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图书出版的嬗变与突围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与科技有关的关键词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大众对科学技术的求知热潮。科普图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图书市场上呈现“一路飘红”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对我国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进行归纳,并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出版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科普图书的出版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关  键  词】科普图书;出版;现状;突围
  【作者单位】王太星,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20
  谈及图书品类增长,人们最常关注教材教辅与少儿图书市场。但从近几年图书细分品类销售情况来看,科普读物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增长份额。据京东图书数据统计,2019年1月至8月科普图书销售额为2017年同期近2倍,2019年前八个月同比2018年销售增长超过30%。这说明科普图书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了稳定的口碑和增势。从京东科普书籍2019年前八个月的销售数据看,少儿科普/百科读物类占比超80%,占据科普读物销售榜首。而从科普读物营销地域增额上看,二线城市超越一线城市,扛起销售量大旗[1]。总的来看,科普图书近年来的发展状态和趋势,鲜明地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特点。
  其一,内容门类细分化,“软科普”挑起销量大旗。互联网时代,科普图书受众群的阅读方式朝个性化、多样化方向迈进,科普读物分支精细,少儿科普与百科读物成为最受欢迎的科普读物。从这些作者和发行单位的选题来看,无论是国内原创还是国外引进,销量高的图书已经不再局限于“十万个为什么”这种经典科普著作,而是被有趣生动、开眼明智的“软科普”取代,比如《大英儿童漫画百科》《万能工程师麦克》等。这类科普图书将专业科学知识与人文艺术相结合,为读者呈现富有生活趣味和故事情节的知识点,获得了大众读者的青睐。
  其二,自媒体营销大放异彩,IP出版体系逐步完善。随着互联网与出版的融合,线下地推和活动布展等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科普图书全域推广的业务需求,网络营销变得更为主要。其中,最突出的营销方式是自媒体营销,其在投资成本、传播方式、粉丝效应方面占据先天优势,使得科普图书能够迅速“走红”。此外,全媒体时代,一些高水平科普作者形成自己的IP品牌。他們依托网络成名,依靠持续的内容输出获得读者认可,随即被出版社挖掘,将其作品进行线下实体出版。在此基础上,作家个人形象IP与出版单位的渠道优势充分结合,逐步构成以作家经济为运营重点的科普出版模式。
  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科普图书出版的成功实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建于1956年初,现已跻身于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社第一梯队,设有医学编辑部、科普编辑部、科教编辑部等二十多个编辑部、室。建社至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已出版各类图书11000余种,累计印数超5.7亿册。近几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把握社会节奏、紧跟科技步伐,将科技、创新、文学等多重元素融入出版产品,为身处转型困境的科普图书开辟出一条创新突围之路。
  首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视科普图书选题的创新与深度挖掘,坚持“传播科学,提高国力”的出版宗旨,从大众的实际需求和日常生活入手,将高端科技与基础生活相结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探析受众求知心理。出版社着力开发当下受众最关心的医疗养生和科学保健领域,出版了《糖尿病饮食6+1——食物交换份手册》《科学养肾必备:肾脏健康管理手册》等用前沿科学理疗手段培养受众日常养生知识的图书产品,结合国内民众的时代观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用鲜明生动的插图、通俗易懂的文字,紧跟社会热点的选题,为读者提供了科学权威、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知识。
  其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出版风格上将科学精神培育与文化基因传承相统一,在装帧设计上兼具艺术性与文化性,满足了大众对文化艺术类科普的信息诉求和审美需要,寓优秀传统文化于精致图书作品中。比如2019年6月出版的《天工与意境——青田石雕艺术》,从传统工艺、历史意蕴、文化传承等维度全面介绍了青田石雕文化,内容包括青田石储藏矿区、品种分类和真假品类甄别,以及青田石雕的发展历史和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详细自然、深入浅出地展示了青田石和青田石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给藏石爱好者提供了科学有效且富有文化韵味的指南。这类文化艺术类科普读物也成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重点开发题材。
  再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创新出版内容的同时,形成了知名IP品牌,并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出版社不仅开拓夸课网、双新课程平台、三维微视频数字出版科普平台“i探索”等广受中小学群体欢迎的数字教育平台,同时与异业联盟孵化出“移动T台”“医学英汉词典”“认识太阳系”等科普类移动客户端,巧妙利用多样态新媒体平台和手段,竭力打造全方位科普文学阅读体验。此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积极扩充兼具科普知识和编辑技能的人才团队,充分借助现代数字技能,依托高标准内容框架,将科普内容及配套资源进行数字化再现,增强科普读物的可读性、交互性、趣味性,使其在互联网时代依旧保持科普图书出版领域的强势地位。
