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IV》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来源 :音乐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菩提IV》(为箫和8件乐器而作)是徐孟东先生室内乐《菩提》系列作品其中的一首,这首作品是为了2005年亚洲国际音乐节的委约而创作的,首演于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亚洲之风作品音乐会。
  “菩提”来自梵文语音,是“觉”“智”或觉悟、顿悟、彻悟之意,菩提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用于佛教中通常指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当前信息化充斥物欲的时代,艺术也随之沾染着急功近利、心躁气浮的气息,以菩提为创作标题,可以看出作曲家创作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作品中蕴含着佛教音乐理念,表现音乐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启迪智慧,给人觉悟的音乐审美特征。乐曲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内在张力,音乐内容表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解读和感悟;作品创作语言清静高洁、卓尔不群、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丰厚的意蕴;作品的结构形散意连,一气呵成,使作品的听觉感受循序渐进、跌宕有致。其作品在旋律形态、和声对位形态、音区音色、曲式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作曲家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创作主张,反映出作曲家对于当代艺术的反思与如何在当代艺术的创新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本文将从音乐创作技术的不同方面分析这首作品。
  一、主题构成
  这首作品的主题乐思发展和整体的音乐结构呈现为一种连绵不断、起伏跌宕中国诗歌的散文化形态,但是在表面“散”的形态下,乐思发展是紧紧的围绕着核心素材展开。如在引子部分相继出现的四个音(D、E、G、A)是构成全曲的核心音高素材,并为全曲的主题发展与调性安排埋下伏笔,作曲家以这四个音中包含的大二度、纯四度和纯五度音程作为发展全曲主题材料的特性音程构建音乐主题,并将主题进行不断变化丰富贯穿到全曲八个段落的不同声部中。在引子中对萧声部对静止的长音加以倚音、颤音与装饰音的不同演奏法进行装饰,并用不同力度的演奏使萧的起奏到消失都富于变化,在听觉上具有诗意的美感。
  第一段中,弦乐组先奏出核心动机的其中三个音,音乐具有一种发问思考、欲说又止的特点,当萧声部在第八小节接过这个提问式的开始后,引子中四音的核心动机一气呵成的发展为一个延绵的长句。
  在21小节,这一主题旋律交由弦乐组,但是只作为背景衬托着管乐声部的新主题,这个新主题的材料来源于第一段主题动机的四个音,还是以二度和三度音程为特性音程,在不同的调上进行变化发展(D、F、G、A)。
  这之后的主题变化都是以这四个音为依据不断地变化,直到118小节发展成了完整的五声音阶。
  在作品中作曲家充分利用主题音高素材的发展潜力,采用动机展开手法对主题进行发展,并在展开的过程中与节奏、和声等方面结合使主题隐藏的含义逐渐达到表面。音乐主题在悠扬散淡的节奏中自由挥洒,核心的音高素材使得音乐发展获得内在统一;弦乐组静态和声织体与长笛、单簧管和箫声部动态复调织体的交相辉映,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中讲究线条美的创作思维,说明了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较为深刻的理解认识。
  二、节拍对位
  所谓“多节拍对位”(Polymetric Countrerpoint)是指现代音乐中有着不同的拍子律动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旋律线条或声部层次,以对位关系同时结合的一种复调写作技法。
  这首作品中除了引子为自由的散板,其他部分只用了四二的拍号,但整部作品其实并没有用四二拍来对全曲进行实质性的节拍控制,音乐发展随着主题不同的变化打破了四二拍单一的强弱关系。比如乐曲第一段采用正常四二拍的律动,在第二段中弦乐部分还依然延续四二的节拍,而新主题却是以弱起和切分的节奏打破四二拍的正常律动和弦乐部分形成节拍对位。这里不同强弱关系形成不同音色层,使得在轻重格式具有规律性的传统节奏中获得了不同节拍层节奏的独立性。
  三、结构特征
  《菩提IV》的结构为多段体(乐谱从开始标号A到H处)共八段。由于采用主题核心动机发展,在横向的结构中乐曲将第一段主题动机与第二段的主题动机变形展开(移位、倒影、逆行等手法);在纵向上结构中将主题动机及其变化贯穿在不同声部,从而使得全曲的八个段落自然、流畅的“粘合”起来,主题动机的纵横变化衍展是这首作品内在结构力的重要统一手段。此外这八个段落之间有着鲜明的速度对比,由慢到快再回到慢,下面是段落之间的速度分布图:
