方面的因素,落实三维目标还表现出不平衡的情况。作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为知识和技能,因而导致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现象。思想决定行为,只有人的理念发生转变,人的行为才会随之改变[6]。因此,对于幼儿阶段社会情感教育的空心化现象和边缘化地位,有必要加强幼儿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与领悟。只有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改变了只重知识和技能的倾向,接受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将社会情感的教育落到实处。
(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系统
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理应是优良的。环境根据其性质可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对人类影响更大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儿童得以发展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源泉。因此,我们应尽可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一书中,提到“最要紧的是,孩子的保姆应当是说话准确的人,如果可能,她最好是受过教育的妇女。因为儿童首先听到的是她们的声音,首先模仿的是她们的语言。”[7]因此,作为幼儿社会情感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健全发展的优质环境。
综上所述,幼儿期作为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和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以及奠定基础时期。社会情感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情感教育的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0~121.
[2]石义堂,李守红.“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变革的意义[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6:46~50.
[3]林丽珍,姚计海.国外社会情感学习(SEL)的模式与借鉴[J].海外借鉴之基础教育参考,2014,(11):72~73.
[4]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1~81.
[5]卢梭.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
[6]嵇 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2.
[7]昆体良.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