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1976—2015年水城县逐日日照时数资料,采用MK突变、线性回归倾向等方法,分析水城县近40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城县近40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367.6 h,从线性趋向分析可以得出1976—1994年为年日照时数偏多期;1995—2004年、2005—2015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春、夏、秋、冬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对应,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最为明显。
  关键词 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贵州水城;1976—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22.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217-03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Shuicheng County During 1976-2015
  CHEN Li 1 DONG Rui 2 ZANG Jing-ming 2 LI Gui-qiong 1
  (1 Pan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Panzhou Guizhou 553537; 2 Shuich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Abstract Based on daily sunshine duration data of Shuicheng County in 1976-2015,spatial-temporal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Shuicheng County in recent 40 years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MK mutation and linear regression tre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in Shuicheng County in recent 40 years was 1 367.6 h. From the linear trend analysi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annual sunshine duration was excessive in 1976-1994. The sunshine dur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in 1995-2004 and 2005-2015. The sunshine duration in 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weakening trend in summer was the most obvious,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change trend of annual sunshine hours.
  Key words sunshine duration;change characteristic;Shuicheng Guizhou;1976—2015
  日照時数是衡量某一地区太阳光照时间程度的特征量,代表该区域太阳能可利用时间的多少,属于气象台站常规观测项目,是评价光资源的重要指标,也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生长的环境条件之一[1]。日照时数的多少与植物生长息息相关,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环境被破坏,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前科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
  对于水城县日照时数变动特征,有不少研究人员或专家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大多数的分析都集中在气温、降雨等方面,不仅分析方法单一、研究成果较为简单,并且不能较好地反映日照的空间变异特征。笔者采用1976—2015年水城县逐年、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采用MK突变分析、线性回归倾向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水城县日照时数时空变动趋向及其影响因子,深入了解水城县气候背景,充分认识气候资源变动的重要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发展农业和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3]。
  1 研究方法
  1.1 线性趋向分析
  采用气候倾向率法研究分析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趋向,用Xi表示样本量n的第i年日照时数,ti表示Xi对应的时间,建立Xi和ti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i=a bti(i=1,2,…,n),其中a表示常数,b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b的符号代表变量X的变化趋向倾向,当b>0,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X出现增高趋向,当b<0时,表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X出现下降趋向;b值代表上升或下降速率,即上升或下降的倾向率[4]。
  1.2 MK突变分析
  利用MK软件对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进行突变分析。
  2 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
  2.1 年际变化
  从1976—2015年水城县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图1)可以得出,近40年来水城县年平均日照日数为1 367.6 h,偏多年份和偏少年份交替出现,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水城县日照时数变化特点整体可划分为3个区间[5]:第1区间为1976—1994年,此时期年均日照时数为1 441.0 h,比40年平均值偏高73.4 h,19年中有12年较40年平均值偏高;第2区间为1995—2004年,该时期年均日照时数为1 330.8 h,年均日照时数趋于减少,较40年平均值偏低36.8 h,且40年中年日照时数次低值位于此区间,为1 108.2 h;第3区间是2005—2015年,该时段年均日照时数为1 304.2 h,呈明显减少趋向,相对其他时段偏低。总的来说,近40年水城县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向明显,减少趋向率为-58.56 h/10年。   从1976—2015年水城县年日照时数可知,1976—1980年年均日照时数为1 545.8 h,较40年平均值偏高178.2 h,除1976年以外,其余4年年日照时数均高于40年平均值。20世纪80年代年均日照时数为1 393.4 h,较1976—1980年平均减少了152.4 h,较40年平均值偏多25.8 h,该年代内有5年年日照时数偏低于40年平均值,其余5年均偏高于40年平均值,其中1987年和1990年年日照时数均在1 550 h以上。20世纪90年代是40年中年日照时数最低阶段,年均日照时数仅为1 321.7 h,比40年平均值偏低45.9 h,较1976—1980年偏低224.1 h,与80年代相比,减少71.7 h,该年代内有6年年均日照时数低于40年平均值,40年中年日照时数次低值出现在90年代,为1 108.2 h;1992—1994年、1998年年均日照时数为正距平。进入21世纪后,年日照时数迅速减少,2001—2015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324.4 h,为40年中各年代次低值,较1976—1980年减少了221.4 h,较80年代减少69 h,较90年代偏多2.7 h,与40年平均值相比减少了43.2 h,15年中2001年(1 373.8 h)、2002年(1 549.5 h)、2003年(1 437.8 h)、2004年(1 444.7 h)、2006年(1 461.8 h)、2010年(1 430.6 h)、2011年(1 384.5 h)、2013年(1 466.7 h)高于40年平均值,其余7个年份均低于40年平均值,其中2008年达40年年日照时数最低值。