  由上图看出,通过速度的渐变,音乐逐渐推进发展与完成。它虽然没有用“散、慢、中、快、散”的速度布局写在谱面上,但乐曲整体是“长音符”逐渐过渡到“短音符”,而后又从短音符的节奏律动逐渐回归到舒缓的长音符节奏,这种节奏变化也是作曲家对该乐曲速度整体布局的设想。
  此外,整部作品根据速度的变化八个段落,但从音乐材料来划分又可分为再现的三部结构。
  四、和声类型
  这部作品音高材料中的核心音程不仅成为主题构建的核心,在和声方面也支配着调性与和弦的使用,其中四五度关系的复合和弦占主要地位。“复合和弦是指个别和弦的复合状态,但在应用中,不仅是个别的复合和弦,而是和声进行中的复合和声层次,故可总称为复合和声”。其中四、五度叠置为基础的五声性和声中产生的大二、小七度在音响上的不协和性与不稳定的功能性,加强了作品不同段落发展的音响巨大张力;除此之外也使用了三度叠置和声并做附加音变化处理。乐曲开始部分萧声部核心音调“E、午、A、B”体现五声性音调的特点,而长笛与单簧管部分则分别在高半音的调上进行,以大二度和它的转位小七度为主,和主奏乐器形成对比的抑扬顿挫的语调旋律,特别是在22小节处,横向上看几个声部都是五声音阶,而在纵向上三个管乐声部却依次出齐了十二个半音,体现了多调性或无调性音乐线条的对置。
  五、复调手法
  整部作品采用主调手法和复调手法相结合,但复调手法是构成作品横向运动中的关键,复调手法在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体现了作曲家继承与创新的创作理念。在运用传统复调思维中严格对位声部间的对抗性、互补性与置换性外,作品最具特点的复调手法是运用现代微复调参差不齐的织体,形成节奏对位。
  从上例看,在119小节时,弦乐部分是6个声部的卡农,第二小提琴首先陈述,并且是以7个八分音乐为一组,其他声部以不同的调性依次在前面声部第3个八分音符的地方进入,全都严格的以7个八分音符为一组,而上方的长笛和单簧管则以8个十六分音符为一组,形成节奏对位。
  此外,在织体横向运动方面为力求每一声部线条的独立性,这些作品织体横向多声部的线条采用动机式的不断展衍,比如下例
  上例为126小节的4个十六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的动机型,这里以一个十六分音符为单位,分别为6、14/6、14/6、22/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在145小节由管乐器继续发展,最后这个动机型发展为延绵不断地线条由全部乐器演奏,在164小节处通过卡农手法把乐曲推向最高潮。
  六、音色布局
  作品在音色上的安排上以管乐和弦乐形成对比两部分为主,三件管乐器与弦乐之间相互横向展衍、纵向叠置,音响上不急不躁,一气呵成。此外,萧和长笛对话般的诉说,时而承接,时而交织,这两种同类型但不同音色乐器的交替与叠加,形成这首乐曲主要音色布局特点。
  《菩提IV》灵动、简洁而富于文化意蕴。作品在作曲技术进行创新的同时,又顾及到可听性,因此这部作品受到听众的喜爱,通过这部作品作曲家向当代音乐创作指出了如何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代更具特点的作品的道路。徐孟东先生这部音乐作品既具有相当鲜明的文化传承特点,又超脱于喧嚣社会、崇尚睿智和精神的解放,细细品味全曲正是体现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思想境界。
其他文献
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摸索期、定性期、成熟期、变革期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学者们都在探讨歌剧与戏曲、歌剧与话剧、中国歌剧与西洋歌剧的相互关系,并在中国歌剧的发展问题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在语言、风格、观念、结构形态诸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显现出历史继承性,但又彼此区别各具特点,显示出发展的时代性及其辩证扬弃的过程。使中国本民族的歌剧舞台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歌剧是以歌唱为主具有故事情节的艺
期刊
“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作出即兴弹奏,尽可能地用琴声带动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绪,并与歌声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谢哲邦,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9:1)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作为一门建立在钢琴演奏基础上的实用性学科,重点突出“即兴”二字,即在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包含有伴奏者的创造性思维——伴奏者的“二度创作”,体现出伴奏者对音乐审美的独特感悟。随
期刊
创造性是艺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主要突出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创新意识,也就是创造性思维。音乐的实践实际上是指发展创造性思维,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则应建立在音乐中所能传达的所有音乐语言和信息中,利用这些语言和信息的音乐家们往往能够表达出多种的可能性。在音乐教学中应当给学生留下艺术创造力的空间,因为每个学生对音乐有着不同的喜好、感受、好奇心与洞察力
