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代杰出军师的代表者,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
《便宜十六策》是他传世的少数作品之一,在《隋书·经籍志》和《诸葛亮集》中都有收录。此文凡六千言,从十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治国治军之道。本文择取对我们当下管理者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学习。
管理者最大的忌讳就是独断专行,因此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的“视听第三”“纳言第四”这两部分着重强调了作为管理者应明察善思、广开言路。
视微形,听细声
“视听第三”中做了这样一个类比:“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未曾听过音乐,就无法分辨音阶高低;不观察万物,就无法辨别出颜色的变化。作为管理者,只有多听、乐听下属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到管理的得失。一个过于严苛、独断的管理者往往只喜欢听到溢美之词,便无法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诸葛亮是这样说的: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可见,声细而不可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管理之道在于能看到不被重视的问题,听到不为人知的意见。如果能做到观微听细,就能使下情上达,以巩固团队,鼓舞士气。多多采纳下属的意见,那么下属都会成为自己看问题的眼目,听声音的耳朵。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视野。
《尚书》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是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应固执己见,而应善于倾听、采纳下属的意见。这就涉及到了“纳言”这一部分的内容了。
开言路,采众谋
身为管理者应广纳众议,虚心接受意见。“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为人君者有极言直谏的臣子,为人父者有直言不讳的子女,那么当他们行为不义时,臣子、儿女便会提出告诫,及时挽救危机,也保全为君为父的美德。管理者如果专断固执,忠诚的下属的建议无法上达,趋炎附势、言语谄媚之流却得到重用,久而久之便没有人愿意直言不讳。管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
古时候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珠宝匠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
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品质便是善于倾听。 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乐与百姓结交,而能成就伟大的学问,为后世万代所景仰,奉为圣人。所以管理者有缺失,却不能改过,团队必定人心涣散。
善察疑,辨虚实
管理者善于倾听了却不会加以分辨,同样危险。所以诸葛亮紧接着强调了“察疑”的重要性。他首先告诉我们世间的很多物质虽然本质不同,却因形色相近而容易让我们难辨真伪:“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白石如玉,鱼目似珠,狐貉似犬,栝蒌似瓜,不明事理的人就把它当珍宝。因而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加反驳;范蠡进贡越国美女,而吴王不加怀疑,此皆将酿成大祸。因此管理者必须明察秋毫,杜绝歪风。人心涣散往往发生管理未及的地方,谣言总是因众心疑惑而产生的。
决策让人心生疑虑,即使再高明,也无法施行。“士为知己者死,女者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当下属之间发生矛盾,最怕管理者不能查明真相,而累及无辜,或纵容小人,而致使刚直者被陷害,有冤屈者不得伸张,忠良、信义之士被害,这些都是败德的事,必会引来灾祸。此时必须察言观色、慎而又慎,如此方能公平处之。
诸葛亮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上下和顺,“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这同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一样,管理者要广采众议,采纳微言,明辨是非,亲贤者,远小人。这样下属就能对上级忠心耿耿,整个团队就会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古人的智慧今日观之,仍为至理名言。
《便宜十六策》是他传世的少数作品之一,在《隋书·经籍志》和《诸葛亮集》中都有收录。此文凡六千言,从十六个部分分别论述治国治军之道。本文择取对我们当下管理者有指导意义的部分与大家分享学习。
管理者最大的忌讳就是独断专行,因此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的“视听第三”“纳言第四”这两部分着重强调了作为管理者应明察善思、广开言路。
视微形,听细声
“视听第三”中做了这样一个类比:“夫五音不闻,无以别宫商;五色不见,无以别玄黄。”未曾听过音乐,就无法分辨音阶高低;不观察万物,就无法辨别出颜色的变化。作为管理者,只有多听、乐听下属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到管理的得失。一个过于严苛、独断的管理者往往只喜欢听到溢美之词,便无法发现管理中的问题。诸葛亮是这样说的:
“视听之政,谓视微形,听细声。形微而不可见,声细而不可闻,故明君视微之几,听细之大,以内和外,以外和内。故为政之道,务於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则万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
管理之道在于能看到不被重视的问题,听到不为人知的意见。如果能做到观微听细,就能使下情上达,以巩固团队,鼓舞士气。多多采纳下属的意见,那么下属都会成为自己看问题的眼目,听声音的耳朵。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视野。
《尚书》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是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应固执己见,而应善于倾听、采纳下属的意见。这就涉及到了“纳言”这一部分的内容了。
开言路,采众谋
身为管理者应广纳众议,虚心接受意见。“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为人君者有极言直谏的臣子,为人父者有直言不讳的子女,那么当他们行为不义时,臣子、儿女便会提出告诫,及时挽救危机,也保全为君为父的美德。管理者如果专断固执,忠诚的下属的建议无法上达,趋炎附势、言语谄媚之流却得到重用,久而久之便没有人愿意直言不讳。管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小故事:
古时候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珠宝匠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点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
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品质便是善于倾听。 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乐与百姓结交,而能成就伟大的学问,为后世万代所景仰,奉为圣人。所以管理者有缺失,却不能改过,团队必定人心涣散。
善察疑,辨虚实
管理者善于倾听了却不会加以分辨,同样危险。所以诸葛亮紧接着强调了“察疑”的重要性。他首先告诉我们世间的很多物质虽然本质不同,却因形色相近而容易让我们难辨真伪:“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故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以为疑;范蠡贡越美女,吴王不以为惑。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白石如玉,鱼目似珠,狐貉似犬,栝蒌似瓜,不明事理的人就把它当珍宝。因而赵高指鹿为马,秦王不加反驳;范蠡进贡越国美女,而吴王不加怀疑,此皆将酿成大祸。因此管理者必须明察秋毫,杜绝歪风。人心涣散往往发生管理未及的地方,谣言总是因众心疑惑而产生的。
决策让人心生疑虑,即使再高明,也无法施行。“士为知己者死,女者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当下属之间发生矛盾,最怕管理者不能查明真相,而累及无辜,或纵容小人,而致使刚直者被陷害,有冤屈者不得伸张,忠良、信义之士被害,这些都是败德的事,必会引来灾祸。此时必须察言观色、慎而又慎,如此方能公平处之。
诸葛亮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上下和顺,“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这同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一样,管理者要广采众议,采纳微言,明辨是非,亲贤者,远小人。这样下属就能对上级忠心耿耿,整个团队就会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古人的智慧今日观之,仍为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