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除了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启蒙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使其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法律规范为目的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德育情感。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了知识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活跃气氛;营造氛围;强化应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形成的重要阶段,除了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启蒙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因为这门课的性质较为特殊,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来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研究探讨如何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教学,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如果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会让学生丧失听讲兴趣,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将形同虚设。而教师如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后,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生活中的事例,这时候的课堂气氛要活跃的多。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这是教师口头教授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我是独特的”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几个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特点。在每个学生说完之后,我都会问班级学生:“大家认为他说的特点符合吗?”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我问学生:“大家都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可能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特点。大家想不想知道在同学眼中自己有什么特点呢?”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说出每一个成员拥有的特点。学生们热烈的进行谈论,课堂气氛很活跃。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的去发掘自己和其他人的特点,发现他人和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这样,我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就有效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打扰,经常在上课时出现走神现象。但在讲课的教师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某个学生在开小差,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们不会出现自己走神的情况,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研究表明,小组成员间共同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强,大家共同学习的环境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努力听讲,提高自己的学习专注度。在学习时,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以下表格: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在学生填写完毕后,我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每种规则都有他的作用,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规则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另外,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造成什么后果?”之后,学生根据我的问题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我发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认真的倾听组员的发言,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小组讨论中。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总结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规则,虽然从个人来说,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为了整个集体的秩序,我们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形式,就有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规则知识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强化知识应用
教学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中的道德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最后比比哪个小组给出的解决方案最好。这样,通过学生小组间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胜负欲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这部分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十分钟后派出一个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小妙招,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学生全部阐述完毕后,我让全班学生自己选举出最实用的小妙招,对当组成员在课下进行奖励。展示完毕后,我引入本堂课的道德教育内容:“现在我们可以方便的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但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经过改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用途。我们要发挥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强化他们对知识应用的有效应用水平。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知识应用,从而达到以往口头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 王春娟.小组学习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名师在线,2018(04)
[3] 邢智园.小组合作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11)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活跃气氛;营造氛围;强化应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觀形成的重要阶段,除了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启蒙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上的体现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因为这门课的性质较为特殊,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来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接受知识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研究探讨如何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教学,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如果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会让学生丧失听讲兴趣,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传统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将形同虚设。而教师如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后,学生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生活中的事例,这时候的课堂气氛要活跃的多。并且,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这是教师口头教授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我是独特的”这部分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几个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特点。在每个学生说完之后,我都会问班级学生:“大家认为他说的特点符合吗?”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我问学生:“大家都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不过可能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特点。大家想不想知道在同学眼中自己有什么特点呢?”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说出每一个成员拥有的特点。学生们热烈的进行谈论,课堂气氛很活跃。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的去发掘自己和其他人的特点,发现他人和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这样,我通过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就有效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上课时容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打扰,经常在上课时出现走神现象。但在讲课的教师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某个学生在开小差,这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当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们不会出现自己走神的情况,这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研究表明,小组成员间共同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强,大家共同学习的环境会让学生不自觉的努力听讲,提高自己的学习专注度。在学习时,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以下表格: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在学生填写完毕后,我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每种规则都有他的作用,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规则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另外,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会造成什么后果?”之后,学生根据我的问题在小组间进行讨论,我发现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在认真的倾听组员的发言,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小组讨论中。学生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总结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规则,虽然从个人来说,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为了整个集体的秩序,我们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中开展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的形式,就有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规则知识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强化知识应用
教学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中的道德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最后比比哪个小组给出的解决方案最好。这样,通过学生小组间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胜负欲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变废为宝有妙招”这部分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个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十分钟后派出一个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小妙招,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学生全部阐述完毕后,我让全班学生自己选举出最实用的小妙招,对当组成员在课下进行奖励。展示完毕后,我引入本堂课的道德教育内容:“现在我们可以方便的买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但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经过改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用途。我们要发挥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资源,使其变废为宝。”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有效增强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强化他们对知识应用的有效应用水平。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为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知识应用,从而达到以往口头教学无法实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丽琴.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 王春娟.小组学习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名师在线,2018(04)
[3] 邢智园.小组合作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