期刊
“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作出即兴弹奏,尽可能地用琴声带动演唱者投入歌曲情绪,并与歌声共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谢哲邦,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1.)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作为一门建立在钢琴演奏基础上的实用性学科,重点突出“即兴”二字,即在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包含有伴奏者的创造性思维——伴奏者的“二度创作”,体现出伴奏者对音乐审美的独特感悟。随着
期刊
说到中国电影,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很少有人不知道张艺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张艺谋在国际电影舞台上开始不断获得奖项。虽然人们对其电影的态度褒贬不一,但也不妨碍他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当代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其代表作《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在国际三大顶尖电影节都有斩获最高电影荣誉奖项——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银熊奖
期刊
【教学内容】  1、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认识京剧场面  3、练习大锣住头锣鼓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2、通过口传心授来掌握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
期刊
京剧,融汇了徽剧、汉剧、秦腔以及昆曲等我国地区戏曲的养分,发展传承了两百多年。其唱腔优美、灵活,各行当门类齐全,作品、服饰、化妆等表演形式发展成熟,并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我国的“国粹”,成为如今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面镜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致力于发展京剧这一古老艺术的作曲家们,开始了大胆而又富于创新的创作实践,在西洋键盘乐器的作品中注入京剧的元素和精神,为京剧在现代社会
期刊
【作品分析】  《引子与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一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一首。首先是引子部分,两架钢琴从弱渐强的和弦颤奏,好像是兽王出场的威武先导。接着,弦乐组从低向高进行,节奏越来越紧凑,力度越来越强,当冲到最高音之后,迅速向下刮奏中,好像一阵狂风迎面而来。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狮子的身影,就已经让我们感到它的威严。  接着两架钢琴合奏出模仿军号的音调,这种音调一般是作为王公贵族出场的信
期刊
勃拉姆斯是与巴赫、贝多芬齐名的伟大作曲家。他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的“德奥古典音乐大师中的最后一人”,而后又颇有争议地被称为“改革者”的浪漫派时期的作曲家。无论世人如何评说,他的作品总是会给听众带来与众不同的听觉感受和审美体验。作为一位钢琴演奏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也是钢琴文献世界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这种别样体现在他的一些独到的创作手法上,演奏者如果能够关注理解这些特征,将会更好地表现勃拉姆斯独
期刊
新课标指出合唱教学是感受、体验多声部感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小学合唱教学虽然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但其教学的有效性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学生的音准成为班级合唱最大的绊脚石。音准是合唱的生命,是班级合唱的首要难题。合唱音准由纵横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纵”是指合唱中的和声音准,即“纵的音准”,“横”是指合唱中的旋律音准,即“横的音准”。在和声式合唱中,既要考虑横的运动倾向,同时也要从多声部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