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所谓问题,就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在人们头脑的反映。在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人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探究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只有将学生置于这样的学习中,他们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一、怎样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选择探讨问题
物理学习也包含于生活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探究问题。
1.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
生活是知识之源、智慧之源。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来自生活。学生通过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体味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世界的喜悦,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信息,引导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了解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生活在学校环境中,对生活了解不多,教师有必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生活。
例如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做:首先推进课室一辆自行车,介绍自行车是一种简单的、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结构,想一想,使用过程中,提出一些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也许学生会提出:“自行车的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尾灯为什么看起来很亮?车铃为什么会发声?刹车时为什么要用力捏车闸?刹车时,刹前闸,还是刹后闸好?车座是面积大好,还是面积小好?……”等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2.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是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选择自己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问题,以进行深入探究过程。
一是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我们也不能泼他们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这才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
二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要从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愉快地走向物理探索世界。
三是深化物理学习,探究物理学习中的疑点。这就是师生共同对物理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3.从物理题库中选取探究问题
“课题库”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课题组成的集合体。物理课题库就是由许多物理问题组成的集合体。物理课题库中有许多物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初中学生的探究。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善于建立适合初中学生探究的物理课题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物理探究问题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把握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是学习的性质,问题是载体,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倒是其次的。如“光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不同的灯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等这些问题早已解决。但这些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需要体验收集资料、需要体验调查访问、需要体验深于教材的学习。
2.尊重学生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思想的火花往往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学生才可以放开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少年是活泼好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好奇天真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不以高高的姿态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而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学生中间,有时还成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寻求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诚恳,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有耐心,做学生欣赏者。
3.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造成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有来自学生自己的,也有来自环境因素的。
(1)学生自身原因:
(a)胆子太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害怕说错,怕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b)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明白是不聪明的表现。担心自己的问题没有新意,没有探讨的价值。(c)缺乏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不知从哪儿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d)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
(2)老师自身原因:
(a)课堂气氛紧张,老师比较严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予以积极的鼓励。(b)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c)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好随大流。
(3)环境因素:
(a)学生知识面狭窄,和社会自然界接触少,生活范围小。(b)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平时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课堂有热烈浓厚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多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激发其学生提问的欲望。以谈话、谈论方式教学的情况下。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具体说明了提问题的范围。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欣赏,并耐心地倾听,并使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师生之间有信任感,关系融洽。处理好生生关系,要求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不要无理取闹或取笑,如果要补充,那也得等他说完了以后,你再作补充,并学会应用“我对×××的发言有补充,我想……”,这样的语言不仅仅体现了对同学的尊重,还体现了他的个性,又培养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学生提问时的顾虑,促使学生勤思敢问了。
一、怎样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选择探讨问题
物理学习也包含于生活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探究问题。
1.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
生活是知识之源、智慧之源。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来自生活。学生通过把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体味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世界的喜悦,从而引发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地提出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提供各种生活信息,引导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了解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生活在学校环境中,对生活了解不多,教师有必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生活。
例如为了使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做:首先推进课室一辆自行车,介绍自行车是一种简单的、无污染的交通工具,看一看它的结构,想一想,使用过程中,提出一些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也许学生会提出:“自行车的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尾灯为什么看起来很亮?车铃为什么会发声?刹车时为什么要用力捏车闸?刹车时,刹前闸,还是刹后闸好?车座是面积大好,还是面积小好?……”等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2.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这是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并选择自己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问题,以进行深入探究过程。
一是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我们也不能泼他们冷水,更不能讽刺、嘲笑学生。我们要放下架子,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这才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
二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要从初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愉快地走向物理探索世界。
三是深化物理学习,探究物理学习中的疑点。这就是师生共同对物理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3.从物理题库中选取探究问题
“课题库”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课题组成的集合体。物理课题库就是由许多物理问题组成的集合体。物理课题库中有许多物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初中学生的探究。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善于建立适合初中学生探究的物理课题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物理探究问题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把握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是学习的性质,问题是载体,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倒是其次的。如“光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不同的灯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等这些问题早已解决。但这些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需要体验收集资料、需要体验调查访问、需要体验深于教材的学习。
2.尊重学生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思想的火花往往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学生才可以放开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少年是活泼好动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好奇天真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不以高高的姿态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而是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学生中间,有时还成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寻求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诚恳,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有耐心,做学生欣赏者。
3.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造成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有来自学生自己的,也有来自环境因素的。
(1)学生自身原因:
(a)胆子太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害怕说错,怕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b)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明白是不聪明的表现。担心自己的问题没有新意,没有探讨的价值。(c)缺乏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不知从哪儿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d)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
(2)老师自身原因:
(a)课堂气氛紧张,老师比较严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予以积极的鼓励。(b)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c)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只好随大流。
(3)环境因素:
(a)学生知识面狭窄,和社会自然界接触少,生活范围小。(b)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平时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课堂有热烈浓厚的气氛。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多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激发其学生提问的欲望。以谈话、谈论方式教学的情况下。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具体说明了提问题的范围。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欣赏,并耐心地倾听,并使用交流合作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师生之间有信任感,关系融洽。处理好生生关系,要求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发言不要无理取闹或取笑,如果要补充,那也得等他说完了以后,你再作补充,并学会应用“我对×××的发言有补充,我想……”,这样的语言不仅仅体现了对同学的尊重,还体现了他的个性,又培养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学生提问时的顾虑,促使学生勤思敢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