  2.2 季变化
  从1976—2015年水城县四季日照时数变化情况(图2)可以看出,在1944—1989年期间的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偏低于40年春季平均值,春季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997年,为95.6 h;最高值出现在1980年,为182.2 h,相差86.6 h。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变动趋向较大,其中最低值出现在1998年,为81.5 h;最高值出现在1978年,为199.8 h,差值为118.3 h。秋季月平均日照時数变动较为稳定,最低值出现在1991年,为66.7 h;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为134.8 h,差值为68.1 h。冬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84.6 h,大致可分为1994年以前的大于40年平均值的偏高期和1995年以后的偏低期,该时期内出现7个年份冬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60 h以下,最低值出现在2011年,为40.7 h,最高值出现在2010年,为139.2 h,差值为98.5 h。
  从1976—2015年水城县近40年四季日照时数年代变化来看,水城县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36.2 h,气候倾向率为-4.42 h/10年,其中,1976—1980年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明显偏高于近40年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50.7 h;20世纪80年代与40年日照时数相当;进入21世纪后,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133.9 h)较1976—2000年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137.7 h)减少了3.8 h,较90年代略增多,较40年平均值减少了2.3 h。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33.5 h,气候倾向率为-11.3 h/10年;1976—1980年、80年代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均偏高于40年平均值,以1976—1980年期间为最高,达158.5 h;90年代与2001—2015年基本一致,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均低于40年平均值,其中90年代为40年期间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最低时段;2001—2013年夏季月均日照时数变化波动较大,有4年夏季月均日照时数在100 h以下,且2011年又出现了40年中夏季月平均次高值,195.4 h。秋季月均日照时数为101.5 h,其中1976—1980年秋季日照时数最多,为113.3 h;80年代出现明显减少,为96 h,较1976—1980年减少了17.3 h,该年代为水城县秋季月均日照时数最少时段;进入90年代后,秋季月均日照时数较80年代开始趋于增多,但增多幅度较小,较80年代增多4.9 h,但仍偏少于40年秋季月平均值0.6 h;2001—2015年期间日照时数持续增多,为101.6 h,偏低于1976—1980年平均值,偏高于40年秋季月平均值0.1 h;从整体上看,水城县90年代以后秋季月均日照时数略有增多。近40年水城县冬季月均日照时数为84.6 h,各年代呈持续减少的趋向,其中1976—1980年冬季月均日照时数最高,为92.7 h,80年代为85.7 h,分别偏高于40年冬季月平均值8.1、1.1 h;90年代冬季月均日照时数为83.3 h,进入21世纪后,冬季月均日照时数出现了明显减少现象,为79.3 h,是40年中冬季月均日照时数最少时段,较1976—1980年减少了13.4 h,较40年冬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减少5.3 h。
  2.3 月变化
  从1976—2015年水城县月日照时数变化分布情况(图3)可以看出,水城县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是8月,为152.7 h;1月日照时数最少,只有77.8 h,可能与夏季太阳高度角高,可照时间长,降水相对集中,降雨量大,雨水冲刷空气中污染颗粒,能见度较好的缘故;冬季降水少,太阳高度角低,可照时间短,相对日照时数较少。
  3 日照时数突变分析
  由图4可知,日照时数突变统计曲线分别在1982年、1989年、1991年、1992年和2002年出现交叉,说明在该期间内发生了突变情况,而且突变发生后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向。因此,在近40年中,水城县年日照情况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向,说明1976—2015年水城县大多以阴天为主,少阳光,这也正好印证了水城县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情况。
  4 结论
  (1)1976—2015年水城县年均日照日数为1 367.6 h,日照时数出现了多寡交替现象,年日照时数最低值是2008年的1 097.2 h。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大致可将该地区可分为3个区间,第1阶段为1976—1994年,为年日照时数偏多期,第2区间为1995—2004年,该区间年日照时数趋于减少;第3区间为2005—2015年,年日照时数体现为明显减少趋向。从线性趋向分析可以得出,近40年水城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向。
  (2)1976—2015年水城县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向,这与水城县近40年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向一致,其中夏季减少趋向最为显著,而秋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向不显著。
  (3)水城县年日照情况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向,说明水城县在40年中多以阴天为主,少阳光,这也正好印证了水城县的年平均气温较低的情况。
  5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姚艳丽,谢国辉.新疆石河子垦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05,28(4):497-500.
