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组织与实践的具体指导。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场地布置等进行预设,但有些教师对学生学练环节的目标与效果缺乏细致的预设,导致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学生的练习环节不够有实效,课堂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也不高。浙江省在本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提出“学练标准”的概念,就是针对原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普遍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学练标准”解读
“学练标准”设计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体活动的预设,就是学生在学练内容时要达到的相应要求或标准。我们认为“学练内容”是厘清课堂组织学生学什么,“学练标准”就是厘清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导学。它主要描述学生课堂中要练习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标准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特征,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学练标准”的提出,就是要让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练内容与学练要求,不仅强调学生对动作、技术、方法的学习,而且注重练习方法的习得与展示,使学练内容与教学目标更匹配。
“学练标准”设计要素
“学练标准”主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这可以从“动作、条件、任务”三个维度展开设计。“动作”是指教学的内容或动作方法;“条件”是指学习动作与方法的环境;“任务”是指学练的具体要求与量化标准。例如,二年级的篮球“高低运球”一课中,学生自主练习的“学练标准”进行这样的设计:“看信号,能在原地连续完成高低运球30次,不失误,具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动作就是高低运球;条件是看信号、原地;任务是连续、30次、不失误。这样的表述,让教师非常清楚教学内容与标准,这也是课时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有效设计,让学生具体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便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评、互评。
“学练标准”设计方法
首先要对练习内容与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可以从身体姿势、幅度、节奏、时间、方向、人数、速度、距离、次数、环境变化等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学练标准”的设计。如低年级的跳跃,我们从身体姿势上,设计开合跳、触胸跳、深蹲跳、跳起转体等;从方向和路线上,设计跳上跳下、跳进跳出、向前(后)跳、折线跳;从节奏上,设计不同节奏、连续、单双;从速度和速率上,设计计量跳、定时跳、15秒单脚跳;从人数上,设计单人、双人、多人;从环境上,设计跳沙坑、跳台阶、跨跳障碍、负重跳等。这样的思考,便于对学练内容的分解,有助于“学练标准”的梯度性设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器材、不同环境、不同进度,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与练习标准。例如,四年级篮球的教学:“行进间运球”学练内容的“学练标准”设计(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本课学练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条件是“听、看、手触线”,任务是“向前、后、左、右移动练习”,在“区域内运球,单手触不同线(地)运球,至少5次以上”。分三个环节进行“学练标准”设计,从方向、身体姿势、练习环境、限制条件等角度进行练习要求与量化标准的设计,突出方法与技术的核心要素,这样的学练内容与练习标准比较清晰,同时能聚焦到教学重难点。
“學练标准”设计标准
首先要体现精练与准确,能要突出知识与方法的核心要素。尽量不要用“掌握”“学会”“了解”“熟练”等含糊词,也不要用“听教师讲解,观看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听教师讲评”等没有具体的练习方法的词。这些要求比较模糊,并不能令人清楚练习什么,如何练习以及练到什么程度。标准设计中,文字要通俗易懂,要求尽量明确,要把专业的动作要领与评价标准转化为易懂的指导性练习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去学练,同时让学生自主评价。
其次是体现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学练内容需要分层设计学习标准,一个学练内容有时可以有多个学练标准,但要体现学练难度的梯度。对年段相对低的学生,“学练标准”一次不易呈现太多,更多的是规范性学练要求。对高年段学生,任务指导性的“学练标准”相对多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练标准”来驱动个体挑战与团队合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单元的不同课节应该有不同的学练侧重点,通过一个技术单元的学习,就能让学生清晰练习以及要掌握的程度。