  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突围路径
  科普读物出版是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力量,是指导科普工作、传递科学知识的文学载体,承担着为大众培育科学价值观、倡导科学精神的双重角色。同时,科普图书出版的内容、形式必须结合时代需求而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在当前倡导科技领航、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下,科普图书出版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要想实现科普图书出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必须勇于突破、勤于实践。基于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深耕力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嬗变与突破。   1.创新选题策划思路,挖掘自身出版特色
  科普图书在策划选题的过程中对出版单位和出版人提出了时代要求:应时创新的写作思维、独特人性的创作视角以及刻苦钻研的匠人精神。对于出版社和编辑人员来讲,必须时刻保持对出版作品的严格把关和对图书市场的敏锐触觉,不断丰富选题库,将自身的出版特色通过科普图书产品生动地展现给广大受众。
  (1)紧跟科技发展进程,贴近受众日常生活。进入新时代,与大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经历着新兴科技的洗礼和革新,新信息、新动态、新面貌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广大受众希望获取与社会动态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前沿科学知识。图书编辑要主动挖掘与读者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常识,并以此为选题方向投入编辑工作。这种方式可以近距离走近读者群,贴合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购买欲。科普出版单位开发选题,不仅要考虑读者的客观需求,还要把准时代命脉,更多地关注医疗养生、生命科学、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比如2019年10月30日出版的《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常用药物与相互作用》,就以当今社会热议的艾滋病这一话题作为关键词进行叙述,主要介绍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常用药物基本信息及这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供临床从医者及药品师日常工作使用,也从侧面对艾滋病患者予以人性关怀。
  (2)创新选题思路,把握时代节奏。作为新时代科普图书生产者,出版社和编辑都要兼具专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对其作品本身发展而言,选题思路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是保证科普读物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而作为出版编辑,要紧跟时代节奏,精准预判读者市场的未来走向及受众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与认知水平[2]。对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力求制作出新颖独特、通俗易懂的科普精品,将深奥难懂的前沿科学原理打造成符合时代气息的通俗读物,并争先开拓高精尖选题,涵盖3D打印、石墨烯、北斗导航等先进领域,既有效适应部分专业人群对学术型科普的获知需求,也满足普通大众对家用类科普的日常所需。
  (3)加强原创选题策划,扩大选题范围。在策划科普图书选题时,应坚持原创,尊重科学理论,丰富选题库,使选题范围能够辐射至科学知识的不同层级和角度。基于此,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不仅要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还要加强对历史资源和文学财富的挖掘;不仅要时刻掌握国内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还要清晰洞察国外科学研究的实时动态。从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获奖图书可以看出,其优秀选题涉及领域广泛,如《脑研究的前沿与展望》《家蚕转基因技术及应用》《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道地药材品质保障技术研究》等,由上至下、多元全面。
  2.科学与文化深度融合,双轨推动科普出版
  长久以来,科技与文化一直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科技为文化延伸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推力,文化则为科技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传播氛围。正因如此,科普图书出版要将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唯有双轮驱动,方可全面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形成科普读物国民阅读氛围。
