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融资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律依据缺失、资产处置困难、业务有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的情况下,拓展业务的确不容易。”谈起时下备受关注的“三权”抵押贷款,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贷部副总经理马苏萍有着自己的体验。
  事实上,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如何开辟农村金融“蓝海”。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各种制约因素层出不穷,“三权”抵押贷款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可行性一度大打折扣。
  立足“三农”,使农民“死”的资产资源变为“活”的资金,开展“三权”抵押贷款的初衷毋庸置疑。“尽管困难重重,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宗旨也激励我们,从制度、产品和管理上创新,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马苏萍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云南省农信社)于2010年末制定并下发《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和抵押物,农户凭《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使用证》或《集体土地使用证》办理贷款抵押登记。截至2013年三季度,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46209户,贷款余额446672万元,不良贷款14354万元,仅占农房贷款比例3.21%。
  投石问路
  云南省农信社对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进行了有益尝试,切实解决了农户融资难、融资额度小的问题。
  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炎山村委会三组组长陈文荣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与信用社打交道。近几年来,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融资又缺乏抵押担保物。恰好信用社推出农村房屋抵押贷款,2012年10月,陈文荣用房产作抵押在信用社顺利贷款15万元,把土坯房改建成钢混结构“小洋楼”,现在搬进了新居,贷款也还了5万元。
  据介绍,三组共有110户农户,其中有16户在信用社办理农村房产抵押贷款,金额518万元,没有一笔出现逾期贷款。农户房产作为贷款抵押物办理抵押贷款,解决了很大部分农户的资金需求。“20多年前,我向农信社借第一笔贷款,当时我家只有几间土坯房,村里开了证明,我手印一按就拿到了2000元贷款,当时能贷那么多已经算是胆子大的了。”陈文荣声情并茂地向记者讲述往事。作为普通农户,当时的陈文荣没有任何符合条件的抵押物,赖以生存的几间土坯房也没有房产证。提出贷款申请后,东川区农信社通过对陈文荣资信情况进行调查,与他签订了贷款合同,贷款顺利发放。“我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那么短时间能拿到贷款我也没想到。”陈文荣说。
  信用开道
  发挥人熟、地熟等优势,云南省农信社与600多万农户建立长期信贷关系,“三权”抵押贷款得以顺利开展。
  “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目前拥有2431个网点,很多深入到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且管户信贷员多为当地人,长期从事农户贷款工作,这让我们具备其他金融机构没有的优势来办理农房抵押贷款。” 马苏萍分析道。在了解农民、农户生产生活习性和当地乡风民俗的基础上,农房抵押对于农信社来说更多的只是一种信用约束,长期建立信用合作关系才是执行农房抵押贷款的保障。
  “农房多建在村里,对外市场价值不大,买卖困难,而且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产,一旦形成不良贷款,只能用时间来消化,房管部门认为风险太大一度停止了农房抵押登记办理。”东川区农信社社主任杨凡向记者介绍。评估难,集体土地无法流转、买卖,尽管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东川区农信社通过与当地房管部门沟通协调,使其恢复了农房抵押登记手续办理,抵押贷款业务得以顺利开展。
  2012年10月,开远市出台农村集体用地、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抵(质)押贷款融资的政策措施,打破了农村有房屋无产权的体制束缚。羊街乡老燕子村56户农民以房屋作抵押,在农信社贷款370万元,连片种植优质水稻,农民收入成倍增加,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先进村”。
  呼吁政策
  要进一步拓展业务,关键在于要有“三权”抵押贷款配套法律支持、政策扶持和风险补偿机制。
  “金融资源是按市场规则进行合理配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总是按市场规律流向低风险领域,云南省农信社的农房抵押贷款不良占比为3.21%,高于全省不良贷款1.4个百分点,总体上农房抵押贷款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和风险补偿机制,以此推动‘三权’抵押贷款。”马苏萍分析称。
  要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细化和落实对“三权”抵质押的确权颁证、登记、评估、流转处置等各项工作环节缺一不可。金融机构呼吁,下一步政府有关部门应考虑成立相关的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为金融机构及农户创造便捷的担保实现平台;针对性地出台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保障“三权”抵押贷款的合法有效。
其他文献
世态百象
期刊
9402亿元存款去哪了  据央行2月15日发布的2014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罕见地大幅减少了9402亿元,一时间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点评:多位专家均表示,1月人民币存款的大幅减少与春节消费旺盛有着很大的关系。据了解,每逢春节都是我国居民大量取现的高峰期,主要用来消费,包括公司给予的奖金以及压岁钱等不少都是以现金为主,这一时段存款出现下降是正常的,再过一段时间市场上的现金
期刊
2013年11月26日,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三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昆明隆重召开。省联社领导、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省联社第三届社员146名代表参加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蒋兴明、省财政厅副厅长唐新民,以及人行昆明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云南银监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省联社党委书记蒋兆岗主持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蒋兴明受省政府和段琪副省长委托作了重要讲话;省联社党委副书记、理
期刊
基本概念  个人消费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汽车(含农用机械、农机具)、耐用消费品、住房装修、教育支出、旅游和医疗等个人消费用途的贷款。  贷款对象  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辖区内,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贷款额度  可办理循环贷款额度,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消费价值总额的70%。  贷款期限  期限最长为10年。  还款方式  可采用按月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方式还款或按季(
期刊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备受瞩目的亮点之一,为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权”的抵押融资工作的全面展开做了进一步铺垫。从今年年初中央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改革,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民对承包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以及宅基地用益物权,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这些惠农政策的延续和递进,将让我国农民有更多机会分享改革带来的实惠。  虽然
期刊
编者按:在农村反哺城市30多年后,城乡二元结构的顽疾越来越受诟病,农村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此指明了方向,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土地问题的复杂性,依附于土地的各项经济权益的主张必将是充满希望但又注定曲折的征程。
期刊
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对于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解决农村融资瓶颈,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推行三权抵押融资过程中应对法律支撑、贷款风险以及“地主效应”等问题引起重视。  缺乏立法支撑  中国现行的《担保法》、《土地管理法》及《物权法》均没有为“三权”抵押提供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用
期刊
截至2013年9月末,云南省“三权三证”抵押贷款余额达170多亿元。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高速增长,贷款余额为2.02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增长6.21倍;全省14个州、市开办农村居民房屋抵押贷款,经办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农信社、农行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为47.1亿元,涉及户数47572户,今年1-9月累计发放贷款24.48亿元;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129.71亿元,同比增长26.0
期刊
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权”的抵押融资必然涉及到产权交易的问题。交易必然存在风险,如果产权不够明晰,交易的风险会更大,而且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一旦产权界定存在系统性的问题,产权进入交易市场就会带来巨大的交易成本,或者导致交易不能完成,或者引起交易关系的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失。  目前在中国农村经济中,特别是涉及土地要素的交易,问题往往不在于交易的技术知识,而在于交易对象的产权界定
期刊
只需轻击鼠标,在电子版“乡音地图”上点击你感兴趣的地区,电脑音箱里就会传出极富当地神韵的声音——黄浦江边的汽笛声、哈尔滨“咯吱咯吱”的踏雪声、重庆美女的吉他弹唱、平遥口音版的“小心防火”……这份既实用又浪漫的地图,不仅抚慰了一颗颗思乡之心,还能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用耳朵旅行”!24岁的文艺女生于小萌,制作出了这份创意产品,并从中斩获了200多万元的财富。  “孝心之旅”引发创业狂想  2009年,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