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互联网音乐搜索市场兴起之后,唱片业就一直寝食难安。
2008年8月5日,继百代中国区发生重大的所有权变更之后,全球第二大音乐巨头贝塔斯曼集团与索尼公司也传出重磅消息,两家公司当日联合宣布,两家公司的合资之路走到尽头,索尼将收购贝塔斯曼所持有的索尼BMG50%的股份,加上索尼原来持有的50%股权,今后将对索尼 BMG构成全资控股,公司名称也更改为索尼音乐娱乐公司(SMEI)。
索尼 BMG正式成为历史。
回首2004年8月成立之初,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的两大巨头索尼音乐(Sony Music)与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宣布合并,组成新公司索尼 BMG。
当时这一举动正是为了回应互联网和数字化对音乐录制和发行权的冲击,通过做大,为老牌音乐公司挽回一些颜面。此举还曾引发原BMG唱片华语部总监包小松和该部门的10多名员工集体辞职。BMG华语地区的艺人陈小春、吴宗宪、蜜雪薇琪、周蕙等被迫改换门庭。
合并后的索尼 BMG成为全球第二大唱片公司,其市场占有率为20.1%,仅次于环球唱片公司的28.8%,而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从而变成了“四大”。
但新公司的成立并未成功扭转行业颓势,据悉,今年第二季度,索尼BMG的利润大幅下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3.33%。
此次为了能够全资控股索尼 BMG,索尼与贝塔斯曼的谈判已经秘密进行了几个月。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目前索尼 BMG资产表上的6亿美元现金收益将都归贝塔斯曼所有,此外,索尼还必须再向贝塔斯曼支付余下的6亿美元现金,交易总额达到12亿美元。
此项交易中还包括双方将继续分享索尼旗下的光盘全球制造系统(Sony DADC)和贝塔斯曼旗下的欧维特数字服务公司在生产和分销上的需求。索尼与欧维特数字服务公司的合约将延长六年,这将有助于新成立的索尼音乐进一步拓展数字音乐发行渠道。而贝塔斯曼也将继续拥有索尼 BMG的欧洲音乐目录下的唱片版权,并且保留了约200位艺人的欧洲经营权。
互联网专家吕伯望传统的音乐娱乐行业已经受到数字音乐、网络音乐的重大冲击,传统唱片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缩水局面。而贝塔斯曼进行此次出售业务,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在唱片业继续承受损失。
索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金格重生的索尼音乐将为整个集团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可将音乐用于其电影和电视部门,以及Playstation游戏机和索尼爱立信Walkman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
英国《卫报》贝塔斯曼卖出索尼 BMG的股份来获得资金,主要是为了收购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曾制作《福尔摩斯探案集》) 17.9%的股份。该股份从英国最大付费电视天空卫视(BSkyB)手中获得。
纽约风投Greycroft Partners合伙人Drew Lipsher如果这家日本电子巨头还对音乐业务抱有希望的话,买断贝塔斯曼的股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控制整台戏之后,他们的机会来了”。
《华尔街日报》在唱片业一片惨淡的背景下,索尼为什么还想扩大业务、增持股份呢?这对索尼是个大胆的赌注。索尼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消减成本,包括高管旱涝保收的薪资结构。但真正的问题是,音乐市场何时最终停止萎缩。
《竞争力》这一事件的观察角度除了索尼对唱片业的继续唱多,更多的是贝塔斯曼的唱空。事实上,自贝塔斯曼新领导Hartmut Ostrowski今年1月1日上任后,就不断对公司业务进行重组。重组的第一步当然是收缩传统业务,此前忍痛撤出中国内地的图书业务,如今卖断索尼 BMG的合资股权,都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