  (1)内容上,要植根民族文化,传承文化基因。科普图书出版只有植根民族文化,传承优秀文化基因,才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编辑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灵感,让科普读物的出版内容既有科技经济价值,又有传统文化内涵,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就在于科学性。基于这一点,科普图书的内容才能将传统文化继承与科学知识普及完美融合。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有利于制作出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原创科普作品。例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纺织考古与科学研究(科技考古和科学史)》作为传统文化科普类文学读物,围绕纤维、染料等中华优秀传承工艺,详细介绍了纺织品考古科学的前世今生,还通过对古代纺织品的人文科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纺织技艺领域的坚强品格及智慧结晶。
  (2)包装设计上,要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科学并不是专属少数人的不接地气的特制品,它的发展重点在于普及。想要制作出科普精品,就要跃过思维定式,告别格式化包装,使科普读物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让受众享受有情感、有品位、有魅力的科普作品。
  (3)题材上,要以大众视角为出发点,深耕文化传承。基于时代发展诉求和人民生活节奏,当下科普读物出版要掌握国家的科学发展走向,叙述好中国本土科学故事,更要关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精神诉求,为大众提供接地气、通人心的科普服务[3]。对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选择开发大众科普领域的创新选题,而不是机械枯燥地过度消费传统科学知识,在尊重大众科学知识诉求的同时,兼顾优秀文化传承,为公众提供富有时代感和亲近感的科学文化体验,运用先进科学知识将优秀傳统文化、历史人物角色等进行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大众精神需求的再现与普及。
  3.做“有温度”的科普读物
  一部“有温度”的科普图书应集感染力和说服力于一体,能够激发广大受众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一部“有温度”的科普图书应做到浅中见深、小中寓大,在营造全民科普氛围、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方面起着助推器的作用。对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借力科技弯车道,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精品科普图书,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稳步推进。
  (1)提高编辑的科学素养。要想为读者提供“有温度”的科普图书,科普图书编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第一时间掌握并洞悉科技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充分考量各类型各渠道受众的认知水平和信息接收能力,在策划选题和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深度考虑读者感受,降低传播“门槛”,竭力向大众展现科学的魅力,在保证输出信息科学精准的前提下,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积极引导非专业读者根据自身感兴趣的科学细分领域进行自我提升和学习,培育科学素养。
  (2)营造有利于科普出版的社会环境。科普图书出版环境涉及编辑与读者两方面。针对科普读物编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严格按照文化部指示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科普创作机制,调动社内各方力量参与到全民科普氛围的营造工作中,加深优秀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出版,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制度,将大众接受度和文章创新度纳入其科研文章业绩考评范畴,鼓励社内资深编辑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新型科普读物创作,向普通大众传递最前沿、最新潮、最主流的科学知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还高度重视科普读物市场的前期调研,实时了解读者前端需求,策划制作出大众感兴趣的选题,培育科普读物的潜在读者群,充分利用当下科普图书出版的环境优势,生产出更多“有温度”的高品质科普读物。
  (3)丰富宣传方式,满足读者阅读兴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全面丰富科普图书宣传推广手段,巧妙利用AR、立体书等新颖形式与前沿技术打造出许多兼具说服性和感染力的科普图书,并与科普研究专家、国内外出版发行商、新闻传播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在此基础上,巧妙依托VR、3D印刷等新技术,丰富出版内容表达方式,积极有效地借助贴吧、论坛、社群等主流社交渠道发布和传播图书信息,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大数据对不同属性受众的阅读习惯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以此助力该社出版发行部门更加精准高效地传播图书信息。
  当前,科普已成为我国本土国民教育中的重要课题[4]。为在全球科普出版新局势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内科普图书出版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除借鉴国外引进图书的成功经验外,更应结合新时代读者市场实际,经营好内容品质和出版口碑,形成科普图书在阅读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洪涛. 原创科普图书出版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17(2).
  [2]林晓峰. 万众创新形势下的科普图书选题策划新思路[J]. 传播与版权,2017(9).
  [3]孙海军. 科学融合传统文化双轮驱动科普出版[J]. 科技与出版,2018(11).