  [2] 唐凯,王让会,凌良新,等.近43a潮州市蒸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2):135-143.
  [3] 董旭光,邱粲,刘焕彬,等.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2):138-145.
  [4]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等.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719-8722.
  [5] 郭金强,王肖娟,朱蓉慧,等.石河子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J].青海气象,2013(2):48-53.
其他文献
摘要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加剧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灌溉水和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作物生长有严重影响。本文以皖南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灌溉水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按照国家重金属要求标准对灌溉水和大气进行了评价,发现灌溉水和大气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处于无污染状态。本研究可为灌溉水和空气重金属健康评价以及作物生态健康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环境健康评价;灌溉水;空气;重金属;皖南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有效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县域作为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线,有义务更有责任在总书记提纲挈领的擘画中探索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即以“三变”改革为核心的农民富裕之路、以三产融合为方向的农业振兴之路和以“三大革命”为抓手的农村美丽之路。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 运用简便高效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使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测定草莓中19种杀虫剂、杀菌剂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19种农药仪器方法检出限为0.01~0.36 ng/g,加标回收率在88.2%~11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7 6~0.999 9之间。此方法选择性强、有机溶剂用量少、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和精密度好,适合用于草莓中常用农
摘要 试验以毕节白蒜为试材,研究种蒜大小对大蒜产量及其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大瓣作蒜种(单瓣重6 g左右),蒜头产量高,且质量好,以大瓣种蒜最佳,大中瓣种蒜次之,再次为中瓣种蒜和中小瓣种蒜。综合考虑种蒜成本,以大中瓣(单瓣重5.00~5.99 g)、中瓣(单瓣重4.00~4.99 g)种蒜为最佳,即大小为单瓣4.00~5.99 g的种蒜最佳,出苗早,苗健壯,单蒜重量高,总产量高,商品率高。
摘要 以延安市1999—2016年退耕还林期间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在分析退耕还林实施后土地利用现状、年动态变化率和变化强度的基础上,对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实现了延安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延安市打破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和农民要增收之间的矛盾。退耕还林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
摘要 桃树是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主要水果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桃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病虫害的调查,依据病虫的危害特点以及虫体的形态特征,编制出江苏沿海地区桃树病虫害检索表,提出了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以期为江苏沿海地区桃树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树病虫害;检索表;综合防治技术;江苏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
摘要 为了提高池塘养殖系统的效益,构建设施化池塘序批式养殖系统,并从养殖结果、水质状况、经济效益等方面总结其应用效果,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序批式养殖系统;设施化池塘;构建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214-02  序批式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具有高度设施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特点,可满足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养殖要求
摘要 青贮玉米以营养丰富、生产成本低、贮藏期长等优势被誉为“饲料之王”,内蒙古赤峰市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为了缓解饲草需求量逐步增加的问题,筛选出适于赤峰市中早熟区优质高产的青贮玉米品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以先玉335作为对照品种,以沈玉801、利禾1号等33个玉米品种作为参试品种,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物质产量以及籽粒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沈玉33、利禾1号、京科青贮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玉米新品种通育1101在新疆制种的优势,并从设置隔离带、整地与除草剂喷洒、种子处理及父母本行比确定、适期播种及覆膜、苗期管理、拔节至抽穗期管理、摸苞去雄、叶螨防治、割除父本及种子晾晒等方面总结其高产制种配套技术,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通育1101;制种技术;优势;新疆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6-0029-02
摘要 分析了盐城市大丰区机栽水稻穗期病虫害的危害特征,并提出了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具体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内容,以期为江苏省及其周边省份水稻绿色统防及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栽水稻;病虫害;危害特征;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江苏盐城;大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32-02  机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