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建筑的特征,通过分析图书馆建筑发展、变化的原因,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以及读者对信息量需求的 变化,阐述了图书馆建筑空间组织特征的变化。从图书馆的形象和空间功能变化设计的角度,对图书馆建筑的布局,区域划分,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特征
前言: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它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成文文化知识的积淀。成为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信息节点场所。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对知识的渴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图书馆空间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不断现代化的历程.
1 图书馆建筑发展
1.1 古代图书馆建筑特色
1.2 现代图书馆建筑特色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文化观念及价值体系将发生很大变化,它必将影响和制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方向。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特性要求它所表达的建筑形象是
人类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摄取大量知识,不同的人群在追求信息时形成人群多元化和时间多元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和信息中转站通过加强功能空间组织的多元化设计来满足人群多元化的要求。
图书馆建筑艺术形象是文化建筑特定的个性体现,取决于内部空间与形式。早期的图书馆建筑由于建筑功能单一,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比较单一,建筑构图多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现代图书馆建筑要满足人群多元化需求,多元信息的选择。在空间形成多元组织方式,多元的外部造型。现代图书馆不论是在内部空间组织上还是在外部造型上都更加专业化,通过专业化设计提高环境品质和学习氛围。
2 图书馆发展对功能空间的需求
“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空间是表达人类关系的重要元素。传统的图书馆建筑是一元的,功能空间是单一的。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数字化图书馆的空间按照不同的主题被有序的划分成多元空间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2.1 建筑功能空间组织创新
图书馆传统建筑功能受到冲击,数字化的发展,打破了千百年来以纸质文献收藏重点的局面,信息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各部门、各角落可以无障碍使用电子资源,其意义超越了技术层面,动摇了传统纸质藏书库在图书馆的中心地位,电子媒介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载体,意味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在大量新建图书馆中已变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衡量图书馆信息量的新标准是信息量,不再是藏书量。
2.2 空间组合趋向复合化
数字化时代使馆藏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改变了资源配置习惯和使用习惯。这就意味着拥有丰富的印刷和非印刷资料以及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的同时,在建筑空间规划上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教学研究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融为一体也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体现。因此,封闭式书库、相对独立的阅览室已经不适应变化的需要,营造一个现代复合式多元化空间,满足信息带来的多层次空间需求,知识性和休闲性融合为一个整体。阅览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展览厅及学术报告厅等形式多样的多功能活动区将占用图书馆建筑中的大部分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把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餐厅等多功能要素集于一身,使图书馆建筑更加发挥其效,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
2.3 空间组织的灵活性
数字化时代,新的载体形态和新的阅读方式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空间需求上不是追求越大越好,更注重空间使用的灵活性。所谓空间的灵活性是根据馆内的发展,需要时可以立刻将其改变成其他功能空间。
随着图书馆管理的开放性,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主性、自由度与选择性也在不断加强,要求图书馆空间全部自由开放,这种阅览室、楼层相互连通,使读者一目了然,读者希望得到轻松自由的学习和独立自主的服务,设立自主检索区成为新的需要。因此在空间设计上要精心考虑,即使条件有限也要预留发展空间,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2.4 交往空间的丰富
现代社会,人们的协助性增强,除了对自主学习空间的需求外,还对协作式空间表现出极大的愿望。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服务,建筑空间形态成为资料、信息、科研、学术活动等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不仅要实现人和书本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和人之间自由交流的场所,建筑中交往空间的设计,如挑台、大厅等,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学习之余交流的空间。
2.5 休闲空间的补充
长期以来,图书馆安静的空间成为学习者的首选之地,但也是由于安静,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休闲空间的补充,提供了让人静心,怡人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建筑本身的亲和力
3 空间组织注意事项
3.1 注意读者私密性与舒适感空间的布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靠边的座位特别是靠窗的座位情有独钟,事实上就是希望保留个人私密空间领域,不被他人干扰,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两位读者不选择相邻而坐,而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中就要考虑能否有明确的边界,又有一定的距离,通透而不封闭,开辟小的研究室、小书房、读者交流室,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与交流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大空间通过书架、隔断、绿化、灯柱等将空间进一步围合或划分,形成分隔又相互流通的空间,让读者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
3.2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协调与一致
图书馆如何营造其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需要靠室内空间设计来实现。目前许多图书馆建筑在新建或扩建时,更多考虑外观造型,忽略室内设计这一环节,带来的结果是虽然在功能上不会造成太多问题,但影响美观,而且在细部处理上因欠考虑会造成棘手问题。因此,图书馆在建设拟定之初,多方与设计师沟通,在为设计师建筑方案创造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实际上迈出了室内外空间协调与一致的第一步。
4 结束语
纵观21世纪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有的以新型的建筑功能为特征,有的以显著的形态为设计中心,有的强调与外部环境结合,有的强调内部空间的复合性。都体现了新世纪图书馆建筑不断变革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杜克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生琴.建筑、环境与人的亲和.图书馆建设,1997(4)
[3]乔好勤.书馆建筑物的发展与变革.图书馆论坛,2000(2)
[4]李广生.中美大学图书馆建筑比较研究.津图学刊,1999(4)
[5]张卫.谈谈中国传统的书院建筑。建筑师,1993(4)
【关键词】图书馆建筑;空间;功能;特征
前言: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它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成文文化知识的积淀。成为进行文化传递的重要信息节点场所。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对知识的渴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原有图书馆空间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图书馆建筑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不断现代化的历程.