  [4]张于嫣. 数字时代的中国科普创作与传播[J]. 传播与版权,2018(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高速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环保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把家园情怀与神话故事有机结合进行创作,反思生态与人类和谐共生的作家,却不多见。《星星去哪儿》系列故事通过童话中再创的世界,展现当环境继续恶化后,未来家园遍体鳞伤的状况,同时也寄托了一种对田园式乡村生活的怀念,一颗对大自然和家园的感恩之心。  【关 键 词】生态童话;家园情怀;神话故事;星座故事  【作
期刊
【摘 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三十余年来,在俗文学研究成果及相关学术资料的出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本文拟对我社俗文学出版情况进行梳理,一方面希望可以为俗文學研究者利用我社相关出版成果提供一些线索,另一方面试图与出版界同仁共同探讨在当前新的出版形势下,如何在选题的持续深耕、提升和扩大选题的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新的拓展,以进一步共同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关 键
期刊
【摘 要】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出版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融入全球出版业,中国文学也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世界文坛崭露头角。文章在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版权经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并就版权经理在中国文学“走出去”工作中的文化担当提出相关建议。  【关 键 词】全球化;版权经理;文化担当;“走出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王玉强,译林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出版业逐渐多媒体化,儿童文学产业正逢发展良机,儿童文学也成为文创产业升级的重要价值支点。随着儿童文学IP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联合相关产业合作开发品牌、吸引资本涌入,创造了大量优质IP。文章则以“皮皮鲁总动员”为例,探析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IP品牌的传播路径和发展趋势。  【关 键 词】儿童文学;出版;IP品牌;“皮皮鲁总动员”  【作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词频和文本数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根据《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趣缘社群的文本数据分析其标签化特征、传播渠道特征及地域化特征,并在综合考量电影趣缘社群特征与社群营销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电影营销要建构虚拟社群、发掘关键意见领袖、增加社群黏性和实现社群裂变等建议,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自媒体语境;电影趣缘社群;文本数据分析法;社群營销;电影营销  【作者单位】易魁,华东交
期刊
【摘 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对产品经理型人才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文章选取部分出版集团及企业发布的产品经理招聘信息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总结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业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能及胜任力,构建其核心能力,以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出版融合更好更快发展。  【关 键 词】出版融合;产品经理;岗位职能和胜任力;核心能力构建  【作者单位】刘旺,湖南大学出版社;雷鸣,湖南大学出版社。  【
期刊
【摘 要】我国少儿出版已经进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的历史新阶段,以传记图画书为代表的选题引进对深入理解国外少儿图书选题,促进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的选题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我国少儿出版“走出去”选题创新中应充分重视非虚构类题材的开发;拓展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关注选题背后的文化基因;重视对社会题材的充分挖掘,链接儿童和真实的社会生活。  【关 键 词】传记图画书;少儿出版;“走出去
期刊
【摘 要】随着数字图形技术的发展,VR虚拟现实给动画带来更多的表现形式。虚拟现实是21世纪人工智能(AI)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它与动画协同关联后,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的新型媒介。文章以VR动画对岭南醒狮的创新设计为研究内容,让人们通过VR动画去感知岭南醒狮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提炼出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传播方式与交互体验。  【关 键 词】VR动画;岭南醒狮;体感交互;创新设计  【作者单位】李
期刊
【摘 要】在大众消费文化主导的传播语境下,由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推出的首档文化创新秀节目《上新了·故宫》以“文物+综艺”的创新形式,使传统文化传播達到加速裂变的效果,让观众通过对文物的认知增进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文章从模式定位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主体创新等方面对该节目进行深入探讨,希冀提供鲜活的理念启示和制作参考。  【关 键 词】“文物+综艺”;创新策略;《上新了·故宫》  【作者单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推动中国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与传播推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主动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一带一路”声音,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利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关 键 词】新闻出版;“一带一路”;“走出去”  【作者单位】刘莹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