最后,还要体现评价激励与能力提升。教师将评价嵌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课堂教学更精准、更有效,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学练标准”是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下,紧紧围绕课堂有效性进行的探究。它的设计与运用,让教学过程更可控制、教学能力更可检测,避免课堂教学出现“像初学滑冰那样,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所以,精准的“学练标准”也是实现少教多学、精讲多练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
“学练标准”解读
“学练标准”设计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体活动的预设,就是学生在学练内容时要达到的相应要求或标准。我们认为“学练内容”是厘清课堂组织学生学什么,“学练标准”就是厘清教师如何进行针对性导学。它主要描述学生课堂中要练习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达到什么标准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的特征,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基本保证。“学练标准”的提出,就是要让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练内容与学练要求,不仅强调学生对动作、技术、方法的学习,而且注重练习方法的习得与展示,使学练内容与教学目标更匹配。
“学练标准”设计要素
“学练标准”主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这可以从“动作、条件、任务”三个维度展开设计。“动作”是指教学的内容或动作方法;“条件”是指学习动作与方法的环境;“任务”是指学练的具体要求与量化标准。例如,二年级的篮球“高低运球”一课中,学生自主练习的“学练标准”进行这样的设计:“看信号,能在原地连续完成高低运球30次,不失误,具有一定的控球能力。”动作就是高低运球;条件是看信号、原地;任务是连续、30次、不失误。这样的表述,让教师非常清楚教学内容与标准,这也是课时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有效设计,让学生具体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便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自评、互评。
“学练标准”设计方法
首先要对练习内容与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可以从身体姿势、幅度、节奏、时间、方向、人数、速度、距离、次数、环境变化等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学练标准”的设计。如低年级的跳跃,我们从身体姿势上,设计开合跳、触胸跳、深蹲跳、跳起转体等;从方向和路线上,设计跳上跳下、跳进跳出、向前(后)跳、折线跳;从节奏上,设计不同节奏、连续、单双;从速度和速率上,设计计量跳、定时跳、15秒单脚跳;从人数上,设计单人、双人、多人;从环境上,设计跳沙坑、跳台阶、跨跳障碍、负重跳等。这样的思考,便于对学练内容的分解,有助于“学练标准”的梯度性设计。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器材、不同环境、不同进度,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与练习标准。例如,四年级篮球的教学:“行进间运球”学练内容的“学练标准”设计(见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本课学练内容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条件是“听、看、手触线”,任务是“向前、后、左、右移动练习”,在“区域内运球,单手触不同线(地)运球,至少5次以上”。分三个环节进行“学练标准”设计,从方向、身体姿势、练习环境、限制条件等角度进行练习要求与量化标准的设计,突出方法与技术的核心要素,这样的学练内容与练习标准比较清晰,同时能聚焦到教学重难点。
“學练标准”设计标准
首先要体现精练与准确,能要突出知识与方法的核心要素。尽量不要用“掌握”“学会”“了解”“熟练”等含糊词,也不要用“听教师讲解,观看示范,学生自主练习,听教师讲评”等没有具体的练习方法的词。这些要求比较模糊,并不能令人清楚练习什么,如何练习以及练到什么程度。标准设计中,文字要通俗易懂,要求尽量明确,要把专业的动作要领与评价标准转化为易懂的指导性练习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去学练,同时让学生自主评价。
其次是体现循序渐进,分步推进。学练内容需要分层设计学习标准,一个学练内容有时可以有多个学练标准,但要体现学练难度的梯度。对年段相对低的学生,“学练标准”一次不易呈现太多,更多的是规范性学练要求。对高年段学生,任务指导性的“学练标准”相对多一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练标准”来驱动个体挑战与团队合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个单元的不同课节应该有不同的学练侧重点,通过一个技术单元的学习,就能让学生清晰练习以及要掌握的程度。
最后,还要体现评价激励与能力提升。教师将评价嵌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让课堂教学更精准、更有效,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
“学练标准”是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下,紧紧围绕课堂有效性进行的探究。它的设计与运用,让教学过程更可控制、教学能力更可检测,避免课堂教学出现“像初学滑冰那样,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所以,精准的“学练标准”也是实现少教多学、精讲多练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配套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