1 图书馆建筑发展
1.1 古代图书馆建筑特色
1.2 现代图书馆建筑特色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文化观念及价值体系将发生很大变化,它必将影响和制约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方向。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特性要求它所表达的建筑形象是
人类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要想适应时代发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摄取大量知识,不同的人群在追求信息时形成人群多元化和时间多元化。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和信息中转站通过加强功能空间组织的多元化设计来满足人群多元化的要求。
图书馆建筑艺术形象是文化建筑特定的个性体现,取决于内部空间与形式。早期的图书馆建筑由于建筑功能单一,在建筑空间设计上比较单一,建筑构图多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现代图书馆建筑要满足人群多元化需求,多元信息的选择。在空间形成多元组织方式,多元的外部造型。现代图书馆不论是在内部空间组织上还是在外部造型上都更加专业化,通过专业化设计提高环境品质和学习氛围。
2 图书馆发展对功能空间的需求
“空间与形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空间是表达人类关系的重要元素。传统的图书馆建筑是一元的,功能空间是单一的。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数字化图书馆的空间按照不同的主题被有序的划分成多元空间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2.1 建筑功能空间组织创新
图书馆传统建筑功能受到冲击,数字化的发展,打破了千百年来以纸质文献收藏重点的局面,信息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各部门、各角落可以无障碍使用电子资源,其意义超越了技术层面,动摇了传统纸质藏书库在图书馆的中心地位,电子媒介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载体,意味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在大量新建图书馆中已变为网络和电子出版物,衡量图书馆信息量的新标准是信息量,不再是藏书量。
2.2 空间组合趋向复合化
数字化时代使馆藏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改变了资源配置习惯和使用习惯。这就意味着拥有丰富的印刷和非印刷资料以及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的同时,在建筑空间规划上图书馆的借阅功能、教学研究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融为一体也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体现。因此,封闭式书库、相对独立的阅览室已经不适应变化的需要,营造一个现代复合式多元化空间,满足信息带来的多层次空间需求,知识性和休闲性融合为一个整体。阅览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展览厅及学术报告厅等形式多样的多功能活动区将占用图书馆建筑中的大部分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应把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餐厅等多功能要素集于一身,使图书馆建筑更加发挥其效,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
2.3 空间组织的灵活性
数字化时代,新的载体形态和新的阅读方式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空间需求上不是追求越大越好,更注重空间使用的灵活性。所谓空间的灵活性是根据馆内的发展,需要时可以立刻将其改变成其他功能空间。
随着图书馆管理的开放性,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自主性、自由度与选择性也在不断加强,要求图书馆空间全部自由开放,这种阅览室、楼层相互连通,使读者一目了然,读者希望得到轻松自由的学习和独立自主的服务,设立自主检索区成为新的需要。因此在空间设计上要精心考虑,即使条件有限也要预留发展空间,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2.4 交往空间的丰富
现代社会,人们的协助性增强,除了对自主学习空间的需求外,还对协作式空间表现出极大的愿望。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服务,建筑空间形态成为资料、信息、科研、学术活动等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不仅要实现人和书本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供人和人之间自由交流的场所,建筑中交往空间的设计,如挑台、大厅等,很好的体现了一个学习之余交流的空间。
2.5 休闲空间的补充
长期以来,图书馆安静的空间成为学习者的首选之地,但也是由于安静,使许多人望而却步。休闲空间的补充,提供了让人静心,怡人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建筑本身的亲和力
3 空间组织注意事项
3.1 注意读者私密性与舒适感空间的布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靠边的座位特别是靠窗的座位情有独钟,事实上就是希望保留个人私密空间领域,不被他人干扰,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两位读者不选择相邻而坐,而是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在图书馆建筑空间规划中就要考虑能否有明确的边界,又有一定的距离,通透而不封闭,开辟小的研究室、小书房、读者交流室,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与交流信息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大空间通过书架、隔断、绿化、灯柱等将空间进一步围合或划分,形成分隔又相互流通的空间,让读者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
3.2 注意室内外空间的协调与一致
图书馆如何营造其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需要靠室内空间设计来实现。目前许多图书馆建筑在新建或扩建时,更多考虑外观造型,忽略室内设计这一环节,带来的结果是虽然在功能上不会造成太多问题,但影响美观,而且在细部处理上因欠考虑会造成棘手问题。因此,图书馆在建设拟定之初,多方与设计师沟通,在为设计师建筑方案创造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实际上迈出了室内外空间协调与一致的第一步。
4 结束语
纵观21世纪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有的以新型的建筑功能为特征,有的以显著的形态为设计中心,有的强调与外部环境结合,有的强调内部空间的复合性。都体现了新世纪图书馆建筑不断变革和更新。
参考文献:
[1]杜克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生琴.建筑、环境与人的亲和.图书馆建设,1997(4)
[3]乔好勤.书馆建筑物的发展与变革.图书馆论坛,2000(2)
[4]李广生.中美大学图书馆建筑比较研究.津图学刊,1999(4)
[5]张卫.谈谈中国传统的书院建筑。建筑师,19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