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向大自然是现代体育的主要走向。幼儿是通过运动和感觉来认识环境的,幼儿处在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如身体、智力、个性等等身心各方面比较稚嫩,个体差异、社会适应性都比较差,容易受到损伤。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培养幼儿运动兴趣和能力,必须深入研究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并付诸实践。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引导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那么如何激发和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呢?现笔者对“幼儿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适宜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投放活动材料,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我班的孩子喜欢有趣的、假扮性强的体育游戏,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往往把自己想象成强有力的角色,把活动材料要么想象成“对手”,积极去“战胜”它,要么想象成“弱小者”,积极去“照顾”它。
大班和中班的孩子开始喜欢新奇刺激、竞赛性的体育活动。他们把活动材料当作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工具,关注活动的结果,往往把伙伴当作竞争对手,想方设法取胜。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放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中班的孩子们练习投掷越来越没劲,却对用沙包互相打着玩兴趣盎然。我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的方向。当一个孩子无意中投中了我,我一下子悟到孩子感兴趣的投掷方式是投中目标,而不是重复投掷动作。于是,及时调整了活动材料的投放数量和使用方式,采用了动作和工具→对象→结果反馈→调整动作的自主活动模式,而非传统的动作→教师反馈的训练模式。即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把活动材料当作工具(沙包),把(大灰狼)当作活动对象,把伙伴当作模仿学习的榜样、竞赛的对手,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主动地观察、模仿、调整投掷的动作,以达到打中大灰狼的目标。大多数孩子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很快掌握了要领。
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了解每个孩子在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这将保证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当发现能力弱的孩子退出游戏的问题时,我不断反思,认识到活动的投放和使用没有考虑孩子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因此不能很好达到让每个幼儿参与并获得成功的目标。于是采用分组的形式,把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分开进行,降低能力差的幼儿的材料投放,使每位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和体验成功。
二、科学地设置体育活动区区域
体育活动区需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较常见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例如,可将活动区划分为跳跃区、攀登区、投掷区、钻爬区等,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增加平衡区、球类区、综合活动区等。如果球类活动较为丰富,还可以更细地划分为足球区、篮球区等。此外,也可以按不同的玩具分区,如大型玩具区、小型玩具区等。
三、自制活动器材,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喜欢体育活动,活动器材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材感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活动器材的同时,发动家长、幼儿修旧利废,变废为宝。例如我们中三班在开展小推车载物的过程中,发动家长和幼儿,利用瓶瓶、罐罐制作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利用大的饮料瓶做挑担的载物、利用饮料铁罐做成小木桩等等。
四、丰富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课堂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等,教师要利用这些形式的优点,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培养幼儿兴趣和能力,全面提高幼儿体质。同时,要丰富活动的内容。如掷沙包,可以踢、抛、掷、传,也可以头顶沙包练习平衡等,如此形式多样,大胆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思维、尝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以玩纸棒为例,幼儿拿着纸棒作方向盘开着汽车来到操场,做圈操后,教师启发幼儿:“纸棒还能怎么玩?看谁玩得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有趣的玩法,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个幼儿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为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我们还提供与“一物”相关的器具,如让幼儿玩球时,我们提供木棍、羽毛球拍、布袋、垫子、平衡木等,并通过语言启发幼儿尝试,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通过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尝试,幼儿得出了八种不同的玩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体育活动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不断地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不断创新,增添新的内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适宜投放和使用材料增强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投放活动材料,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我班的孩子喜欢有趣的、假扮性强的体育游戏,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往往把自己想象成强有力的角色,把活动材料要么想象成“对手”,积极去“战胜”它,要么想象成“弱小者”,积极去“照顾”它。
大班和中班的孩子开始喜欢新奇刺激、竞赛性的体育活动。他们把活动材料当作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工具,关注活动的结果,往往把伙伴当作竞争对手,想方设法取胜。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放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中班的孩子们练习投掷越来越没劲,却对用沙包互相打着玩兴趣盎然。我观察、思考如何调整活动的方向。当一个孩子无意中投中了我,我一下子悟到孩子感兴趣的投掷方式是投中目标,而不是重复投掷动作。于是,及时调整了活动材料的投放数量和使用方式,采用了动作和工具→对象→结果反馈→调整动作的自主活动模式,而非传统的动作→教师反馈的训练模式。即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把活动材料当作工具(沙包),把(大灰狼)当作活动对象,把伙伴当作模仿学习的榜样、竞赛的对手,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主动地观察、模仿、调整投掷的动作,以达到打中大灰狼的目标。大多数孩子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很快掌握了要领。
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活动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激发并维持每个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了解每个孩子在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这将保证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当发现能力弱的孩子退出游戏的问题时,我不断反思,认识到活动的投放和使用没有考虑孩子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因此不能很好达到让每个幼儿参与并获得成功的目标。于是采用分组的形式,把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分开进行,降低能力差的幼儿的材料投放,使每位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和体验成功。
二、科学地设置体育活动区区域
体育活动区需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较常见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例如,可将活动区划分为跳跃区、攀登区、投掷区、钻爬区等,也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增加平衡区、球类区、综合活动区等。如果球类活动较为丰富,还可以更细地划分为足球区、篮球区等。此外,也可以按不同的玩具分区,如大型玩具区、小型玩具区等。
三、自制活动器材,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喜欢体育活动,活动器材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活动器材感兴趣,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活动器材的同时,发动家长、幼儿修旧利废,变废为宝。例如我们中三班在开展小推车载物的过程中,发动家长和幼儿,利用瓶瓶、罐罐制作各种各样的活动器材。利用大的饮料瓶做挑担的载物、利用饮料铁罐做成小木桩等等。
四、丰富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课堂体育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早操活动等,教师要利用这些形式的优点,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培养幼儿兴趣和能力,全面提高幼儿体质。同时,要丰富活动的内容。如掷沙包,可以踢、抛、掷、传,也可以头顶沙包练习平衡等,如此形式多样,大胆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条件,创设情景,引导幼儿思维、尝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以玩纸棒为例,幼儿拿着纸棒作方向盘开着汽车来到操场,做圈操后,教师启发幼儿:“纸棒还能怎么玩?看谁玩得和别人不一样。”孩子们想出了各种有趣的玩法,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每个幼儿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为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我们还提供与“一物”相关的器具,如让幼儿玩球时,我们提供木棍、羽毛球拍、布袋、垫子、平衡木等,并通过语言启发幼儿尝试,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通过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尝试,幼儿得出了八种不同的玩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体育活动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只有不断地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注重幼儿个性差异,因人施教,不断创新,增添新的内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